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 2009-10-31 22:08 阅读5 评论0字号:大中小本章知识点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在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通过各种国家政治行为主体的交互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即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并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认识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和国际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发展的新规律。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含义本节概述: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国际政治是各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相互作用。
各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在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
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事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
同时,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之间又存在很大区别,两者在是否拥有公共权威、利益构成和政治行为主体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节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并探讨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点1: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它首先和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和主张、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
第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基本政治关系,而国际政治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或是由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派生出来的,或是围绕着国家之间关系产生的,因此,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利益关系;第二层次,力量对比关系;第三层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三,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国际政治作为各国和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普遍政治联系体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国际政治关系是全球性的政治联系;(2)国际政治关系是诸行为主体之间的有机政治联系;(3)国际政治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知识点2: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第一,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和出发点,各国的对外政策、对外活动是为其国内政治服务的。
第二,国际政治是各国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和领域中的延伸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各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
第三,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区别:第一,有无公共权威的不同。
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这一权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威,形式上却具有公共性。
而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公共权威。
任何国家、国家集团或者其他力量,都不具有使自己的权力和权威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统一、有效的权力和权威的能力,都不可能使自己的意志成为最高意志,要求国际政治的其他行为主体服从这一意志。
第二,利益的构成和内容不同。
就国内政治而言,其利益构成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国内政治的主导利益和主要内容。
而在国际政治中,其利益构成除各国统治阶级的利益之外,还包含各国的民族利益、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具有双重特性,它既具有阶级特性,又具有民族的特性。
第三,政治行为主体不同。
国内政治是阶级、阶层、政府、政党以及政治团体活动的舞台,因此,其主体主要由这些力量构成。
在这其中,阶级与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联系在一起,因而是最稳定、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政治主体,而政府、政党等则是国内政治中最活跃的政治主体。
在国际政治中,尽管存在和活动着其他行为主体,但是,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际政治主要是国家活动的场所。
第二节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本节概述: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它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包括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即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体。
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要表现为对内最高权、对外独立权和防止外来侵犯的自卫权。
国际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国际政治运动、种族集团、宗教组织、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甚至包括个人。
近年来,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知识点1: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也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位。
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第一,主权国家能够控制和最大限度地调动、支配、运用一切资源,形成国际社会强大的行为主体、实体。
第二,主权国家是人类社会生活诸共同体的唯一合法总代表。
第三,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
按照国际法的要求,在国际社会中,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第一,固定的领土。
第二,定居的居民。
第三,统一的政权机构。
第四,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第一,国家主权是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第二,国家主权是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国家主权是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他国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第四,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制定和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基本前提。
知识点2: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包括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和非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第一,国际组织都具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
第二,国际组织的基本存在和活动依据是参与者所签订的条约,超越或者违背条约规定的机构、职权和活动,均为非法或无效。
第三,国际组织的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得侵犯各参与者自己的权利。
在国际社会中,人们常常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国际组织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按照其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可以把国际组织划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门性组织。
第二,按照其成员构成和处理事务的地域范围划分,可以把国际组织划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三,按照其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可以把国际组织划分为政治性、经济性、军事性和文化科技卫生等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
知识点3: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除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这些行为主体主要是活动于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党、政治团体以及个人等。
政党是国际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力量。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和重要作用的政党主要有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主义政党以及绿党等。
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团体,主要包括一些政治运动、政治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在国际政治中,个人也可以成为其行为主体,这些个人主要是一些对于国际政治能够产生影响的人物。
第三节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本节概述在国际社会中,任何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都不是绝对无限制的,都存在着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制衡,以及整个国际社会所共同接受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制约。
国际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实施对外行为、处理对外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包括五方面内容,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国际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的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
在当代国际政治中,国际法是保障国际政治关系有序性的法律文件,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原则基础。
知识点1: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
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普遍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第二,共识性。
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建立在大多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普遍共识基础上的。
第三,规范性。
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应该遵循的规范。
第四,约束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相当的约束力,这种约束性既体现为道德性约束,又体现为实际性约束。
知识点2:国际法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
国际法的基本组成内容可以概括为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
国际法的基本特点:第一,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第二,国际法是由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第三,国际法的约束力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靠相关国家的自动、自愿和自觉。
在国际政治中,国际法具有其特定的积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是:第一,国际法是保障有序的国际政治关系的法律条件。
第二,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
第三,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
第四,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
第四节国际政治格局本节概述: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主要有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和两极多元格局等四种类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这一主要矛盾,构成了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或行为主体的集合体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
围绕这种主要矛盾和矛盾关系形成的国际政治内容,则构成了国际政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试图建立一个单极统治的世界;而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各主要力量,则主张建立和推动世界的多极化。
世界格局处于单极与多极两种势力相互较量的过渡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