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9-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叶红玉摘要:本文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对我国其他地区尤其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存在的政策示范、辐射带动、促进改革等方面的影响,认为长三角地区应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契机,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坚持错位发展策略,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本地自贸区建设,以保证本地经济与上海自贸区协同发展。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影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经贸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
积极研究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内涵,做好上海自贸区的对接工作,借力发展本地经济,是长三角地区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现状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并于当天批准设立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上海自贸区,两天后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营。
建设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建设上海自贸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正式挂牌运营后几个月,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逐步面世。
在众多改革领域中,金融层面的改革创新被寄予厚望。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出台了21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就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提出30条建议,勾勒出“自贸试验区金改全景图”。
此外,投资管理方面,出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鼓励外贸投资的新举措;贸易方面,发布了设备进口免税、区内货物流转自行运输、高端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口岸大通关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创新措施;综合管理方面,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后又提出98项改革措施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互为支撑。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的数据显示,正式运营两个月后,上海自贸区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业务超过6.2万人次,其中企业完成核名程序超过4400户,工商部门已办结新设企业1733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58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6.1亿美元。
内资新设企业1675家,内资注册资本近400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超过2300万元,这些新设企业中,贸易类和服务类分别占比66%和26%。
在自贸区四个特殊区域的工商税收和商品销售额在全国11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的比重分别达到53.4%和51.6%。
二、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一)政策示范作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于制度创新,而不是挖掘“政策洼地”。
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截至2014年1月上旬,自贸区已经密集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今后仍有大量新的管理制度面世。
据了解,以助推,也可以阻碍财产申报制度的执行。
对领导干部来说,享受的待遇比一般人要高,特别是那些有灰色收入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等于是在自己身上架了把刀子,在自己脖子上套了一根绳索,自然不愿意受到束缚,必然会千方百计的加以阻止。
其次,社会公众有对领导干部行为的知情权、监督权,但领导干部作为普通公民同时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力。
很明显,当公众的知情权与领导干部的隐私权发生冲突时,领导干部会设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这也不利于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推行。
再次,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对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中发现的腐败等问题不能仅限于党纪和政纪的处理,需要相关配套的制度和法律作为支撑,但在过去这些配套的制度和法律还没有得到完全建立。
无论是县区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还是党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或是党政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法律法规,都充分体现了执政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为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党政干部的权力与义务运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深入行政体制改革赋予了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党政干部权利和义务新的使命,认清权力与义务的界限与范围,转变政府职能和权力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淡化权力谋私意识,自觉接受社会、法律、舆论的监督,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党政干部的反腐倡廉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关系到国家命运存亡,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实现。
县区级地方党政干部应自始至终保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预防权利的负面效应,还需建立健全相关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完善惩治体系,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督,全方位监督才能控制腐败现象滋生,使权力充分发挥出正能量。
参考文献:[1]韩兆柱何蕾.政府执行力“渐进执行模式”研究〔J〕.行政论坛.2013.(8):8-12.[2]韩兆柱.服务政府:从理论到实践〔M〕.燕山大学出版社.2013:22-41.[3]韩兆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责任及其影响〔M〕燕山大学出版社.2013:54-60.[4]卢海燕.我国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探索—基于F 市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J〕.行政论坛.2013/05.[5]张晓东.如何加强党政干部作风问题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2.[6]张瑜.浅析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J〕.法制与社会.2013/08.[7]Liu coesistence entre universalisme et multiculturalisme 〔M〕.L’Harmattan.2013:111-117.[8]韩兆柱.公共领导发展与公共冲突管理的双向互动分析〔J〕.行政论坛.2012.(6):22-25.(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外语学院河北秦皇岛市066004)新经济2014年3月(中)-10-上海自贸区的这些全新措施中,有三分之一可能升格为地方性法规。
因此,上海自贸区建设对周边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创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自贸试验区已按照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登记制、企业年报公示制等新的商事登记制度运行2个多月,在“工商一口受理”等配套措施的支撑下,新的登记制度运行顺畅,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各自也承载着不同的“国家发展战略”,如江苏的沿海开发开放,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这些国家级战略发展项目虽然早于上海自贸区建设,但对于上海自贸区建设中涌现的全新的管理制度可以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本地的制度创新,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保持与上海的协同互动发展。
(二)辐射带动作用上海自贸区有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业方面根据“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原理,上海作为长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降低交易成本的经济中心,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安徽的现代制造业就越发达。
国际金融机构的同台竞争,将为周边经济体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优越和高效率的服务。
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六大领域23项措施中,目前已有15项可以实施,而区外的企业也能享受到自贸区内服务业的创新改革措施。
因此,有不少跨国公司都考虑把公司的总部考虑迁移到自贸区,以充分利用自贸区优越的服务业体系和政策优惠。
2.投资和融资方面上海外滩所在的上海黄浦区将启动建设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并首次提出试验区将以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金融为主体进行创新。
上海自贸区建设方案也规定民资外资可设中外合资银行。
这些制度的实施将为长三角地区充裕的民间资本提供新的投资平台。
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实体经济普遍存在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改革更利于外资进行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这应该会对具有区位优势的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新的渠道,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对于促进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非常重要,而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孵化有利于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因此上海新政将间接地影响周边长三角地区经济体的产业升级。
3.货物贸易方面上海自贸区的一系列创新措施也包括货物贸易方面,这些措施的宗旨都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简化海关监管程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包括税收成本。
长三角地区的货物进出口多数通过上海港区,能充分享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的好处,促进周边地区贸易的发展。
此外,贸易便利化改革还会吸引部分外贸企业到上海自贸区设立分公司,直接享受自贸区的政策红利。
(三)促进改革作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一大功能是以开放促改革。
中央赋予上海自贸区的种种突破性政策,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资源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导致地区之间资源的流动和竞争,对长三角地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面对上海享受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政策领先优势,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体必须在涉外经济体制机制方面及时跟进创新,进而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升级。
因此,上海自贸区建设会倒逼长三角地区打造更好的金融政策环境、生态环境,促进其进一步加快改革,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发挥出毗邻上海金融国际中心所带来的正面辐射作用。
三、长三角地区借力上海自贸区同步发展的措施(一)更新政府管理理念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代表着我国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注重管理政策创新。
我国其他地区尤其周边长三角地区的政府应更新管理理念,密切关注自贸区政策动向,深刻领会中央政府的政策精神,把握改革趋势,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应地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做好上海自贸区的辐射承接工作,打破目前面临的经济发展瓶颈,促进本地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例如可以树立使用“负面清单”式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简政放权,创造更多的市场活力。
(二)坚持错位发展策略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体要认清自己的区域定位,坚持错位发展策略,合理协调区域分工。
在金融服务方面,苏南、浙江地区完全可倚仗自身制造业产业发达、金融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率先错位打造次区域金融中心,分流上海自贸区的资本外溢。
例如,距离上海不到半小时高铁车程的浙江嘉兴南湖区近年来着力打造“基金小镇”,计划未来5年内集聚130家以上的机构,管理超过1000亿元的资本。
在货物贸易方面,周边地区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改革后的通关便利化措施,一方面稳定出口,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扩大进口本区域产业升级所需要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推进本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在特殊监管区建设方面,浙江应做好舟山自由港区建设,着力于为上海自贸区功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