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护理论文

康复护理论文

【摘要】中风病以意识丧失、偏身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及时准确的病情指征观察是急性期抢救成败的关键,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

尽早指导陪护进行康复护理,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对失语患者应积极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中风是中老年人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

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可使躯体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

据统计,约每100人中就有1人患此症[1],病死率达60—117/10万人[2],存活者中约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以上,25%至33%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3~5年内再发,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因此,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和患病后予以合理的医疗护理及获得康复治疗是护理工作有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1 护理1.1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护理1.1.1病情观察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观察、瞳孔的观察是至关重要的病情评价指标,如压眶反射消失或意识障碍加深,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提示已有脑疝发生,应及时报告,立即进行抢救。

1.1.2加强基础护理对有意识障碍的危重患者,历来强调翻身与头部侧卧位置的协调,特别是对丘脑下部和上脑干受累者,早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采用头部侧位后仰并下颌稍向前托位是较合理的。

在脑内巨大血肿时,应采取头卧于病灶侧;而小量出血性血肿时,其头部可侧卧于病灶的对侧,对重症者应同时抬高床头和行颅脑降温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病程始终把握的中心环节,采用橡皮气道放入口腔内,既可防止舌后坠,又便于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除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状态、呼吸音外,若有条件可作血气分析,以PaO2 12~13kPa,PaCO2 3~5kPa为宜。

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及口腔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对有瘫痪,昏迷者若有口腔分泌物应在翻身前及时吸出或擦试后再更换卧位。

合理的饮食营养至关重要,对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者所需营养由静脉和鼻饲合理配合供给。

一旦下了胃管,除必须由静脉给药外,应尽量减少静脉输液量。

初次鼻饲量以l00~200ml为宜,以后逐渐增加,以少量多次为好,每次鼻饲前先抽取胃液观察,若是咖啡色疑胃内出血,则应及时送检处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2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1.2.1心理康复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防止在病人面前流露优虑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信服的逻辑语言,向其解释康复的原理,耐心照顾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对情感和行为改变者,护士与陪护合作督促其按时休息,讲究卫生,注意给予合理的饮食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护士的态度要和蔼,有礼貌,治疗操作要轻、准确,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对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差者,应合理地引导其恢复功能训练。

1.2.2肢体康复根据瘫痪的特点和程度,制定出正确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早注意患肢的被动括动及姿势反射训练。

因该反射脱离了皮层控制,患侧无法协调括动,故先训练其消失的功能,建立和加强皮层控制能力练习。

根据患者当时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使其走向个体发育的最高水平,即由躺到翻身、坐、爬、站、走的发育过程,严防急于求成,当肌力达到Ⅲ级时,要及时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各关节90°的屈伸练习,对提高肌力和增强肌群协调及缓解肌高张力有帮助,防止和抗挛缩的练习方法是:对上肢采取肩关节外展、外旋、上提。

前臂伸展旋后和手指伸展外旋的反复练习;对下肢上提骨盆,髋关节内收内旋,膝、踝屈曲综合动作和患侧躯体伸直练习;对手部练习应取肩部外旋,手掌向上和撬拇指的同时做握手运动,并反复手部动作和腕部充分伸展练习,尽可能多做承受重力的训练,上肢常做持物、移动物体等意向控制性运动,而下肢则进行屈、蹬等支持性锻炼,让其着重练习踝关节背伸和曲膝,增强下肢肌力,逐步过渡到自扶栏杆、床架、手杖迈步。

1.2.3失语康复依其失语类型和程度提出治疗训练方案。

对有严重语言障碍者,不要让其书写表达,也不要过早让其看书报杂志,在尊重患者的前提下,缓慢、耐心地同其交谈训练,同时要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的量度,在充足的时间下多重复训练,防止急于催促病人回答,避免紧张,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

1.2.4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患者亲属对自己的亲人进行家庭护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康复信心。

在日常家庭生活活动中,让患者生活必须有规律,劳逸结合,尽量让病人生活活动自理。

鼓励病人尽可能去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调解和改变自身不良习惯,认识到不正确生活方式的危害。

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指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系统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 h。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脑卒中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人类三大杀手,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而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在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增加,需要长期的康复照护。

照顾脑卒中患者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更多的是在家中完成的。

虽然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无重大突破,但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及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不断发展,其对脑卒中的疗效已经获得广大患者的肯定。

从某种特定地意义上来说,脑卒中是一种家庭疾病,能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使患者及家庭能尽早摆脱病痛及沉重的负荷,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心、身的残障中尽快恢复尽早回归社会。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研究脑卒中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人类三大杀手,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1]、高病死率、高致残率而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在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增加,而其高致残率(3/4的脑卒中幸存者留有残疾)[2]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虽然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无重大突破,近年来据统计[3],在美国2/3的脑卒中家庭必须面对重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其中只有20%的脑卒中幸存者进入专业机构,即80%的脑卒中家庭必须自己应对由脑卒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及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不断发展其对脑卒中的疗效已经获得广大患者的肯定。

能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4],现将以家庭为中心开展脑卒中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住院阶段的诊断及康复护理1.1 诊断与康复护理(1)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多为急症患者,病情不稳定必引起家庭成员的不安,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关系获取信息并取得信任,正确的评估与诊断使康复护理尽早地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2)通过评估工具护士实施家庭评估,通过评估了解患者家庭的结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社会支持等。

1.2 控制症状给予希望如家里有家庭成员住院必会引起整个家庭的心理、情感、生活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尽早地控制病症、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使他们尽早处理好情感、精神等方面的问题。

而且护士应全力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通知家属,给予他们希望、转移患者及家属的注意,让他们尽早投入到康复训练中来。

1.3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康复护理非常重要,Yeh等[5]发现,在中国家庭中,人们有责任互相照顾,若有人生病,其他成员会因此而自责。

因此按现有国情,应发动、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维护其家庭的完整性,并且激发患者生活的动机并尽量帮助其自我能力的恢复,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疾病[6]。

2 出院前的康复护理2.1 出院前的康复指导患者经过一段的住院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即面临出院问题。

护士应充分考虑患者家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出院计划,出院前的康复指导也尤为重要。

由于关于脑卒中康复的健康教育未普遍开展,因此当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回家,家属不知如何继续进行家庭康复护理。

钱红等[7]通过对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康复指导并进行分组对比发现指导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通过康复指导促进患者偏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8~12]。

2.2 适时出院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及高涨的住院费用,出院在家[12,13]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不失为一种经济的选择。

且近年来脑卒中居家照顾者群体受到广泛关注[10],她们[13](主要是和患者年龄差不多,缺乏知识的配偶,且女性多于男性)经历生理、心理情感、社会和经济等问题。

因此,应根据患者家庭的具体情况帮助患者及家属知晓疾病的诊断、预后、治疗计划、需观察的症状、出现问题的应对等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出院回家。

3 出院后的康复护理3.1 家庭康复及护理脑卒中属于身、心疾病,患者回家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角色的变更、脑卒中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心理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了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些都将使患者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护士应该协助患者及其家庭对此有全面的认识,让家属尽早帮助患者开展家庭康复锻炼[14]。

为了使患者尽早能自理生活,家属应帮助患者除了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以外还应进行包括体位康复、肢体功能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失语的康复、认知障碍的康复、肢体挛缩的康复、心理障碍的康复等多方位全面的康复锻炼。

3.2 家庭及全社会的支持脑卒中患者因发病急,对自身、家庭来说均为突发事件,由于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社会角色的转变及对疾病预后的恐惧都容易导致患者心理障碍[15~18]。

而且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锻炼都由家庭照顾者协助其完成,过重的负荷不仅影响照护质量,照顾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而社会因素在预防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在改善疾病方面也引起关注。

通过杜仪宜等[9]调查提示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康复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要加强社会的支持,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有特色的脑卒中家庭照护和康复治疗,不仅是千万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的期盼,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待努力的方向[19]。

因此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家庭康复指导,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

【参考文献】1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2 龙洁,王文志.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8-199.3 Grant JS,Davis LL.Living with loss:the stroke family caregiver.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1997,3(1):36-56.4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5 Yeh ML,Gift AG,Soeken KL.Coping in spou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aiwan.Heart &Lung:The Journal of Acute &Critical Care,1994,23(2):106-111.6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7 钱红,刘剑.脑卒中出院康复指导对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伤残医学杂志,2000,8(1):58-60.8 任庆运.出院指导对脑血管病人康复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2,8(4):311-312.9 杜宜,赵惠霞.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03-104.10 杨红红,吕探云,徐禹静.脑卒中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负荷水平与影响因素的调查.上海护理,2005,5(1):7-9.11 南登崑.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10.12 霍焱,张莉琴,张永文.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3,18(12):944-946.13 庞冬,那利,路潜,等.社区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5-287.14 刘铖,胡园,朱仁祥.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2):183.15 李秋洁,孙宁,胡浩.中文版工作有效条件问卷Ⅱ的建立.护理学杂志,2007,22(19):1-4.16 史淑杰,朱红梅,刘昭君,等.脑卒中失语的强制性诱导治疗.中国康复,2006,21(2):112.17 马艳,李洁,罗利俊,等.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2005,20(6):362.辽宁医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23.2 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拉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