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7年中国磷矿及磷化工行业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3-2017年中国磷矿及磷化工行业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中国的磷矿储量为37亿吨,与09、10年持平,是仅次于摩洛哥和伊拉克的全球第三大储量国。

2011年,中国磷矿石产量达8122万吨(USGS数据为7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高于美国(2840)、摩洛哥(2700)和俄罗斯(1100)之和,且自06年以来持续增长。

中国磷矿总体品位较低,30%以上富矿比例仅9%,总产出的约70%用于磷肥生产,并有1%左右出口。

2011年中国的磷矿储量为37亿吨,与09、10年持平,是仅次于摩洛哥和伊拉克的全球第三大储量国。

2011年,中国磷矿石产量达8122万吨(USGS数据为7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高于美国(2840)、摩洛哥(2700)和俄罗斯(1100)之和,且自06年以来持续增长。

中国磷矿总体品位较低,30%以上富矿比例仅9%,总产出的约70%用于磷肥生产,并有1%左右出口。

从长远来看,化工行业关于“十二五”规划奠定了未来五年国家将磷矿石作为发展重点的基调。

国家化工行业提出未来五年内重点关注磷矿石资源,促进行业内优胜劣汰,向良性发展;湖北地方则针对性的提出限制矿山开采以保护矿山资源,正值下游磷肥开工旺季,对矿石需求有增无减,30%品质矿石宜昌码头价在矿石市场有价无货的拮据条件下由490元吨涨至580元吨,累计上涨90元吨左右,涨幅在18.37%。

这些政策除直接影响磷矿石市场价格之外,还通过行业限制间接影响了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工信部限制磷铵装置产能的政策,限制产能不足装置的矿石供应量,铲断产能较小矿山的客户源,从根本上避免了矿山开采过程中小企业回采率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

在“化工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国家性、地方性政策的支撑下,国内磷矿石市场将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实现矿石资源的高度整合以及磷化工产业链的完美延伸,能否在未来5年内实现这一华丽的转身,对我国磷矿石真正面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掌控话语权至关重要由于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和能源的大量耗竭,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世界磷化工发展态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1)构建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已成为制约磷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大挑战,目前我国磷化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其中主要发展方向就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磷矿资源,发展中低品位矿石的精选和利用技术;通过磷酸的分级利用,适度发展高浓度肥料,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实现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横向多品种的耦合共生和纵向产业链的拓展延伸;搞好副产品的加工利用,研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循环、余热发电等。

(2)产品结构向精细化、专用化发展发达国家根据国内能源、资源和环保政策的调整,陆续将一些初级和中间产品向资源、能源相对丰富和环保要求相对不高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自身则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细和专用磷化工产品的生产。

我国磷化工产品发展方向是:做好为农业、电子、建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汽车等行业配套工作;发展系列化、专用化、多规格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鼓励高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产品,要在产品的高纯、微细化(纳米级)、物化性能等方面下工夫。

国内的磷化工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工业性装置,开发新产品,产品的精细化和专用化逐年提升。

湿法磷酸精制技术和磷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中国磷化工发展的两大重点,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中长期磷矿石价格上涨空间较大磷矿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需求刚性。

从需求上看,全球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多以及生物替代能源的发展决定了全球对磷肥的需求处于稳步增长通道;从供给上看,全球各国对磷矿石限制开采、出口,中国磷矿石富矿少,贫矿多,可供开采使用量日益下降。

2002 年,国土资源部将磷矿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20 个矿种之一,2006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磷矿石列为全国25 种重要矿产之一;从开采成本上看,富矿减少,矿石回采率低,劳动力成本和能源价格上涨,新建矿山征地费用、长途运输距离增加使磷矿开采成本大幅提高。

磷矿石资源性价值面临重估,中长期上涨预期强烈。

(4)湿法净化磷酸替代热法工业磷酸是我国磷酸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热法制酸纯度高,杂质少,主要应用于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但存在能耗和污染比较大的弊端。

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黄磷及其下游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已限制或禁止黄磷生产,我国近年来也已采取限制措施,一是提高了黄磷生产门槛,二是限制和调整“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产品出口。

热法制酸面临政策和成本双重力。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节能降耗和淘汰高耗能产品的国策出发,借鉴国外磷化工发展的经验,我国磷化工发展应大力开发湿法磷酸净化新技术,用具有能耗和成本优势的湿法磷酸替代高能耗的热法磷酸。

核心提示:经过4年左右的上升期,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也开始下滑。

预计今年行业增速将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

行业销售利润率的变化与原油等初级资源的价格的走势正好相反,表明由于化工产业链的上游价格上涨,挤压了行业利润率的不断走低,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削弱。

基础化工行业景气周期自2002年开始,经过4年左右的上升期,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也开始下滑。

预计今年行业增速将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

行业销售利润率的变化与原油等初级资源的价格的走势正好相反,表明由于化工产业链的上游价格上涨,挤压了行业利润率的不断走低,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削弱。

基础化工7个子行业中,农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今年以来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农药行业销售额最大的品种-草甘膦价格暴涨,带动整个农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其它子行业发展较为平稳。

2008年前7个月,原盐、磷矿石和电石三种资源型产品的产量增速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速,但与2006年的增速相比已经大大降低,表明下游的需求已经开始下降。

三酸两碱作为基础化工行业的上游产品,其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决定着下游行业的利润率,作为众多行业的上游产品,在行业利润率向上游转移的形势下,三酸两碱产品的利润率在2007年至今开始大幅上升。

农药行业中,草甘膦价格经过上半年的大幅上涨,目前正向理性回归,我们认为,草甘膦行业经过大起大落之后将走向成熟,行业利润率也开始回归。

行业供需平衡将在2010年之间到来。

2008年三季度原油价格大幅回落,而电石价格仍然稳步上涨,一涨一落效应使得电石法相对乙烯法的成本优势大打折扣。

英力特不仅具备较快的产能扩张势头,而且拥有电力和电石资源,为我们最为看好。

目前在行业整合的背景下,具有廉价资源的公司最终将会胜出。

作为成熟行业和众多行业的上游,纯碱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行业增速保持在10%左右,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产能增长不快。

自去年以来,由于国内工业品价格普遍上涨,纯碱价格也小幅上涨,但总体上来看仍处于合理区间,产品利润率有所提高。

国际磷资源价格远远高于国内价格,国家对初级磷资源增收高额关税,国内磷化工已经进入了景气周期的上升期。

给与基础化工行业"中性"评级,磷化工子行业"增持"评级。

给与英力特和澄星股份"买入"评级。

1.基础化工行业整体情况回顾及展望1.1基础化工行业周期向下的趋势仍将持续2003年以来,基础化工行业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除2006年增速略低外,其它年份增速均高于30%。

今年前5个月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06%,比去年同期增速有所放缓。

基础化工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本轮景气周期自2002年开始,经过4年左右的上升期,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也开始下滑。

预计今年行业增速将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

从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来看,自2004年行业销售利润率达到19.04%的顶点之后,开始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今年前5个月的利润率为15.09%,为近5年来的最低点。

行业销售利润率的变化与原油等初级资源的价格的走势正好相反,表明由于化工产业链的上游价格上涨,挤压了行业利润率的不断走低,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削弱。

从销售收入的增速和销售利润率的变化来看,可以判断基础化工行业自2004年开始处于行业周期的下降通道,由于行业周期的改变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原油等资源价格走势密切相关,在宏观经济向下和原油价格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1.2农药化肥行业在基础化工各子行业中表现最为优异基础化工7个子行业中,农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农药行业销售额最大的品种-草甘膦价格暴涨,带动整个农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化肥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也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农业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对化肥的需求增加,化肥产品的价格以及使用量大幅上涨,带动行业增速上升。

日用化学品具有大众消费品的特点,虽然增速较慢,但增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总体而言,一直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子行业的增速下降幅度较大,而长期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农药、化肥、日用化学品等子行业增速不断加快。

从各子行业销售利润率变化来看,日用化学品利润率大大高于其它子行业利润率,农药子行业的利润率变化最为明显,行业利润率自2007年开始超过基础化工平均行业利润率,目前已经大大高于其它行业的利润率。

从基础化工各子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和销售利润率的变化来看,各个子行业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农药化肥子行业自2007年以来表现最为优异。

2.重点产品产量及价格变化2.1资源型产品的产量增速回落与石化行业的原料原油不同,基础化工行业所需原料大多来自于国内供应,如磷矿石、原盐和电石,进出口量相对其产量较少。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所限,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初级产品限制出口,如磷矿石出口加征高额关税。

由于下游磷肥和纯碱的需求旺盛,自2005年起,磷矿石和原盐产量增速加快,同时其价格持续增长。

电石在原油价格高企的形势下,作为替代品,其价值被充分挖掘,但由于其高耗能的劣势,产能基本上分布在西部能源和资源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

其产量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

2008年前7个月,三种产品的产量增速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速,但与2006年的增速相比已经大大降低。

2.2三酸两碱:硫酸、硝酸和烧碱价格大幅上涨三酸两碱作为基础化工行业的上游产品,其产量和价格的变化决定着下游行业的利润率,作为众多行业的上游产品,在行业利润率向上游转移的形势下,三酸两碱产品的利润率在2007年至今开始大幅上升。

3.农药行业:草甘膦价格向理性回归农药行业在过去的一年内呈现高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以来销售收入增长速度高达40%以上,在基础化工所有子行业中表现最为优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