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
2017年度工作计划
2017年,组织工程干细胞实验中心将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作风、创新的精神,认清形势、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使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发挥中心优势和特色,以紧跟前沿生物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前沿,加强干细胞及生物治疗的创新及成果转化为目的,进一步引进及培养一流的学术队伍,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大力提升本中心的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及教学水平,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把工作做好、做实:
一、坚持政治学习制度,为学校改革提供坚强保证
2017年,我们党将迎来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党的十九大将胜利召开。
我们将根据学校党委和行政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对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践行“两学一做”和“三严三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态度,保持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风,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实验室建设
(一)整合实验室资源,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按照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和贵州省科技厅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使用已有的资源,做好本实验中心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充分使用并发挥其最大的工作效率。
逐渐完善中心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心实验人员工作及仪器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保障中心实验人员科研及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加强中心设备的管理,为提供优良的实验条件作出可靠的保障,最大限度地确保资源共享。
(二)GMP实验室的认证与管理
本中心的GMP实验室已经建设完工,目前进入了设备调试试运行阶段,在2017年工作重点之一即是建立实验室GMP管理的相关流程及制度来严格管理GMP 实验室,同时积极进行实验室GMP认证的申请,为下一步向医院提供专业化、标
准化、规模化的细胞制备产品和服务建立基础。
(三)核酸及蛋白检测平台的认证与管理
为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降低检测的风险并提高实验室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中心计划在2017年提交相关材料对新建的核酸及蛋白检测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资质认证,为下一步对来自于临床的相关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学、细胞学等相关的检测服务及咨询服务建立基础。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中心继续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力争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通过积极申报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计划”、“千人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计划”等项目,积极引进在干细胞及免疫学、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才1-2名、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人才2-3名,从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集群,将本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研究的创新研究团队。
(二)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为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本中心通过项目支持、合作交流及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对本中心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本中心计划每年派出2-3位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实验室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或进行合作研究。
2017年,中心拟选派我中心青年教师范安然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选派青年教师吴西军老师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我中心赵星老师赴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开展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研究生培养
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要求在中心工作的全体研究生每人每年需在中心内部做1-2次学术报告,促进课题组间的学术交流。
实行研究生的国际合作培养,已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及法国国立健康与卫生研究院分别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争取本中心每年有1-2名博士研究生实行6-12个月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四)本科生培养
本中心的优质资源对本科生开放,响应学校对本科生培养“三早”—“早科研”的要求,本中心力争2017年有更多的“开放性实验室”课程向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预计接收3-5名各专业本科生到中心进行实习。
四、科学研究
(一)做好各项科研日常管理工作
实验中心作为学校乃至贵州省重要的科研平台,做好各项科研日常管理工作:夯实基础,迎接各类实验室、人才团队检查、验收工作。
2017年将进行“贵州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的验收,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干细胞库”、“贵州省干细胞技术创新人才团队”的检查工作,中心将积极准备验收材料配合验收及检查工作。
2016年已经开始实行了科研工作的二级部门管理,已使得本部门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2017年中,为更有效提高本部门的科研管理工作水平,本中心将结合中心的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对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相关工作进行管理。
为提高中心老师的课题申报中标率,本中心将继续积极组织中心所有科研人员申报各级科研项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申报指导、组织有申报经验的教师进行申报培训及把关,以提高项目申报的中标率;做好中心教师论文发表的服务和指导工作,组织对拟发表SCI的科研论文进行润色修改,以提高中心教师在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
(二)在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方式上,拟建设有组织的协同科研模式以重大项目的申报为牵引,打造了“协同攻关团队”,打破了过去的PI小团队制,建设具有医学、生物、药学、化学、计算及材料学等多学科背景、跨领域、跨校、海内外结合的高水人才队伍。
面向干细胞及生物治疗领域前沿,重点在前沿生物技术与肿瘤等疾病机理研究、基因与免疫治疗研究、干细胞与组织修复研究、靶向药物治疗研究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以实现若干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
(三)推进资源共享,着力提升科研合作水平
目前中心共有100多套大型仪器设备,总价超过3500万人民币,已基本形成了干细胞培养与鉴定、免疫检测与质量控制、基因编辑、组织再生与器官制造、药物筛选、蛋白质功能研究等6个技术平台,这些平台均对校内外科研人员开放,本中心在2017年将进一步完善各个平台的相关配置及信息,陆续将相关信息分享到网络上,实现开放共享。
五、教学工作
2017年计划申报《干细胞基础与临床》课程,课程计划54学时,面向全校的硕士生及博士生开课,课程开设旨在使学生学习了解与干细胞的基础知识,干细胞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以及干细胞在未来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紧跟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能根据不同研究课题的需要,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打下基础,促进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对于目前中心承担的《组织与细胞培养》课程,在2017年将继续完善课程内容,培养青年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2016年开展的“开放性实验室”项目的经验基础上,2017年将对项目内容及课程安排进行调整,以吸引更多的本科生申请。
拟于2017年接收5-6名生物技术及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到中心进行实习或参加科研工作。
六、对外合作
在已经建立的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法国国立健康与卫生研究院以及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如苏州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中心对外科研合作及与学生培养的途径和领域,开辟教师培训,进修和人才引进的国际化渠道,积极推动中心的专家学者进入国内外同类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2017年,本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Yaacov课题组的交流与联系,从而在学生培养及科研合作方面有实质性的进展。
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