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人网分析报告

人人网分析报告

信息分析调查报告——人人网为什么会走向没落?人员:指导老师: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班级: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时间:2015年10月8日——10月14日一、问题解析1.什么是人人网?当我们看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人人网是什么,人人现在的境况以及人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人人网是前几年人们都熟悉的一种社交网络,然而近几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我们再从新梳理什么是人人网。

人人网是由千橡集团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而来。

2009年8月4日,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来到这里,从而跨出了校园内部这个范围。

人人网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

2.人人网的发展历程人人网原名校内网,于1999年5月创立。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当时的网络并不是很发达,校内网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发展。

在2005年2月人人网再次被千橡陈一舟赋予了生命,完成了一个6年的轮回。

6年后,网络环境以及网民对网络的依赖已非当年可比;6年后,生活消费也在各种互联网的诉求中脱颖而出。

2006年5月18日,校内网正式成立。

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团在校内网发布消息,“为了给校内网带来一个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需要割舍对校内品牌的依恋之情,去积极的、勇敢的创造一个更伟大,更具延展性的新品牌,一个广大用户心目中的至爱品牌”,将旗下著名的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

2011年5月4日,人人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3.人人网的现状比起2011年上市时候的风光无限,今天的人人网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境地:微博微信的先后崛起正在挤压人人网的发展空间,已经毕业的年轻用户进入职场后流失。

人人网如今拥有的用户基本都为前几年的老用户,而这些用户中,活跃用户不到1%,很多人的动态已经是几年之前的了。

和如今的微博微信相比,已经不在一个层级,人人网能否继续发展下去成了现在的主要问题。

所以,我们就人人网为什么会走向没落展开了分析调查。

二、数据收集1、人人网发展期2009年3月注册用户4600万,到2009年9月时,注册用户达到1亿,到2010年年底时,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7亿,两年增长率470%。

由图片可以看出,人人从2009年到2011年,注册用户持续增长,速度惊人。

同时,在2010年底,人人网活跃用户已经过亿。

在2010年,人人网的活跃程度和其他网站相比也是最高的,人均月度访问次数达到了26.3次,人人每天上人人。

用户在人人网上的互动十分积极。

人人网在2010年是网民认知度最高的网站2、人人网衰退期据相关数据显示,人人截止2013年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2亿多。

然而,活跃用户却在逐年减少。

上市之后市场估值由70亿美元降到如今的10亿美元。

中国新闻网在2013年的一片报道显示,人人网2012年亏损7500万美元。

具体内容如下:2013年3月11日,人人网公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2012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数据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人人网净营业收入为4880万美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48.8%,净亏损达到2110万美元,2011年同期净利润为4430万美元。

2012年全年总营收为1.761亿美元,同比增49.3%;净亏损7500万美元,2011年为净利润4130万美元。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整个的业界环境来看,人人网前景难言乐观。

由于微博、微信,以及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人人网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粘度已经大不如前。

人人网在衰退时期,并没有提供多的数据来显示它的衰退,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具体了解。

同时,我们还问了校内许多同学,80%以上的人都有人人网账号,但是现在在用的人数不到5%,活跃用户不到1%。

三、数据分析通过上面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人人网在2009—2011年为发展期,而且发展速度惊人。

不管是从注册用户数量以及用户的活跃度来看,还是从人们对人人网的认知度来看,都是当时社交网站的巨头。

从2009年到2011年注册用户数量增长率达到了470%,是远远超过当时的开心网、qq空间的。

同时,在人们心中的认知度也是排在首位的。

人人网是从2012年开始走下坡路的,虽然注册人数在慢慢的增加,但是增长速度渐渐迟缓,用户的活跃度也在消退,导致2012年人人网出现了亏损,估价下跌,市场估值严重缩水。

同时,在我们大学生群体中,虽然注册用户数多,但是活跃度不到1%,说明很多学生仅仅是看看当年的人人网到底是什么东西,然而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好的体验,当都不用这个社交网络的时候,也就没有人想去用了,毕竟现在的qq、微信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市场。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问了很多人为什么不用人人,其中60%的人的理由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用人人了,进去感觉没有什么意思。

20%的人认为人人里面没有什么东西,有的在微博中都可以看到,没有什么意思。

还有15%的人觉得即使能够通过这个找到同学,现在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主要的这个功能对自己确实没得什么吸引力。

另外的5%则说了其他一些理由,包括广告太多,人人小秘书太烦等等。

四、结论报告通过我们查阅的资料、数据的分析以及自己的体验,我们就人人网为什么会走向没落得出了一下结论:1.产品问题用户进来干什么?用户来社交网站做什么?答案当然是社交了。

首先来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线下社交关系是如何进行的,周末我们约朋友出来吃饭,约同事一起去爬山。

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当我们谈到社交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对应社交事件发生,原来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载体来承接社交关系,比如吃饭,爬山,运动,聊天,通信,打电话等行为。

回归到线上,在社交网站中同样需要一个载体来承接网络上的社交关系,常见的社交载体类型有照片、日志、状态、签到,视频,语音,活动,游戏等。

所以线上的社交关系是怎样进行的呢?无非是你用上述某一种社交载体发了一段内容,我对应的动作是看、评、转、赞、藏、参,无数个这样的交叉过程就构成了社交网站的内容。

社交网站上的内容也很关键,网上有流传一个八大俗的段子,想必很多人也都感受过。

“生活常识化妆技,十二星座小秘密。

不看后悔成功录,论文大全雅思题。

恋爱金句传送门,男默女泪蛋疼文。

读到哪句心痛了?不顶不是中国人。

”这是国内大部分社交网站的主要内容风格,尤其是用户群偏年轻的QQ空间、人人网、百度贴吧等。

回归到人人网:2011年之前,人人网上广为分享的内容包括《爱一个女孩78条。

你能做到几条(转)》、《女巫店12星座一周运势》、《今年12月份考四六级的过来看看啊,好东西》、《能不能一起在武汉做完这五十五件事》等等。

内容主要包含这样几个维度:考试、感情、星座、游玩,校内通知等都是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人网的用户主体是大学生,所以热门内容都是大学生喜欢看的内容。

问题出现在2011年起,人人网开放了公众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去申请公众号。

不巧的是那一年新浪微博也已成一定气候了,以冷笑话精选为代表的草根大号开始出现,人人网的公众号纷纷成了微博段子的搬运工。

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人网后面几年的衰落,很多用户都有这样两个感觉:一是时间轴被一群公众号刷屏了,而且全是微博上看过的段子,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二是很多朋友都不发原创内容了,大家也都在转段子,因为转发比原发更简单啊,人人网的社区氛围就这样被破坏了。

知乎为什么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就是因为它的社区氛围是高质量的讨论与知识分享,用户都愿意留在上面。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用户为什么留下来?当我们上社交网站时,我们上的是什么?存在感!也就是用户感受到他在社交网站上的独特价值。

“造星”是现在最能留住用户的,从20%活跃用户中继续进行分层提炼,让5%的用户成为明星一样的人物,把他们捧成大V,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

让剩余的15%活跃用户有一个明确的追赶目标,也让不活跃的那80%用户有所景仰,有星可追,有内容可看。

我们来复盘人人网的用户运营是怎么做的,首先是每个学校的人气之星,即主页被访问次数组最多的前十名用户会显示在时间轴最下面,这个思路没有问题。

但早期的人人网有一个非常失败的体验,就是所有用户的好友上限为1000人,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对于社交网站来说1000人够吗?普通用户是绝对够的,但对明星用户呢?当影响力只能局限在1000人以内的时候,用户会有多大的动力去主动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成为大V呢?恐怕就算做了也是事倍功半吧。

反观新浪微博,一开始就树立了捧大V的运营思路,拉明星入驻,捧草根号,就连活跃的个人用户也给他们一个“达人”的红星标记,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用户变得更加活跃。

后期的人人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做公众平台,可惜时间节点已晚,又恰逢新浪微博崛起,段子手纷纷入驻人人网公众平台,捧红的都是虚拟主页,并无真实用户,也因此宣告人人网的明星计划失败。

将上述内容用简单的话讲就是:想发东西不如朋友圈,想看东西不如微博,所以人人注定要失败。

2.高层运营业务过于分散人人网选择在当时上市并不像一个水到渠成的产物,而更像是一种迫不及待。

当时,新浪微博发展势头如日中天,正在挤占人人网的时间,经纬网尚未内测,人人游戏处于研发状态,而糯米团还在团购大战中苦苦挣扎,与Groupon的体量相差巨大。

过于分散的业务让人人网偏离了发展的主线而形成了内部零散的业务小团体单元。

事实上,这种内部结构一直主导着上市之后的人人网和内部管理结构。

不同于微信与腾讯,人人网并没有把握好核心业务与内部创业的关系。

据人人网内部员工称,上市之后,往往做一个工作需要抄送自己的老大,其他部门的老大,以及老大们的老大,很多资源未能协同严重内耗。

用户反应越来越差深度用户对于人人网的抱怨也开始变多。

比如聊天消息接受不到,新鲜事功能很弱——一个用户发几十张照片就会被刷屏,每个回复都会单独产生一条新的新鲜事,开放平台上的游戏利用开放性接口刷屏,以及诸多用户的反馈意见石沉大海。

当然,一个当年如日中天的社交网络如今走下神坛肯定是各方面因素造成了,我们只是调查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隐形的原因是我们所不知的。

就我们看来,一个社交网络,不仅仅是要抓住用户的需求,也要抓住用户的体验,人人网当年抓住了用户的需求,产品上也注重用户的体验。

所以它成功了,然而用户的需求依然存在,但是人人在产品上越做越差,未来利益加入各类广告,现在已经不伦不类,完全偏离了用户的体验。

加上公司内部的运营,高层战略决策的失误,造成人人网今天这种局面也是在所难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