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120万平方米新型环保合成树脂瓦生产项目

年产120万平方米新型环保合成树脂瓦生产项目

年产120万平方米新型环保合成树脂瓦生产项目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项目名称:年产120 万平方米新型环保合成树脂瓦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建设性质:新建企业性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二、项目建设地点玉溪市红塔区工业园区观音山工业片区三、主办单位基本情况玉溪市恒宇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自然人发起成立的民营企业,公司工商注册号530402100031526,注册资本250 万元,法定代表人杨彦春,主营新型环保合成树脂瓦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

公司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工业园区观音山工业片区内,项目占地面积约60 亩。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及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定;2、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3、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4、玉溪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5、玉溪城市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6、玉溪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8、有关部门、单位出具的证明;二、编制原则(1) 在编制过程中按照国家、行业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对本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路线、经济效益、工程建设、生产管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为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

(2) 工艺技术立足于稳妥可靠的技术,在节省资源、能源和降低成本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3) 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命脉。

因此,本报告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工艺指标、节省投资、降低消耗定额和减少定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 遵循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注重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努力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

环保工程与工艺装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投产。

控制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

(5) 根据装置特点,搞好各装置的衔接、配套专业的设计。

充分体现工厂设计的“五化”原则,即厂房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露天化、建筑结构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设备材料国产化的精神,优化设计方案,科学论证,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结论。

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合成树脂瓦国家目前大力倡导与推广的新一代轻型环保建筑材料,产品环保、节能并可再生利用,其独特的性能优势赢得了建筑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与认可,产品市场甚为广阔。

项目符合科技兴国、强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产业政策,产品以其通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企业目前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建设条件已基本成熟。

一、建设规模根据目前市场并结合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总占地40000 平方米(合60 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包括原料混合车间、挤出车间、压饰车间、后处理车间)厂房9600 平方米、仓库8000 平方米、办公用房7500 平方米、职工食堂600 及其配套设施建筑面积900 平方米。

厂区道路3670 平方米,绿化面积6730 平方米。

包含3条新型环保合成树脂瓦生产线。

形成年产7500 吨、约120 万平方米合成树脂瓦的生产能力。

二、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为7500 万元,其中,厂房建设投资3542.8 万元人民币,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2457.2万元,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1211.4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288.6 万元。

三、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2 年。

四、效益分析经测算,项目经营期内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400 万元,累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0800 万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8867 万元,年均实现利税2624 万元,累计税后利润21472 万元,年均税后利润1952 万元。

投资净利润率26%,企业内部收益率27.8%,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值12%,经济效益良好,经济效益较好。

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上缴税收670余万元,解决80余人的就业问题,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于加快发展新兴的产业聚集区、经济增长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玉溪城市概况玉溪市位于云南省的中部,北纬23° 19’〜24° 53'、东经101° 16’〜103° 09'。

北接昆明市,西南连普洱市,东南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

区域最大横距172千米,最大纵距163.5千米,总面积15, 285平方公里。

2011年,玉溪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337.2亿元,比上年增加221.7 亿元,增长21.3%;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42.2亿元,比上年增加114.4 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38.3亿元,比上年增加140亿元,增长16.6%。

全市工业经济高开稳走、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主要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县域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工业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季度达16.5%、二季度达15.7%、三季度达16.7%、四季度实现了16.6%。

2011年,玉溪市完成工业投资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5%;完成非电力投资1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

通过近5年的发展,全市共规划建设了10个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完成编制,其中,红塔、研和、通海五金机电3个工业园区是省级园区;易门、新平两个园区已通过晋升省级园区的考评验收工作,正在努力争取进入省级园区;峨山、华宁2个工业园区通过省级审查,澄江、江川、元江3个工业园区通过市级评审。

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217.6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为59.24平方公里,建成率为27.2%。

1至9月,园区新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16亿元,增长22%工业增加值达333.3亿元,增长18%利税273亿元,增长21%建设标准厂房40万平米;吸纳就业9.66 万人,累计入园工业企业626户。

完成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50万平方米;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玉溪辖区的中心位置,位于北纬24° 08’ 30〃-24° 32’ 18〃、东经102° 17’ 32〃-102° 41’ 37"区间,东与江川县相连,东南与通海县毗邻,西南与峨山彝族自治县交界,北与晋宁县接壤。

距省会昆明86公里,区内交通便利,213国道和1993 年建成的与全国联网的昆玉铁路纵贯南北,形成云南省南北交通枢纽。

在历史上,玉溪市红塔区被称为“省会屏藩”,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无论在交通和贸易等方面,都处于重要地位。

红塔区平面形态呈北宽南窄不规则三角形状,区境四面环山,东有龙马山屏障,南有凤凰山拱卫,西有高鲁山雄峙,北有大黑山横亘。

市区中心州城,海拔1630米,境内最高点 ------------------ 高鲁山海拔2614米,最低点是红塔区与通海县交界处的曲江河滩海拔1502米。

幅员周边长161千米,土地面积100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8.6%。

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

境内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水系比较发育,玉溪大河(又名州大河)横贯其间,河流的主干和支干流总长达350多千米,河网密度为0.35,水资源年均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29%属珠江水系。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动物、植物1500多种。

矿藏有铁矿、硅矿、煤等16个矿种,有大、中、小矿床28个,矿点11个。

2011年,红塔区围绕“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文化和区”的发展战略,全区经济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500亿元大关,经济规模呈现不断增大的态势。

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现价,下同)5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8%,比全国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

不含红塔集团,实现生产总值18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拉动GDP曾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贡献率为62.62%,拉动GDP曾长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8.4%,贡献率为34.8%,拉动GDP 曾长4.2个百分点。

全区三次产业继续保持协调发展态势,所占比重为5.1:46.5:48.4 。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长久以来,人们对屋面材料的认识大都集中在对瓦材的了解上。

作为防水、保温、隔热的屋面材料,粘土瓦是我国使用较多,历史较长的屋面材料之一。

秦砖汉瓦虽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但是要消耗大量黏土原材料。

为了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我国已限制和逐步禁止使用黏土瓦,极力推广非黏土瓦。

我国墙体材料新规划中明确指出:“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具有高效、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的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型新型复合墙体材料及屋面防水材料。

”当建筑节能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环保、隔热、保温、耐腐等性能与防水性一样成为屋顶材料必不可少的内涵。

屋面工程正在成为新型环保节能材料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当传统的屋面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要求时,各种新型屋面材料便应运而生。

根据国际建材发展的流行趋势,屋面材料正向质轻、美观、环保、防水防火、隔音隔热等方面发展。

然而,石棉瓦、水泥瓦及近年来兴起的彩钢瓦等都难以在性能方面同时满足环保和节能的需求。

钢结构的彩钢板腐蚀、生锈情况,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及化工领域已成为突出的问题。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如酸碱性气体及金属烟尘造成厂房腐蚀最严重,还有其他氧化物、腐蚀性气体都是钢材宿敌,腐蚀问题解决不好,生产将无法正常进行。

针对传统屋面建筑材料存在的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国内一大批企业开始了屋面复合材料的探索和创新。

塑料复合瓦作为一种新型屋面材料正在异军突起。

1. 平改坡工程:20世纪末,国内许多城市实施“平改坡” 工程,为新型屋面材料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助推力。

“平改坡” 是指在建筑物结构许可、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将许多曾楼房屋面改造为坡屋顶,并对外立面进行整修粉饰,达到改善住宅性能和建筑物外观视觉效果的房屋修缮行为,可提高多层楼房屋面的保温隔热和防水能力,节约能源,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