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PPT课件
∵A、C∈(0,π),∴cos A=0,∴A=π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法二:(从边的关系判断) ∵b=acos C, 由余弦定理,得 b=a·a2+2ba2b-c2. 化简,得 b2+c2=a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1.判断三角形形状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 化,要么把角转化为边,通过代数变形找出边之间的关系,要么把边转化为角,通 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可以边角同时考虑. 2.在解题中,若出现关于边的齐次式(方程),或关于角的正弦的齐次式(方程)可通过 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二课时 正弦定理
内容标准
学科素养
1.了解利用向量方法推导正弦定理的过程,掌握正弦定理 及其变形. 2.能够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并会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数学抽象 直观想象 逻辑推理 数学运算
课前 • 自主探究 课堂 • 互动探究 课后 • 素养培优 课时 • 跟踪训练
一、“剪不断,理还乱”——忽略大边对大角致错 ►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典例 1] 在△ABC 中,已知 a=2 3,b=2,A=60°,则 B=__________.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sin B=b·sina A=2×si2n 630°=12. ∵a>b,∴A>B.又∵0°<B<180°,∴B=30°.
探究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 3] 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b=acos C,试判定△ ABC 的形状.
[解析] 法一:(从角的关系判断) ∵b=acos C, 由正弦定理,得 sin B=sin A·cos C. ∵B=π-(A+C),∴sin (A+C)=sin A·cos C. 即 sin Acos C+cos Asin C=sin A·cos C, ∴cos Asin C=0.
又 c= 2,a= 6,∵c<a,
∴C<A,故在△ABC 中,C=30°,
∴B=180°-(A+C)=90°.
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 A,
∴b=as·sininAB= 6×3 1=2 2. 2
∴C=30°,B=90°,b=2 2.
(2)由正弦定理,
得 sin A=asibn B=
3sin 45°= 2
①a= 2Rsin A ,b= 2Rsin B ,c= 2Rsin C ;
a
b
c
②sin A= 2R ,sin B= 2R ,sin C= 2R ;
③a∶b∶c= sin A∶sin B∶sin C
[自主检测]
1.在△ABC 中,a=2,b=3,则ssiinn AB=( )
3
2
A.2
B.3
2
C.5
解析:法一:由sina A=sinb B=sinc C 得sinb B=cobs B,sinc C=cocs C, ∴sin B=cos B,∴tan B=1,又 0°<B<180°, ∴B=45°,同理,C=45°. ∴A=180°-B-C=90°.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法二:由sina A=cobs B=cocs C 得sina A=cobs B=cocs C,① 把 a=2Rsin A,b=2Rsin B,c=2Rsin C 代入①, 得 2R=2Rtan B=2Rtan C, ∴tan B=tan C=1, 又 0°<B<180°,0°<C<180°, ∴B=C=45°,A=90°,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关系式 a=bsin A bsin A<a<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a>b 一解
[典例 2] 在△ABC 中,已知 a=2 3,b=6,A=30°,求 B、C 和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sin
B=bsian
A=6sin 2
30°= 3
23,又
a=2
3,b=6,a<b
∴B=60°或 120°.
[提示] ①C=90°,B=60°,a=csin 30°=1,b=ccos 30°= 3. ②由①知,sina A=sin130°=2,sinb B=sin 630°=2,sinc C=sin290°=2,∴sina A=sinb B =sinc C=2.
③如图,△ABC 为任意的一个直角三角形, ∵sin A=ac,sin B=bc, ∴sina A=c,sinb B=c. 又sinc C=sinc90°=c,∴sina A=sinb B=sinc C=c. 故对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2)中的结论.
D.3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
故ssiinn AB=ab=23.
答案:B
2.在△ABC 中,A=45°,B=30°,a=10,则 b=( )
A.5 2
B.10 2
C.10 6
D.5 6
解析: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得 b=assiinnAB=10s×insi4n5°30°=5 2.
6- 2
2 .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
本例(1)改为“A=30°,c= 6,a= 2”,结果又怎样?
解析:由正弦定理sina A=sinc C,
[提示] 这个比值恰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 2R,即sina A=sinb B=sinc C=2R, 其中 R 是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的推论:设 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则sina A=sinb B=sinc C
=2R.
(2)正弦定理的变形(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
当 B=60°时,C=90°,c=assiinnAC=2 s3insi3n09°0°=4 3;
当 B=120°时,C=30°,c=assiinnAC=2 s3insi3n03°0°=2 3. ∴B=60°,C=90°,
c=4 3或 B=120°,C=30°,c=2 3.
探究一 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 [例 1] 在△ABC 中,已知 A=60°,B=45°,c=2,解三角形.
[解析] 在△ABC 中,C=180°-(A+B)=180°-(60°+45°)=75°.
sin 75°=sin (45°+30°)
=sin 45°cos 30°+cos 45°sin 30°
∴sin C=c·sian A=
6×12= 2
23,
又 c= 6,a= 2,∵c>a,∴C>A,
又 C 为△ABC 的内角,
∴C=60°或 C=120°.
当 C=60°时,B=180°-A-C=90°, ∴b= a2+c2=2 2, 当 C=120°时,B=180°-A-C=30°, 此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 b=a= 2. 综上可知,C=60°,B=90°,b=2 2, 或 C=120°,B=30°,b= 2.
答案: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在△ABC 中,若 A=30°,a=2,b=2 3,则此三角形解的个数为( )
A.0 个
B.1 个
C.2 个
D.不能确定
解析:∵在△ABC 中 A=30°,a=2,b=2 3, ∴bsin A=2 3×12= 3,而 3<a=2<b=2 3, ∴三角形解的个数为 2,故选 C.
答案:C
[答案] 30°
[素养提升] 在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过来,大角对大边,由此,在利用正 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要对三角形解的个数进行判断,防止产生增根.
二、火眼金睛识别三角形解的情况 ►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在△ABC 中,已知 a,b 和 A 时,解的情况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或直角图形
1.在△ABC 中,若 a=2,cos A=25 5,cos B=-14,则 b=________.
解析:∵cos A=2 55,∴sin A=
1-cos2A=
5 5.
∵cos B=-14,∴sin B=
1-cos2B=
15 4.
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得
b=assiinnAB=2×
15 4 =5 5
2.已知在△ABC 中,bsin B=csin C,且 sin 2A=sin 2B+sin 2C,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由正弦定理sina A=sinb B=sinc C=2R 得 sin A=2aR,sin B=2bR,sin C=2cR. ∵bsin B=csin C,∴b·2bR=c·2cR, ∴b2=c2,∴b=c. ∵sin 2A=sin 2B+sin 2C, ∴(2aR)2=(2bR)2+(2cR)2, ∴a2=b2+c2,∴∠A=90°,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 2.
∵0°<A<180°,
∴A=60°或 A=120°.
当 A=60°时,C=75°,
∴c=bssiinnBC=
s2isnin457°5°=
6+ 2
2;
当 A=120°时,C=15°,
∴c=bssiinnBC=
sin 2sin
4155°°=
6- 2
2 .
∴A=60°,C=75°,c=
6+ 2
2或 A=120°,C=15°,c=
同理,过点 C 作与C→B垂直的单位向量 m,可得sinc C=sinb B. 因此sina A=sinb B=sinc C. 在钝角三角形中的这个边角关系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