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垢的预防
要保证锅炉不结垢或薄垢运行,就要加强锅炉给水处理,这是保证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
预防水垢生成,通常采用下列方法来预防:
1、锅外水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的锅炉。
目前锅外水处理效果可靠的有石灰+纯碱软化法,是向已经澄清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和纯碱达到软化目的。
石灰──纯碱软化法有冷法和热法两种。
冷法是在室温下进行,使水中残余硬度降至1.5~2毫克当量/升。
热法是将水温加热到20~80℃,使水中残余硬度降至0.3~0.4毫克当量/升。
因此,应尽量采用热法,以提高软化效果。
离子交换软化法主要是依靠钠离子交换器中的交换树脂进行软化处理。
由于交换树脂吸附能力强,能将游离在水中的钙、镁离子吸附,从而使锅炉给水硬度达到合格标准。
离子交换剂有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无机交换树脂只能进行表面交换,软化效果差,使用较少。
而有机交换树脂的特点是颗粒核心结构疏松,交换反应在颗粒表面和内部同时可进行,软化效果好,故使用较多。
2、锅内水处理。
此法主要是向炉水中加入化学药品,与炉水中形成水垢的钙、镁盐形成疏松的沉渣,然后用排污的方法将沉渣排出炉外,起到防止(或减少)锅炉结垢的作用。
炉内加药水处理一般用于小型低压火管锅炉。
锅内水处理常用的药品有:磷酸三钠、碳酸钠(纯碱)、氢氧化钠(火碱、也称烧碱)及有机胶体(栲胶)等。
加药时,应首先将各种药品配制成溶液,然后再加入锅炉内。
通常磷酸三钠的溶液浓度为5~8%,碳酸钠的溶液浓度不大于5%,氢氧化钠的浓度不大于1~2%。
加药方法有定期和连续加药两种。
定期加药主要靠加药罐进行加药;连续加药则在给水设备前,将药连续加入
给水中。
对于蒸汽锅炉,最好采用连续加药法,这样可使炉内保持药液的均匀。
凡采用锅内水处理的,应加强锅炉排污,使已形成的泥渣、泥垢等排出炉外,收到较好效果。
以上虽然介绍两种水处理方法,但笔者认为,水处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管理。
如果有了水处理设备而不用,等于没有进行水处理。
因而,这就需要各使用单位领导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严格按GB1576-85《低压锅炉水质标准》办事,对于1T/H型以上的锅炉,应配备专职水处理操作工和化验人员,并建立健全水处理岗位和化验岗位责任制。
各水处理操作工应忠于职守,认真操作;化验人员应定期抽检水质情况,及时向水处理操作工通报,使其及时得以调整,确保水质的合格。
对2T/H型以下锅炉,凡配备水处理操作工有困难的,应该对司炉工进行培训,然后采取兼职的办法。
各使用单位的锅炉房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交换树脂流失要及时补充;失效的交换树脂要及时更换。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水垢的生成,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