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1)1.1基本信息 (1)1.2建设背景 (1)1.3建设单位概况 (2)1.4编制依据 (3)1.4.1政策文件 (3)1.4.2电子政务标准化 (4)1.4.3相关物流标准 (4)1.5建设目标与内容 (7)1.5.1建设目标 (7)1.5.2建设内容 (8)1.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1.7财务评价 (9)第2章建设必要性与原则 (10)2.1建设必要性 (10)2.2建设原则 (11)第3章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13)3.1总体需求分析 (13)3.1.1系统总体定位 (13)3.1.2需要解决的问题 (14)3.2业务服务功能需求 (15)3.2.1业务服务功能总体需求 (15)3.2.2xx物流信息服务需求 (17)3.2.3物流园区综合管理需求 (28)3.3业务性能需求 (30)3.3.1系统可用性 (30)3.3.2系统可扩展性 (31)3.3.3系统可靠性 (31)3.3.4系统的存储要求 (32)第4章平台建设方案 (33)4.1xx物流信息平台总体框架 (33)4.1.1系统环境层 (34)4.1.2数据资源层 (34)4.1.3数据接口层 (35)4.1.4应用系统层 (35)4.1.5前端展现层 (35)4.1.6用户层 (36)4.1.7保障体系层 (36)4.2物流园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37)4.2.1基础设施层 (37)4.2.2应用支撑层 (38)4.2.3数据资源层 (38)4.2.4数据接口层 (38)4.2.5应用系统层 (38)4.2.6前端展现层 (38)4.2.7用户层 (39)4.2.8保障体系层 (39)4.3数据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39)4.3.1物流信息平台数据内容 (40)4.3.2数据采集 (41)4.3.3知识库 (44)4.3.4数据量估算 (45)4.4应用系统方案——xx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46)4.4.1物流公共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 (46)4.4.2资质认证与信用服务系统 (47)4.4.3物流咨询服务系统 (48)4.4.4货运交易信息服务系统 (49)4.4.5车辆定位与监控系统 (49)4.4.6车辆紧急救援与维修服务系统 (49)4.4.7城市货运信息服务系统 (50)4.4.8城际快递信息服务系统 (50)4.4.9航运、铁路、民航物流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50)4.4.10增值服务系统 (51)4.4.11物流业务应用托管信息服务系统 (51)4.5应用系统方案——xx专业物流子平台 (53)4.5.1农业物流信息子平台 (53)4.5.2冷链物流信息子平台 (54)4.5.3边贸物流信息子平台 (56)4.5.4重大装备物流信息子平台 (58)4.6应用系统方案——xx城市物流子平台 (59)4.6.1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 (60)4.6.2城市物流资讯服务系统 (60)4.6.3城市物流交易服务系统 (60)4.6.4城市物流资源发布与查询系统 (61)4.6.5城市货运信息服务系统 (61)4.7物流园区综合管理系统 (61)4.7.1仓储管理子系统 (62)4.7.2运输管理子系统 (62)4.7.3配送管理子系统 (63)4.7.4办公管理子系统 (63)4.7.5园区服务管理需求 (66)4.7.6信息公布需求 (66)4.7.7信用管理需求 (66)4.8应用支撑系统方案 (67)4.8.1数据整合交换平台 (67)4.8.2数据挖掘分析系统 (68)4.8.3数据库管理系统 (68)4.8.4数据备份与恢复软件 (69)4.8.5系统监控管理软件 (70)4.8.6GPS平台 (72)4.8.7GIS中间件 (72)4.8.8呼叫中心平台软件 (72)4.8.9J2EE中间件 (73)4.8.10操作系统软件 (73)4.9主机及存储系统方案 (74)4.10网络系统方案 (77)4.11终端系统方案 (81)4.11.1门户网站 (81)4.11.2呼叫中心 (85)4.11.3移动终端平台 (86)4.12安全系统方案 (86)4.12.1网络安全 (86)4.12.2操作系统安全 (87)4.12.3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 (87)4.12.4Unix操作系统安全 (89)4.12.5数据安全 (90)4.12.6应用系统 (92)4.12.7安全管理制度 (93)第5章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 (94)5.1概述 (94)5.1.1机房选址 (94)5.1.2机房装修 (94)5.2监控室LCD显示系统 (95)5.3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95)5.4机房消防系统设计 (95)5.5机房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 (96)5.6综合布线系统 (96)5.7门禁系统 (96)5.8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97)5.9机房UPS不间断电源设计 (98)5.10供电及照明系统设计 (98)5.11机房总供电电源系统 (98)5.12机房照明系统 (98)5.13机房配电系统 (99)第6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100)6.1环境保护措施 (100)6.2消防措施 (101)6.3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101)第7章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03)7.1劳动定员 (103)7.2培训安排 (104)7.3应用操作培训 (105)7.4系统技术培训 (105)7.4.1骨干技术人员培训 (105)7.4.2系统管理人员培训 (106)7.5高级管理培训 (106)7.6培训课程设计 (106)第8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08)第9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0)9.1项目总投资估算 (110)9.2资金来源 (112)第10章财务评价 (113)10.1评价依据 (113)10.2计算期及主要计算结果 (113)10.3营业收入 (114)10.4总成本费用 (114)10.5营业税金及附加 (115)10.6利润及分配 (115)10.7盈利能力分析 (115)10.8敏感性分析 (116)10.9财务评价结论 (117)第11章效益分析 (118)11.1社会效益分析 (118)11.2经济效益分析 (121)第12章结论与建议 (124)第一章概述1.1基本信息1. 项目名称:xx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 建设性质:新建3. 建设单位: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 可研编制单位:xx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xx工业大学软件工程有限公司1.2建设背景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作为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点工程。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关键工程,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使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从而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社会物流运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xx数据、宽带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地区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已经形成网通、联通、铁通、移动等多家通信运营企业并存发展的格局。
与此同时,社会物流信息化得到一定发展。
黑龙江信息港、xx信息港等信息平台可以进行简单的网上交易;易通在线已经形成电子商务平台,但还不够普及;xx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建成物流信息网和GPS监控中心、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物流网络已投入运营,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交易量。
部分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已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xx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其中一些较大的制造企业,例如哈啤、完达山等都有企业自己的信息系统;物流服务企业,例如邮政易通等也有内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总体而言,xx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大部分从事物流的企业还处在传统的运作阶段,只是采用简单的微机录取和存储信息,有些甚至采用手工填单等方式获取信息,真正应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很少,拥有综合信息平台(含筹建、调试中的)的企业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如条码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处理物流信息的企业更少。
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
在东北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伴随物流需求迅速的增长,xx物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信息化问题亦将日益突出。
因此,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xx 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结合网络技术、GPS、GIS等多种技术,为用户、物流企业、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促进xx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3建设单位概况xx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xx公路货运主枢纽站建设的核心内容,该项目具备技术含量高、开发时间长、运营难度大、公益性强的特点。
结合主枢纽站建设情况和物流信息化建设要求,xx物流园区专门成立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公司以人才优势为技术依托,采取“立足园区、服务全省,立足交通、服务社会”的原则,结合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建设xx 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公司人员计划编制77人,其中计划博士占15%,硕士占30%,本科占45%,其他人员占10%。
具体组织机构如图所示:图1-1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架构图1.4编制依据1.4.1政策文件1.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2004年8月颁布;2. 《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3.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4.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xx教发[2007]761号;5.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2006-7颁布;6. 《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 国家及交通运输部相关标准及政策。
1.4.2电子政务标准化1.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1部分:总则》;2.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2部分:工程管理》;3.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3部分:网络建设》;4.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4部分:信息共享》;5.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5部分:支撑技术》;6.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6部分:信息安全》;1.4.3相关物流标准1. GBT 18127-2000 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2. GBT 18354-2001 物流术语;3. 托盘标准⏹GB/T 3716-2000托盘术语⏹GB/T 2934-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eqv ISO6780:1988)⏹GB/T 4995-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GB/T 4996-1996联运通用托盘实验方法⏹GB/T 10486-1989铁路货运钢制平托盘⏹GB/T 15234-19940塑料平托盘⏹GB/T 16470-1996托盘包装4. 集装箱标准;⏹GB/T 1992-1985集装箱名词术语⏹GB/T 1413-1998系列1集装箱分类、外部尺寸和额定质量(idtISO 668:1995)⏹GB/T 17770-1999集装箱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 ISO 8323:1985)⏹GB/T 17271-1998集装箱运输术语5. 包装标准;⏹ISO 3676:1983 包装单元货物大小尺寸⏹GB/T 4892—1996 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 13201—91 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 13757—92 袋类运输包装尺寸系列⏹GB/T 15140—94 航空货运集装单元技术要求⏹GB/T 15233—94 包装单元货物尺寸⏹GB/T 16471—1996 运输包装件尺寸界限⏹GB/T 1.7-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包装标准的编写规定⏹GB 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388-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TB/T 2337-1993铁路行李、包裹运输包装标志⏹GB/T 13385-1992包装图样要求⏹TB/T 2974-2000国际铁路联运出口货物运输包装质量要求6. 装卸/搬运标准;⏹SJ/T 10466.12-1993搬运、贮存、包装、交付质量控制指南⏹SJ/T10466.12-1993搬运贮存包装交货质量控制指南⏹JT/T 392-1999港口装卸工具术语⏹JT/T 2028-1993港口重大件装卸作业技术要求⏹TB 1936.1-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作业程序⏹TB 1936.2-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桥式、龙门式起重机作业⏹TB 1936.3-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回转式起重机作业⏹TB 1936.4-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轮胎式单斗装载作业⏹TB 1936.5-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链斗式装、卸车机作业⏹TB 1936.6-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小型叉车作业⏹TB 1936.7-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人力作业⏹TB 1938-1987铁路装卸名词术语⏹JT 3145-1991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7. 存储作业标准;⏹TB/T 2631-1995铁路物资仓库技术管理规定⏹HG/T 20568-1994化工固体物料堆场及仓库设计规定⏹SBJ 01-1988商业仓库设计规范8. 物流单元编码标准;⏹GB/T 18354-2001 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GB/T 16472-1996 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GB/T 14945-1994 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TB/T 2690-1996 铁路货物运输品名分类与代码⏹JT 0019-1988 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GB/T 16736-1997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号(VIN)内容与构成⏹GB/T 16828-1997 位置码⏹GB/T 15422-1994 国际贸易单证代码9. 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GB/T 1836-1997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GB/T 15119-1994 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GB/T 17272.1-1998 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箱位坐标代码⏹GB/T 17272.2-1998 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电传数据代码⏹GB/T 17273.1-1998 集装箱设备数据交换通信代码⏹GB/T 15419-1994 国际集装箱货运交接方式代码⏹GB/T 18366-2001 国际贸易运输船舶名称与代码编制原则⏹TB/T 2966-1999 铁路运输设备分类与代码基本规定⏹JT 0010-1984 运输船舶状态代码1.5建设目标与内容1.5.1建设目标通过建立适合xx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xx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支撑政府与物流企业所需的各种应用规范化、高效率的开发和运行,以及应用之间的紧密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