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课件

行政法课件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
(1)中央政府,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的直 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等; (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3)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4)县级市、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5)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上述各级人民政府中,国务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上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级人民政府。我国行政机关的 微观结构,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一层级 都设立了若干工作部门。它们之间是分工、合作、平等 和协调的关系。
(三)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具体化,是由各个具 体行政主体所享有和行使的国家行政权。它具 有国家强制性、不可处分性、单方性、优益性 等。 按照行政职权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行政规范制
定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措施实 施权、行政确认权、行政制裁权和行政救济权 等。
(四)行政职责
六、国家公务员
(一)国家公务员的概念 国家公务员,亦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
指代表国家或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提供 公共服务的人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的产生方式、法律地位、承担 责任、任职期限等的不同,可将国家公务员划 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
(二)公务员的分类
1、政务类公务员 政务类公务员是指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他
任何行政法律关系都由: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及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三个部分构成。
四、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行政主体 : 行政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
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行使职权,承担 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及社会组织。
(一)行政主体
外部行政主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
行政职责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必须承担的义务。它是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的,行政主体不可推卸。 行政机关的职责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忠实 履行职责,不得失职;严格遵守权限,不得越 权;符合法定目的,不得滥用职权;严格遵守 程序,不得随意行政;遵循合理原则,避免不 当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提高行政公开性等
(二)公务员的分类
2业务类公务员 业务类公务员是指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中除政府组
成人员以外的行政在编人员,即除政务类公务员和工勤 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公务员的主体,在国家行 政机关中占绝大多数。这类公务员主要通过考试录用产 生,也有部分通过调任产生。他们可以通过被选举或被 任命而成为政府组成人员。 公务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基于公务员的身份而产生的。 无论公务员的职务高低,其基本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三)行政法的特点
行政法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从内容上看,行 政法涉及的范围广泛,调整内容繁杂,具有较 强的专业技术性,内容也较易于变动和更新。 第二,行政法有明显的命令、管理和服从性质, 是垂直法律调整的典型表现形式。第三,行政 法表现形式多样,数量大,没有统一完整的法 典。第四,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 相互交织,往往共存于同一法律文件之中。
2、合理性原则
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行使行政 职权、追究违法行为和实施行政救济等都必须 正当、客观和适度。 其内容是:行政行为必须符合行政立法的 目的;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合乎情理;行政行 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即应考虑相关 的因素,而不考虑无关的因素。
三、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因行 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形成的行政关系。
(四)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的渊源 就是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 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大致有:
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行政规章、有关的正式法律解释、 中国所加入或签订的条约或协定等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包括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
五、国家行政机关
(一)什么是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
的规定而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对国 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 关,必须贯彻权力机关的法律和决定,不能将 其混同于独立行使职权的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 更不同于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被授权的社会组织。
(二)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 对应,处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 或个人。
在我国,行政相对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公民; 法人,包括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 社团法人等;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外 国组织和个人等。
合法。亦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是 指行政权力的取得、运用和存废,必须符合法 律,不能与法律相冲突。
1、合法性原则
该原则的主要内容是:行政职权的取得、变更 和消灭要有法律依据;一切行政职权的行使都 必须遵守法律,任何行政法律主体都应严格依 法行政,不得超越职权,不得享有法外特权; 一切违反行政法规或者越权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违法行为,行政违法主体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 任。
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
(一)行政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和社会
事务所作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活动。 行政的基本特点是:第一,行政是行政主
体的特定活动,并非行政主体的一切活动。第 二,行政是行政主体以国家名义实施的旨在执 行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决定、命令等的活动。 第三,现代行政都应是法治行政。
们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 权力机关产生并通过的正式任命的成员。这类公务员有 国务院组成人员如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 各委员会主任、审计署署长、秘书长、省长、副省长、 自治区主席相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县长、副县长、 秘书长、厅局长、委员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过程中所发生的行政机 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行政 机关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行政机关与个人之 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它是国家行政机关 工作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一个重要分支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