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城市绿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城市绿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石家庄为例
一、背景和意义
1、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

而日益密切的对外交流,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环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

2.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

园林绿化逐渐成为一种“环境产业”,带动城市建设。

3.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

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丰厚的。

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

像石家庄市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
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

二、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
1.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石家庄市已成为全国一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目前中、浅层部分的地下水已基本被疏干,近年来随着地表水厂的投入使用,城市用水得到暂时缓解,但区域水资源的缺乏,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也制约着城市绿地的发展和建设。

由于立体绿化尚未形成全民共识,导致石家庄市绿化进程缓慢。

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石家庄市的立体绿化工作还未走到前列,专业从事立体绿化设计的单位更是寥寥无几,而且也很少有人问津。

若从空中俯视石家庄,就会发现建筑的顶部、围栏、桥体等立体空间很少看到绿色的植被,这确实是石家庄市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的一个缺憾。

2.虽然还有一些缺憾,但是近些年来绿化水平逐年提高。

近年来,石家庄市的绿化与绿地建设工作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明显成效。

特别是“透绿工程”、“摆花工程”、“民心河”工程的启动,市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精心建设绿色通道,从整体上改善城市形象。

对经过本市的铁路、公路两侧以及沿线的县城、乡镇、村庄,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工程。

而且重点建设城市中心花园。

依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完成了民心河工程,目前全长
569KM的民心河全面贯通并通水,沿线的22个公园和游园也全部建成,初步形成了250万平方米的水面和140万平方米的绿化带。

形成了以河渠为主线,以公园绿地为点缀、串珠式的引水入市工程绿地系统。

2001年,民心河工程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建成了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为宗旨的全市最大的生态式、园林式广场———人民广场。

3.石家庄绿化建设凸显出绿地分布不均,绿化建设与植物保护不和谐,绿地管护效能不强等问题。

老城区存在公共绿化地面积严重不足的现象。

这是由于老城区的建设期较长,居住人口众多,分布较密集,相同的绿化面积下,老城区人均享受的绿化面积必然不足。

再者一些城市绿化管理单位与决策者没能对绿地的均匀分布重要性给予充分的重视,他们更热衷于在城市新开发的地区种植树木、花草,从而在绿化总量上达标,然则实际的绿化分布却极其不均,严重阻碍了城市绿地建设的功效发挥,导致新老城区绿地分布呈现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

另外各单位的绿化建设也逐步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学校、军队的绿化率较高,而仓库、工厂、企业的绿化率则较低。

2. 绿地结构不合理。

本市夏季炎热干燥,太阳紫外辐射强,春季干旱、多大风。

乔木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候等方面都优于草坪,绿化中需增加绿化遮荫面积,增大乔灌
绿化比重。

但是,石家庄市在城市改造尤其是道路扩建中,成年树木大量被砍伐,造成绿地中遮荫率降低,新建的各类绿地过于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整形修剪的花灌木、草坪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如世纪公园、人民广场、石门公园,乔木所占绿化比例都较低,人们进入公园缺少应有的恬静与舒适。

尤其在炎炎夏季,由于缺少遮荫树,人们不愿上街,更不愿意顶着烈日逛公园,乔木所占比重低影响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降低了绿化效果。

3.绿地发展不平衡。

从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出,石家庄市绿地以城市外围绿地较多、中心绿地匮乏,城市西部多于城市东部。

绿地存在着布局严重不均的问题,。

首先,城市中心绿地缺乏,城市中心区公园、广场仅有长安公园、平安公园、石门公园、人民广场,绿化水平高,发展亦相当成熟,扩展余地小,且分布相对集中;其次,道路绿化的线状不明显,道路扩建中许多行道树被砍伐,新栽种的行道树少并且未成气候,绿地被占用,或代之以草坪与新植的幼树,绿化效果明显下降,新旧道路的绿化差距拉大;第三,作为面状绿化重点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相对较为稳定,可是因缺乏合理规划,管理不善,面积有限且形式单调。

近年增加的绿地主要布置在民心河沿线,在居民区和各单位分布较少,不能充分满足居民休息和娱乐的需要;第四,绿化工作主要在平面上进行,尚未实现立体绿化、全方位绿化。

4. 城市管理工作尚待加强。

从城市规划综合协调的角度看,石家庄市绿化与基础设施建设间存在着多种矛盾。

一些路段过低的行道树树冠影响道路净空,而不宜打顶、修枝的树种如法桐等与架空设施的冲突亦多。

道路交叉口及人行过街横道处种植冠幅大的乔木(如垂柳)、灌木都会影响行车、行人视距,阻挡路灯,如翟营大街、建华大街等路段,从而形成交通隐患。

各管线工程、道路交通和城市绿化的专项规划、设计方案在编制时缺乏协调,建设时即经常发生矛盾,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
1.重视系统分析。

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城市绿化建设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城市绿化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

从国内外城市绿化建设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城市绿化建设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将研究工作与具体石家庄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