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ect
p高校看点
青岛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拥有57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校普通本专科生28631人,全日制博
士、硕士研究生1100人。
就业工作近年来稳步发展,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同年成为省委高校工委在省内高校设立的第一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地,2008年荣获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同时被团中央命名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2009年12月份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成绩和荣誉取得的背后是青岛理工大学多年来对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孜孜探索,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创新,是坚持抓好就业指导教育、抓好就业市场建设、突出创业教育和创业扶持、全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果。
经验一:以学生为本,以基础工作为先导,构建就业工作综合体系
1、健全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领导组织保障先行,制度规范保障并进,经费条件保障为本。
学校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纳入
学生就业工作体系。
除每年足额划拨就业工
作经费外,从2009年起学校每年再为就业工作
单设50万元专项促进经费,用于市场拓展。
2、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
就业工作实行“学校主导、学院主体”
的运行机制,出台了《青岛理工大学学院就
业工作细则及考评办法》,提出了“学校调
控服务、学院保障落实、依托社会资源、培
养学生自立”的就业工作发展思路。
就业工
作突出职能部门间的联动促进机制,实现从
招生到培养到就业的联动,招生计划、培养
方案与就业市场密切结合。
依托全员参与的
工作机制,建立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学院专职就业人员——班主任”三位一体的
就业工作教师队伍,本科生导师制、就业与
教学绩效考核挂钩等多种措施极大的鼓励了
专业教师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
3、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创建“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品牌,构建
起“全程化、信息化、人性化”的就业服务体
系,全面推行就业工作与专业教学结合、与宿
舍文化结合、与社团活动结合的“三结合”模
式,提高就业工作的覆盖范围。
《职业生涯规
划》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体
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学校专设了大学生就业指
导与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编著了《就业实
战手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
教程》等专业教材。
4、拓展就业市场网络体系
全力构建以校园招聘为主体的就业市场
体系,搭建大中小型招聘会“三位一体、互
为补充”的校内就业市场网络,依托产业园
区、人才中心、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建立起
就业市场主体。
充分发挥学校在冶金行业、
建设行业的优势,依托专场招聘会、就业论
坛、“质量万里行”用人单位走访“三大平
台”,强化就业基地建设,已经形成以山东
半岛为核心、覆盖华东地区的就业基地网
络,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了
“绿色通道”。
经验二:以市场需求为本源、以服
务地方经济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
改革
1、坚定市场需求为本源的教育教学改
革发展思路
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中,始终将服务
于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办学宗旨,将培养高素质
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培养定位,将创新学生
就业创业观念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具有市场
竞争力的毕业生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紧
密围绕市场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突出冶金
国务院表彰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青岛理工大学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索大学创新创业与充分就业相融合的工作新路
42
Aspect高校看点
建设行业优势,实行人才培养联动机制(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实施了校地、校企联动,用人单位全面参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地方人事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150余所教学实习基地单位进行广泛调研,邀请了知名企业、就业实习基地单位代表到校参与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2)实施招生、培养与就业的三方联动。
根据专业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分布确定专业招生计划和区域招生计划的分配;根据用人单位集中反映的培养建议,各学院适时调整培养方案的内容;专业的增减和培养规模取决于就业市场前景。
(3)与行业细分联动,实施专业方向细分。
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细分为结构、道路桥梁、岩土工程等方向;工程管理专业为适应海外建设人才的需求,专设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实行双语教学。
经此改革,上述所列专业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实现了充分就业。
(4)与支柱产业人才需求联动,实施订单式培养。
作为冶金起家、建筑见长的高校,学校始终将保持冶金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作为根本。
一方面为满足冶金矿山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在招生过程中为其单列订单式培养招生计划,量身定做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着力为厂矿企业、建设单位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型应用人才;三是通过为企业招聘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强化训练,提前做好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培养。
(5)与产业信息化发展联动,推进职业技能培养和实习实训。
针对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学校先后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山东省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等为毕业生开展多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已和齐鲁软件园、无锡信息产业基地等开展了多年的实训联合培养,学生在实训
容,从大学生创业引导和教育入手,渗透创
业理念,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形成了
“一轴双基、五项推动”的全方位、多途径
综合创业教育体系。
作为教育部“六纵十
横”体验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实验区项目承
担院校,学校在六个学院实施“创业版”培
养计划,将创业理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
程。
2、强化创业理论研究,丰富创业教育
教学体系
学校通过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探索、
学术交流,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创业方面的学
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一支专业化的工作
队伍。
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大学生创业教
育》、《大学生创业教程》、《大学生创新
实践指导》等一批创业教育教材,建立了五
个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和一个校内创业实践中
心,创建了首个学生创业实践的校园立体课
堂。
3、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创业扶持
机制
学校一方面筹集资金50万元建设大学生
创业基金,帮扶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一方
面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从场地、设施等方面
扶植创业项目;同时组建创业服务专家团,
为创业大学生配备创业导师,为创业项目提
供项目评估、方案设计、融资服务、跟踪扶
持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与此同时,学
校大力倡导科技创新活动,带动和提升大学
生创业的科技含量和层次。
后全部被当地企业抢订;学校从2009年开始
全面参与政府主导的软件人才外包项目,与
青岛软件园合作开展“2+2”的软件工程专
业的单列计划招生。
3、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就业发展成效显
著,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显著
增强。
土建类、机械类等特色学科相关专业
的就业率不断攀升,一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
持在98%以上,实际签约率逐年提升到90%
以上。
土木工程专业实际签约率稳居全省高
校第一,机械、电气自动化、工程造价等专
业实际签约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成为
中建、中冶等国字号企业在全国为数不多的
非“211院校”人才培育基地。
(2)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
学思路得以印证。
每年50%以上的毕业生在
青岛就业,70%以上的毕业生在山东就业;
4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冶金矿山和建筑系统
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就业的学生中,所从
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达到81%。
目前,在青岛乃至山东的建筑房地产行业,
有近一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来自我校。
“一
所学校影响一个行业”这种青岛理工大学现
象备受社会关注。
经验三:以创新为核心,以创业教
育为载体,创业带动就业
学校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创
业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
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基本的教
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近年来,
学校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为前提,以大学生
创业教育工作研究为基础,以构建和完善创
业教育教学与课程体系为重点,
以推动创业
实践和创业孵化培育为特色,在大学生创业
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业教育
体系
学校依托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
地,点面结合地实施不同侧重的创业教育内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