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NCAP发展趋势

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NCAP发展趋势

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 NCAP发展趋势
刘志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2013.9.27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目录
• 一、道路交通安全与汽车安全技术 • 二、国内外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 • 三、国外NCAP评价技术最新变化与趋势 • 四、C-NCAP的研究发展动态
一、道路交通安全与汽车安全技术
¾ 道路交通伤害问题日趋严重
• 正在制修订的汽车安全标准(被动安全)
序号 项目编号
标准项目名称
1 20091182-Q-339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2 20100001-Q-339 气囊误作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 20110719-Q-339 乘用车牵引装置技术要求
4 20100003-T-339 汽车安全带提醒装置识别系统
US NCAP评价规程
以前的侧碰试验
碰撞速度38.5 mph 均为SID
27 度斜角碰撞
50th假人
• 移动壁障碰撞试验 • 评价指标 •Rib Acceleration,
Lwr Spine Acceleration
碰撞速度38.5 mph 27 度斜角碰撞
增加20 mph, 75 度角侧柱撞
2010后的侧碰
背景:依据1966年9月9日制定的国家交通及汽车安全法 由NHTSA组织制定。
目的:减少汽车交通事故及减轻事故过程中乘员的伤害程 度。 FMVSS100系列(主动安全)29项 FMVSS 200系列(被动安全)27项
主要内容 FMVSS 300系列(防止火灾)5项 FMVSS 400系列(特殊设备)3项 FMVSS 500系列(低速车辆)1项
closing speed) (碰撞前2.1秒警告)
• LDW – Lane Departure Warning (2 tests)
特征试验(判定在45mph速度下横向速度达到1m/s时对应的方向 盘转角)
性能试验矩阵(24个试验条件,每个进行5次,120次试验) 每个试验条件下5次试验至少有2次具有成功的警告,且120次试验至 少有66次成功(55%)
¾ ECE法规与EEC指令虽由两个不同组织结构发布,但由 于EEC国家都是ECE核心国家,因此EEC指令从法规内容 上与ECE法规大多数项目基本相同,甚至多数完全等同。
法规特点:欧洲法规非常注重灯光和信号装置的安全性 更加注重法规的协调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 日本保安基准(道பைடு நூலகம்车辆安全标准)
• C-NCAP后续的主要研究内容
• 主动安全评价技术 • 后排乘员保护及鞭打伤害评价 • 行人保护 • 跟踪预研行业热点项目
四、C-NCAP的研究发展动态
• 主动安全评价技术
主动避撞特征性能试验
• ESC –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与FMVSS216相同的 试验程序和要求)
• FCA – Forward Collision Avoidance (3 tests )
Approaching a parked vehicle(碰撞前2.7秒警告) Approaching a decelerating vehicle(碰撞前2.4秒警告) Approaching a slower, but constant speed vehicle (25 mph
0
¾ 汽车安全标准126项(48.1%)
安全标准及其在汽车标准体系中的比例
总数/Total
683
安全标准数/Safety standards
114 76 GB
262 126
GB/T
112 QC/T
预防安全
汽车安全标准
减轻伤害
人员保护
视野、照明 制动、轮胎 智能防撞系统 车辆稳定性系统
车内乘员 行人保护 儿童保护 事故救援
四、C-NCAP的研究发展动态
• C-NCAP2012版评价规程的主要变化
• 1)后排假人的评价定量化(6分) • 2)正面40%偏置碰撞速度提高至64km/h • 3 )增加低速后碰颈部保护试验(4分) • 4 )增加对ESC装置1分加分 • 5 )评价总分51-62分,对应星级划分也进行调整
四、C-NCAP的研究发展动态
2015年更新的内容
1)增加正面全宽碰撞试验 2)用Q6和Q10+儿童假人替换Q3和Q18m儿童假人 3)行人保护大腿试验更新
三、国外NCAP评价最新变化与趋势
• US-NCAP评价规程的主要变化
¾ 在正碰和侧碰试验中增加了新的试验假人 ¾ 评价伤害指标的变化 ¾ 增加了斜柱撞试验项目 ¾ 增加了综合汽车安全得分标识(VSS) ¾ 主动避撞作为检查项公布在NCAP网站
约束系统 车身安全结构
防止火灾
中国汽车安全标准
• 正在制修订的安全标准(主动安全)
• 乘用车制动标准作为单独的标准发布并实施(GB21670) • 重型商用车制动国家标准通过审查并报批 •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标准研究(参照GTR8) • 制动辅助系统(BAS) •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AEBS )
¾ ECE汽车法规(在缔约国中自愿采用) 1958年在日内瓦签订的《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机动车辆 和零部件并互相承认批准的协定书》,ECE共有21个国家 参与,美、日、加、澳观察员身份参与活动
二、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 ECE法规是由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道路运输工作组的车 辆结构专家组(WP29)负责起草,其下设6个专家小组
三、国外NCAP评价最新变化与趋势
• E-NCAP评价规程的主要变化
欧洲2009年更新,最主要的变化:给出一个整体的星级 根据成人乘员保护、儿童乘员保护、行人保护以及安全辅 助装置的得分按照5:2:2:1的权重得到一个总得得分率
2013年更新的内容
36
49
36
9
主动安全特征:
16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3)
8
•Seat Belt Reminder (3)
•SAS(3)替代SLD (1)
8
1)采用Q3和Q18m假人替代原来的P3和P18m儿童假人
4
2) 主动辅助装置由7分增加至9分
2014年更新的内容
1)四部分的权重由原来的50%:20%:20%:10%调整至40%:20%:20%:20% 2)更新whiplash试验得分,增加后排座椅静态评价 3)引入低速后碰试验中对AEB的评价程序(城市工况) 4)安全辅助模块中,9分增至13分,增加中高速后碰的AEB评价,更新 ESC程序,对LDW/LKD新的安装要求 5)行人保护试验采用FLEX PLI
US NCAP评价规程
以前的正面碰撞
2010年后修改的正面碰撞
碰撞速度35 mph 均为50th 假人
• 100%完全碰撞 • 适用于车重超过 8500 lb • 评价指标 Head (HIC), Chest Gs
碰撞速度35 mph 乘员改用5th女性假人
¾乘员侧用5th女性假人取代50th假人 ¾头部伤害指标用 HIC15 取代 HIC36 ¾ 胸部压缩量取代胸部加速度 ¾增加颈部伤害指标以及大腿力 ¾伤害等级风险率由AIS4+ 取代 AIS3+ ¾正碰得分采用驾驶员和乘员平均得分
一般安全专家组(GRSG)
被动安全专家组(GRSG) 灯光及光信号专家组(GRSG)
汽车安全
制动及底盘专家组(GRSG)
污染与能源专家组(GRSG)
噪声专家组(GRSG)
目前ECE已颁布128项法规,其中主动安全63项,被动安 全29项。
二、国内外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¾ EEC汽车技术指令 (共同体成员国内强制实行) 由欧洲经济共同体组织制定,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消除各成 员国间的贸易壁垒,以1957年各成员国共同签订的《罗马 条约》为基础。
三、国外NCAP评价最新变化与趋势
• 技术发展特点:
¾ 试验项目由单一逐步走向完善,越发全面
¾ 试验项目、评分标准与各自国家具体情况结合紧密 美国动态翻滚,日本行人保护,中国后排乘坐率高等
¾ 不同NCAP在整体评价中,不同试验形式会有不同的权重 美国正碰、侧碰、翻滚5:4:3 欧洲根据不同试验形式将成人乘员,儿童乘员,行人保护、 辅助安全权重设置为5:2:2:1
5 20110723-T-339 汽车侧面柱碰撞的乘员保护
6 20110724-T-339 智能安全气囊试验技术要求
7 20110008-T-339 电动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要求
进展状态 征求意见 正在制定 正在制定 正在制定 正在制定 正在制定 正在制定
后续工作
¾ 新能源汽车和客车碰撞安全评价研究 ¾ 侧面柱碰撞标准以及GTR草案的研究 ¾ WorldSID世界侧碰撞假人前期研究 ¾ 汽车侧面碰撞标准修订前期研究 ¾ 座椅动态鞭打跟踪和研究 ¾ 行人保护强制性标准的适用性研究
前排ES-2RE假人
后排用SID II 5th 假人
只在前排放置SID II 5th假人
¾ 增加75度角斜柱撞试验 ¾ 斜角碰撞假人前排由ES-2re 取代SID 50th假人 后排由 SID-IIs 5th 假人取代SID 50th假人 ¾伤害指标选用 SID-IIs - Head (HIC36) & Pelvic Load
日本1951年根据《道路运输车辆法》制定,早于欧美 由于日本汽车工业以出口为主,在1998年加入《1958年 协定书》后,其法规向ECE法规靠拢,因此日本汽车技术 法规作为国际三大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特点逐步弱化。
日本汽车安全法规占到70%以上,法规特别重视:汽车与 行人,车辆构造、汽车外部凸出物等要求
ES-2re – Head (HIC36), Rib Deflection, Abdominal Force, & Pelvic Loa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