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AF与过敏性鼻炎知识介绍

PAF与过敏性鼻炎知识介绍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发病机制
PAF
14 Allergic rhinitis. Lancet, 2011, 378: 2112-2122.
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一)检出抗原并避免接触 (二)急性脱敏治疗
采用小量(0.1ml、0.2ml、0.3ml),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
组成:LTC4、LTD4和LTE4的混合物。 作用:a.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且效应持久; b.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及促进腺体分泌。
② 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D2,PGD2)
作用:a.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③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1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信号级联反应图
PAF信号级联系统包括PAF、似PAF脂质体,磷脂配体、G蛋白受体、PAFR, 阻碍目标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和止血细胞分布,受体结合引起细胞激活、通过 细胞内信号级联改变细胞表型与功能。 多种调节系统控制PAF信号系统,包括PAFR抑低调节和脱敏,胞内生化调制 ,激活系列酶素如乙酰水解酶等,选择性降解PAF和PAF-LL。
16
主要内容
1 2 3
I型超敏反应
PAF与过敏反应 卢苏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
17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药物治疗
治疗AR药物分类
抗组胺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 抗白三烯药 色酮类药 鼻用减充血剂 1992 1995 2001 2003
新 型
抗组胺药物分类
上市时间 药品通用名称
Mean scores
Time(min)
(卢帕他定10mg vs 安慰剂 n=45,*P < 0.01; **P < 0.001)
24 Effects of rupatadine vs placebo on allergen-induced symptoms in patients exposed to aeroallergens in the Vienna Challenge Chamber[J].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6; 96: 37–44
13 Christian C. Yost, Andrew S. Weyrich, Guy A. Zimmerman. The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signaling cascade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iochimie 92 (2010) 692e697
23 Allergy. 2008 :70 (Suppl 87):5-28. Rupatadine in allergic rhinitis and chronic urticaria
富马酸卢帕他定[卢苏®]: 3.快速起效 作用持久
用药 15min 快速起效,有效缓解鼻部症状,持续时间>24h 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s (TNSSs)
PAF与过敏性鼻炎
1
主要内容
1 2 3
I型超敏反应
PAF与过敏反应 卢苏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
2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概念--针对外来抗原(allergen)产生的有害的免疫应答, 可产生组织损伤,损伤是炎性反应的结果。


1963年,Coombs和Gell根据免疫反应机制和抗原识别方 式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7
过敏级联反应示意图
早期反应特点: ①发生迅速;②多为功能紊乱;③经过紧急治 疗可完全恢复;④颗粒内释放的介质主要参与早 期反应。例: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迟缓相(late phase reaction)特点: ①发生较慢;②伴有炎性改变;③新 合成介质、细胞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等 主要参与晚期反应。 例:哮喘的肺脏内炎细胞浸润。
I型:速发型超敏反应 II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3
I型:速发型超敏反应

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
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
内即出现临床反应,

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 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或变态反应(allergy)。
富马酸卢帕他定[卢苏®]: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
达峰时间:45min
10mg单剂量口服给药后,血浆最大药物浓度为2.2ng/ml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为99%
a
a以卢帕他定为基准,其它药物达到其相对作用的所需浓度
抗组胺作用显著高于氯雷他定等其他二代抗组胺药
Allergy. 2008 :70 (Suppl 87):5-28. Rupatadine in allergic rhinitis and chronic urticaria
22
富马酸卢帕他定[卢苏®]: 2.独特PAF拮抗作用
8
Allergy. 2008 :70 (Suppl 87):5-28. Rupatadine in allergic rhinitis and chronic urticaria
2.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及其作用
(1)储存介质:组胺,激肽原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2)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 ① 白三烯(leucotrienes,LTs)
5


5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致敏阶段 抗原 机体 产生 IgE 粒细胞(FcεR);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6
(二)发敏阶段 1. 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相同抗原 与IgE Fab段(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IgE (两 个或两个以上)交联 FcεRⅠ的微集聚启动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活化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11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antagonists of natural origin.[J]. Fitoterapia 84 (2013) 180–201
PAF与过敏反应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是一种参 与炎症反应最有强效有力的脂质 信使。 PAF参与介导危及生命的过敏反 应症状,包括低血压,血管通透 性增加,严重的支气管痉挛。 在人类中,PAF水平比组胺和类 胰蛋白酶与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 更具相关性。
不同抗组胺药/PAF拮抗剂产生50%PAF拮抗作用(IC50)的浓度
Washed rabbit platelets Antihistamine WEB-2086 Mean IC50 μ M (95% CL) 0.017(0.014-0.021) Relative potencya 0.085 Human platelet-rich plasma Mean IC50 μ M (95% CL) 0.11 (0.1–0.12) Relative potencya 0.16
分 子 量:532.04 双通道抑制 - 抗组胺 -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19
卢帕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作用机制
组胺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是参与诱导 AR的多种炎症介 质中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 抗原刺激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细胞释放组胺,组胺释放促使 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 以及粘液的形成。 抗原刺激肥大细胞、嗜酸性细 胞和单核细胞释放 PAF ,促使 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支气管收缩,进一步导致流鼻 涕、充血性鼻塞。 组胺和 PAF 具有协同作用,在 不同组织和细胞内促进彼此的 释放。
作用:凝集、活化血小板 释放血管活性胺 血管通透增加。
9
主要内容
1 2 3
I型超敏反应
PAF与过敏反应 卢苏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
10
人体生理中PAF水平升高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PAF水平升高易引起
过敏反应;易诱导炎症,其进一步引发心脏、肾脏、中枢神经和外
周消化系统疾病。PAF拮抗剂则能够阻止或减少不必要的反应。
Not tested 0.68 (0.5–0.92) >200 Not tested Not tested Not tested
0.49
Not tested 1 >290 Not tested Not tested Not tested
a以卢帕他定为基准,其它药物达到其相对作用的所需浓度
抗PAF作用显著高于氯雷他定等其他抗组胺药
富马酸卢帕他定[卢苏®]: 1.抗组胺作用更强
不同抗组胺药物产生50%组胺抑制作用(IC50)的浓度
Antihistamin 卢帕他定 氯苯那敏 酮替芬 西替利嗪 氯马斯汀 羟嗪 氯雷他定 苯海拉明 特非那定 Mean IC50 nM(95% CL) 3.8(3.1-4.6) 6.1(4.6-8.0) 21(12-38) 90(58-140) 231(136-391) 276(199-382) 286(170-480) 321(212-485) 362(258-508) Relative potency 1 1.6 5.5 23.7 60.8 72.6 75.3 84.5 95.3

富马酸 卢帕他定
×
pVHL 组胺 H1 受体 反向 激动 鼻痒、喷嚏 组胺和PAF是 AR的两大主要 病理因素
×
PAF
PAF 受体
×
流涕
×
鼻塞
竞争性 拮抗
卢帕他定——全球唯一具有抗组胺和拮抗PAF双重作用的抗过敏药
20
双重阻断组胺和PAF受体
——提供更全面的治疗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