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注:1.表中Hu为变截面柱的上段高度,Hl为变截面的下段高度;
2.上端为自由端的构件,H0=2H; 3.无柱间支撑的独立砖柱在垂直排架方向的H0应按表中数 值乘以1.25后采用; 4.S为房屋横墙间距; 5.自承重墙的计算高度应根据周边支承或拉结条件确定。
• 三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承重墙体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分类
自承重墙体
分隔墙体
横墙承重方案 纵墙承重方案 纵横墙承重方案
按承重墙体布置方式不同: 内框架承重方案
底部框架承重方案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1、横墙承重方案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1)荷载传递路径: • 板 横墙 基础 地基 • (2)特点: • 横墙为主要承重墙; • 横向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 •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 房间大小固定。 • ――适用于宿舍、住宅、旅馆等居住建筑和由小房间组成的办
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
• 2、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mm; • 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
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横墙总高度的一半。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分类
• 根据屋盖刚度和横墙间距划分为: • 刚性方案
• —— <0.33
• 刚弹性方案
• ——0.33< <0.77
业厂房等单层和多层空旷房屋。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3、纵横墙承重方案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1)荷载传递路径
• 楼(屋)面板
梁 基纵础墙 地基
横墙
• (2)特点: • 房间布置灵活; • 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好。
• ―― 适用于住宅、教学楼、办公楼及医院等建筑。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4、内框架承重方案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的刚度,而屋盖结构的刚度只是保证传递水平荷载时 两边纵墙位移相等。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第二种情况:两端有山墙的单层房屋。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这时,纵墙顶部的水平位移(us)不仅与纵墙本身刚度有
关,而且与屋盖结构水平刚度和山墙的刚度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墙顶水平位移:
s
山墙顶面水平位移,取 决于山墙的刚度
• (1)竖向荷载传力路线:
路线:
屋(楼)面荷载
↗ (梁) → 外墙
↘ 基础 → 地基
↘ 梁 → 框架柱 ↗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2)内框架承重体系特点: • 室内空间较大,梁的跨度并不相应增大 • 由于横墙少,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较差 • 由于钢筋混凝土柱和砖墙的压缩性能不同,结构易产
生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3、2 墙、柱内力分析
• 3.2.1、房屋静力计算简图 • 第一种情况(房屋中间无横墙、两端无山墙):
一单层房屋,外纵墙承重,屋盖为装配式钢筋砼 楼盖,两端无山墙。
• 水平风荷载传递路线:
• 风荷载 纵墙 纵墙基础 地基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这类房屋中,荷载作用下的墙顶位移主要取决于纵墙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s p • s——考虑空间工作时,外荷载作用下房屋排架水平
位移的最大值。
• p——在外荷载作用下,平面排架的水平位移。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砌体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确定
• 根据房屋空间性能影响系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简化房屋内力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按照横墙 间距S和楼屋盖类别确定了砌体房屋计算方案。
无壁柱的山墙取层高加山墙尖高度的1/2; 带壁柱山墙可取壁柱处的山墙高度。
• ② 墙柱受压构件计算高度的确定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带壁柱墙或周边拉结墙
垂直排 架方向
S>2H
2H≥3S>H S≤H
有吊车的 单层房屋
变截面柱上段
弹性方案 刚性、刚弹性方案
2.5Hu
1.25Hu
2.0Hu
1.25Hu
2.5Hu 2.0Hu
• 框架和墙的变形性能相差较大,在地震时易由于变形
不协调而破坏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以上是从大量工程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几种承重方
案,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以及地质、材 料、施工等条件,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 理的原则,对几种可能的承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正确选用比较合理的承重方案。
公楼等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2、纵墙承重方案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 (1)荷载传递路径: • 板 梁 纵墙 基础 地基。 • (2)特点: • 纵墙承重,横墙间距不受限制,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 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受到限制; • 横向刚度小,整体性差。 • ――适用于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俱乐部、中小型工
屋盖平面内产生的弯曲变 形,取决于屋盖刚度及横 (山)墙间距,屋盖刚度 愈大,横(山)墙间距愈 小,v越小
以上分析表明,由于山墙或横墙的存在,改变了水平荷载的传
递路线,使房屋有了空间作用,而且,两端山墙距离越近,或增加
越多的横墙,屋盖的水平刚度越大,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大,即空间
性能越好,则水平位移越小。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3.2.2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确定
屋盖或楼盖类别
刚性方 刚弹性方 弹性方



1 整体式、装配整体和装配式无 s<32 32≤s≤72 s>72 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或钢筋 混凝土楼盖
2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 s<20 20≤s≤48 s>48 盖、轻钢屋盖和有密铺望板的 木屋盖或木楼盖
无吊车的 单
层和多层 房屋
变截面柱下段
单跨 多跨
弹性方案 刚弹性方案
弹性方案 刚弹性方案
1.0Hl 1.5H 1.2H 1.25H 1.10H
0.8Hl 1.0H 1.0H 1.0H 1.0H
1.0Hl 1.5H 1.2H 1.25H 1.1H
刚性方案
1.0H
1.0H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1.0H 0.4S +0.2H 0.6S
3 冷摊瓦木屋盖和石棉水泥瓦轻 s<16 16≤s≤36 s>36 钢屋盖
备注 S为房屋横墙间距,其长度单位为m;对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 横墙的第房三屋章墙,体应结构按布置弹性方案考虑。
3.2.3刚性和刚弹性方案的房屋时横墙
• 为保证横墙具有足够抗侧刚度 • 1、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
• 弹性方案
• —— >0.77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3.2.4 墙、柱的计算高度
• 1. 墙柱的计算高度 • ·计算高度的确定条件 • ① 墙柱端部约束支承情况
② 墙柱高度、截面尺寸及位置
第三章墙体结构布置
·计算高度的确定
• ① 构件高度H: • 房屋底层为楼顶面到基础顶面或刚性室外地面以下500mm; • 其他层为楼板或其他水平支点间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