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与照明设计之1 (1)
具在中下阶级中流行。
银首人俑灯
十五连枝铜灯
西汉长信宫灯
第一章 总论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期间:青铜器就基本消失,陶灯主要是以瓷 灯占据主导位置。由于陶瓷灯造价低廉易于普 及,开始为民间广为使用。
三国青瓷熊灯 灯
东晋青瓷牛形灯
北齐瓷
第一章 总论
唐代出现了唐三彩灯、白瓷灯。由于唐代经济的高度发达,实用兼装饰或纯 装饰性质的灯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像灯树、灯楼、灯笼、走马 灯、松脂灯、孔明灯、风灯等。这些新的灯具或灯俗烘托了那个时代盛世,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第二章 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2.1 光与色的基本概念
色相:红、黄、蓝等的有彩色所具有的属性。
彩度:颜色的鲜艳程度。 明度:颜色的明亮程度。
色表:观察光源本身所得到的颜色印象。
色温:用来描述光源的色表,是按绝对黑色来定义的,光源与黑色颜色相同 时,该黑体的温度就称为光源的色温,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 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就变成黄色,达到5000℃就会变成白色,达到 8000就会变成青绿色。通常用K (卡尔文)表示。 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第二章 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第一节 光与视觉、知觉 第二节:光与色 第三节:光的基本性质
第四节:光的度量
第五节:眩光的产生和防止
第二章 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第一节 光与视觉、知觉
人的视觉依赖光而存在。
光线人的眼睛识别周围物体的形状、色彩、运动特征和状态
1.1视觉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视力:观看能力与识别的质量,即辨别事物细部特征的能力。
是从看到物体到识别出它的外形所需要的时间的倒数,即1/t.秒
识别速度和照明的关系: 良好的照明条件缩短视觉所需时间提高识别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识别速度与目标物尺寸、亮度对比的关系: 目标物越大识别速度越快 亮度对比越大识别速度越快
第二章 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第二节 光与颜色
自然光是颜色的参照物。因为其他形式的 光线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所看到的颜色。在昼 光下看到的颜色被认为真正的颜色。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设计师对颜色及其在 室内的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第一章 总论
19世纪后期,煤油传入中国,20世纪初,煤油灯在我国广泛流 行,灯具照度受到限制。 19世纪晚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灯泡。
1905年,用拉制钨丝做灯丝的白炽灯出 现了,人类从此跨入电气照明时代。我 国的电光源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照明设 计成为展示空间魅力的舞台。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1.2 环境设计与照明设计
的心理感受”。
视觉疲劳:长时间在恶劣的照明环境下进行工作,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分为全身疲劳和眼睛局部疲劳。 视觉疲劳的增加随着照度的增加而得以改善,但也有基本范围。 照度在500lx以下时,容易出现上述现象; 照度在500lx—1000lx范围时,适合连续工作的室内作业场所; 照度在1000lx以上时,对改善视功能、缓解视疲劳没有多大好处。
灯光与照明设计
主讲:马前进
课程学时:60学时(三周)
教学目的:
了解照明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照明设计与建筑及室内 外设计的关系。掌握一般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学任务: 根据不同功能的室、内外空间设计出合理的系统照明和宜 人的光环境。
课程作业:4+1
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第三章:灯具 第四章:照明设计的程序、策略与实务
定向照明
从某一特定方向投射到工作面上的目标上
障碍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间接照明等。
第一章 总论
一般照明
第一章 总论
局部照明
第一章 总论
装饰照明
第一章 总论
重点照明
第一章 总论
2.2 照明设计的分类范畴
分类方式 主要内容
照 明 的 目 的
功 能 照 明
满足不同场所活动所需的基本光照环境 是以视觉作业为主导的照明
第一章 总论
屋顶采用角度经过精确计算的棱镜玻璃,不仅一年四季的白天获得均 匀舒适的天然光,在冬天太阳照射角度较低时,允许热量进入,在夏季太 阳角度较高时候,阻止热量进入。
第一章 总论
照明设计的安全性:
①照明设施和电路要避免可能的电击; ②电器设备要满足防火标准;
③在建设中,电气安全要监测到位;
④要有合理的紧急照明系统。
)
第一章 总论
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的关系: 电光源的发展,人工照明在白天和黑夜都扮演重要角色,人工光源已 成为主要光源。 当今,节约能源,利用太阳能,尽量减少建筑在白天对人工光源的依赖。 关系:天然光与人工光相结合 设计师通过房屋设计合理利用太阳能,比如结合屋顶、墙壁、窗户等 部分进行合理科学设计。 建筑采光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导光管、光导纤维、凌镜玻璃、反射镜、 热敏材料等
第一章 总论 1.3 照明设计与光文化
光文化是设计文化的一部分。照明是科学,也是艺术。 照明与建筑的关系: 照明建筑物设计成功的基础之一 建筑内部特征以及外部表现依赖照明 照明受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影响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照明设计的目的与分类范畴
2.1 照明设计的目的
统计表明:人们每天要在人造光环境中停留相当长的时间, 基本要求:为视觉感官接受信息创造一个舒适的光环境 目标:根据不同的室内外环境所需要的照度,正确选择光源和灯具, 确定合理的照明形式和布置方案,创造一个合理的高质量的光环境,来满 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建筑物的功能决定所需的光线数量。 储藏室:20lx 锅炉房:100lx 教堂的正殿:100-200lx 住宅中的起居室:100-300lx 学校教学处、办公室、计算机房:300lx
精密电气安装:1000lx
医院手术台(局部区域):15000-30000lx
第二章 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5)识别速度
第一章 总论
2.2 照明设计的分类范畴
分类方式 室 内 环 境 照 明 主要内容 住宅空间照明
照 明 的 场 所
商业空间照明 办公空间照明
展示空间照明
宾馆酒店空间照明 休闲娱乐空间照明
室 外 环 境 照 明
街道、广场照明 建筑立面照明 景观照明 车站、码头照明
第一章 总论
2.2 照明设计的分类范畴
环境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对空间的功能、色彩、材料、 照明、质地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是同时进行的。 环节:设计与施工、材料与技术,相互依托。 人员: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环境美化设计师、照明设 计师及供暖、给排水、电气工程师 照明设计:光环境的营造。需要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配合,与其他人 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二章 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3)暗适应 当人从明亮的环境进入黑暗的环境时,最初一段时间什么也看不见,在逐渐适 应黑暗后,才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这种视觉阈限下降的过程叫做暗适应。 暗适应需要的时间短,大约30-40分钟左右。
因此,在实际照明设计中,要考虑到人眼的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征,加强过渡空间和
阈限。
影响视觉的亮度阈限因素:
①目标物的大小,目标越小亮度阈限越高(即亮度阀限越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越大) ②目标物发出光的颜色,光的波长越长(红光、黄光)亮度阈限越低
③观察时间,目标呈现时间越短亮度阈限越高
第二章 环境艺术照明设计基础
(2)明适应 当视觉环境内亮度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时,视觉对这种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 当人从黑暗的环境进入明亮的环境时,最初会感觉到刺眼,而且无法看清周围 的环境,但是过一会就可以恢复正常视力,这种适应叫做明适应。 明适应需要的时间短,大约一分钟左右。
照明的艺术性,起到室内装饰的作用。
装 饰 照 明
室内:1、运用灯具造型作为室内装饰的元素 2、对艺术装饰品照明 室外:1、建筑立面照明 2、庭院景观照明
第一章 总论 第三节 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2.1 自然采光
自然采光:昼光 特性:不断的变化中 设计核心:窗户,反映建筑与人工光源的关系 设计考虑:自然采光+人工光源 结合后的照明质量
法国巴黎 奥赛博物馆
第一章 总论
窗户的重要性: 认为最好的窗户是没有窗户:采光、制冷、隔音这些建筑设计因素都 变得很好解决。× 概念上的偏差,忽略了昼光引入的优点,不利于地球能源的节约。 窗户的基本类型:
①直窗:窗户的高度大于宽度
②窗墙:窗户占据建筑的周边
第一章 总论
③天窗:用于不适宜做周边窗户的建筑。火车站、现代购物中心、办公综合 楼、工厂
第五章:艺术照明的方式与方法
第六章:室内环境艺术照明的要求及实例分析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光文化与光环境 第二节:照明设计目的与分类范畴 第三节: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光文化与光环境
1.1 概述
从光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地球存在两个世界:白天和黑 夜。 光 →得到舒适的环境 →灯具。
分类方式 主要内容
一般照明
为照亮场所设施的均匀照度
特定视觉工作所需,为某个局部而设置
照 明 的 方 式
局部照明
重点照明
混合照明 混光照明 应急照明 疏散照明 安全照明
提高限定区域或目标照度,使其比周围区域更亮
一般照明+局部照明 同一场所,由两种以上不同光源形成 在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动 应急的一部分,确保疏散通道被有效的辨认和使用的照 明。如:“安全出口”“安全门”“避难层” 应急的一部分,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中的人员安全的照明
白瓷蟠龙灯
白瓷灯
石灯(路灯)
新材质:铜、铁、锡、银、玉、石、木、玻璃等。
第一章 总论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最辉煌时期:灯具和烛台的种类 和质地更加丰富多彩。 富丼的官窑灯具和宫灯的兴起,开辟 了灯具的新纪元。 既有照明工具,也有供人玩赏的工艺品, 灯具的材料也是多样化,陶制的、木质的、竹制的、纸制的、 纱制的等,丰富了灯具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