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打造活力课堂
发表时间:2013-02-26T17:17:28.35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12月供稿作者:乔素红[导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
河北省武安市西寺庄乡高北中学乔素红
【摘要】: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紧扣住新一轮基课程改革的理念,围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意在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
【关键词】初中语文突破陈旧活力开放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
要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在课程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
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1)语文教师。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
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
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既先于教学活动而存在,又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丰富深化。
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知识资源、能力资源。
语文教师的精神资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人,他必须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精神状态、道德情操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生命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语文教师的知识资源: 成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善的知识结构,即不但有精神宽厚的“中心层知识”——专业学科、教育科学、教学法的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基础层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知识。
语文教师的能力资源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力。
语文教师不能是现成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而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体现自己教学的个性特征,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调控能力 :包括对教学进程的合理掌握,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整合,对学生表现的恰当评价。
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教学,而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研究学科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的特殊才能是指与语文教学有一定相关的才能,如写作、朗读、演讲、书法、表演、歌唱、绘画等才能。
这些特殊才能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入课堂,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一展教师的风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才能。
(2)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对学生资源的价值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3)语文教材。
重新认识语文课本资源丰富多彩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认识到课本内容丰富的内涵,变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为多样性、趣味性,其二,有助于从根本上转变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本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是单靠教师讲出来的,它需要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其三,开发课本的人文性内涵,通过课本这个窗口,让学生看到文学世界的美丽风景,对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其精神视野、培育人文精神极有益处。
(4)校园语文活动。
校园语文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对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积极的直接影响。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1)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2)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与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3)社会性语文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中学生从小就要了解社会,从社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社会资源广阔无边,其中可以引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来的课程资源也很丰富。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目的是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和运用语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一起参与,或出点子,或提意见,或参与角色,让家长和学生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碰撞和磨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审视事物。
注意事项:从编写剧本、到登台表演,中间的过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体验,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代办。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
优势与局限: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发挥创造力,但易受道具、时间等局限。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紧扣住新一轮基课程改革的理念,围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意在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
最后引用屈原的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