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章龙管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章龙管
7.6.2 应合理确定泥浆参数,对泥浆性能进行检测,并进行动态管理 。
7.6.3 应设定和保持泥浆压力与开挖面的水土压力以及排出碴土量与 开挖碴土量相平衡,并根据掘进状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7.6.4 当掘进过程遇有大粒径石块时,应采用破碎机破碎,并采用隔 栅沉淀箱等砾石分离装置分离大粒径砾石,防止堵塞管道。
5
4 增加施工测量频率; 5 采取措施防止后配套车架脱轨或倾覆; 6 防止管片错台和严重开裂。 8.2.3 大坡度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择牵引机车时,应进行必要的计算,车辆应有防溜措施; 2 上坡时应加大盾构下半部分推力,对后方台车采取防止脱滑措施 3 壁后注浆宜采用收缩率小、早期强度高的浆液。 8.2.4 地下管线与地下障碍物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详细查明地下管线类型、位置、允许变形值等,制定专项施工方 案; 2 对受施工影响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管线,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 或改移; 3 应及时调整掘进速度和出碴量,减少地表的沉降和隆起,确保管线 安全; 4 施工前应查明障碍物,并制定处理方案;
浆参数。
7.5.5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注入适当的添加剂,保持土质
塑流状态。
2
7.6 泥水平衡盾构掘进
7.6.1 根据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深、线路平面与坡 度、地表环境、施工监测结果、盾构姿态以及盾构始发掘进阶段的经验 设定盾构滚转角、俯仰角、偏角、刀盘转速、推力、扭矩、送排泥水压 力和流量、排土量等掘进参数。
5 保持开挖面和土仓空气新鲜;
6 作业人员进仓工作时间应符合表7.10.5-6的规定。
4
表7.10.5-6 进仓工作时间
仓内压力(MPa)
工作时间
仓内工作时间(h) 加压时间(min)
0.01~0.13
5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3~0.17
4.5
7
0.17~0.255
3
9
注:24h内只允许工作1次
减压时间(min)
7.6.5 应在泥水管路完全卸压后进行泥水管路延伸、更换; 7.6.6 泥水分离设备应满足碴土砂粒径要求,处理能力应满足最大排 送碴土量的要求,碴土的存放与搬运应符合环境保护规定。
3
7.7 复合盾构掘进
7.7.1 应根据地层软硬情况、地下水状况、地表沉降控制要求等选择 合适的掘进模式。
7.7.2 当采用土压平衡模式掘进时,参照第7.5节有关规定执行。
8
8.2.8 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和砂卵石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穿过复杂地层、地段(软硬不均互层),应优先选择复合式盾构; 2 综合考虑所穿过地段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刀盘型式和刀具配制方式
设定盾构滚转角、俯仰角、偏角、刀盘转速、推力、扭矩、螺旋输送机
转速、土仓压力、排土量等掘进参数。
7.5.2 掘进中应监测和记录盾构运转情况、掘进参数变化、排出碴土
状况、并及时分析反馈,调整掘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
7.5.3必须使开挖土充满土仓,并使排土量与开挖土量相平衡。
7.5.4 必须严格按照注浆工艺进行壁后注浆,并根据注浆效果调整注
2 根据建(构)筑物基础与结构的类型、现状,可采取加固或托换措 施;
3 加强地表和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及反馈,调整盾构掘进参数; 4 壁后注浆应使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并保证质量。 8.2.6 小净距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分析施工对已建隧道的影响或平行隧道掘进时的互相影响 ,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2 施工时,应控制掘进速度、土仓压力、出碴量、注浆压力等,减少 对邻近隧道的影响;
7.7.3 掘进模式的转换宜采用局部气压模式(半敞开模式)作为过渡
模式,并在地质条件较好地层中完成。
7.7.4 掘进前,应根据地层软硬不均匀分布情况,确定刀具组合和更换
刀具计划,并在掘进中加强刀具磨损的检测;
7.7.5 应根据地层状况采用相应措施对地层和渣土进行改良,降低对
刀盘刀具和螺旋输送机的磨损。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主讲: 章龙管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
1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446-2008 有关规定简介)
7 盾构掘进施工
7.5 土压平衡盾构掘进
7.5.1 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深、线路平面与坡
度、地表环境、施工监测结果、盾构姿态以及盾构初始掘进阶段的经验
6
5 从地面处理地下障碍物时,应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应进行 回填,确保盾构安全通过;
6 在开挖面拆除障碍物时,可选择带压作业或加固地层的施工方法, 控制地层的开挖量,确保开挖面的稳定,并配备所需的设备及设施。 8.2.5 建(构)筑物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盾构施工前,应对建(构)筑物地段进行详细调查,评估施工对建 (构)筑物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控制地表变形;
14 24 51
8 特殊地段的施工措施
8.2 针对特殊地段的施工措施 8.2.1 浅覆土层地段施工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掘进参数,减少施工对环境影响; 2 控制盾构姿态,防止发生突变。 8.2.2 小半径曲线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推进反力引起的管片环变形、移动、渗水等; 2 使用超挖装置时,应控制超挖量; 3 壁后注浆应选择体积变化小、早期强度高、速凝型的注浆材料;
7
3 对先行和既有隧道应加强监控量测; 4 可采取加固隧道间的土体、先行隧道内支设钢支撑等辅助措施控制 地层和隧道变形。 8.2.7 江河地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详细查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和河床状况,设定适当的开挖面 压力,加强开挖面管理与掘进参数控制,防止冒浆和地层坍塌; 2 必须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与设施; 3 采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加强壁后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 4 穿过江河前,应对盾构密封系统做全面检查和处理; 5 长距离穿越江河时,应根据地层条件预测刀具和盾尾密封的磨损, 制定更换方案; 6 采取措施防止对堤岸的影响。
7.9 刀具更换
7.9.5 带压更换刀具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合理气压,稳定工作面和防止地下水渗漏;
2 刀盘前方地层和土仓满足气密性要求;
3 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开挖面稳定状态和刀盘、刀具磨损状况进行检查
,确定刀具更换专项方案与安全操作规定;
4 作业人员应按照刀具更换专项方案和安全操作规定更换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