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北理工大学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华北理工大学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科技文献检索姓名:某某学号:123245678班级:14工程1班检索主题:装配线平衡专业名称:工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检索主题:装配生产线平衡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检索方法:用高级检索,主题词:工业工程关键词:生产实习检索结果:1180篇,其中关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514篇;工程技术的265篇;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 224篇,行业指导的151篇,其余专业实用技术。

文献综述1. 装配生产线平衡发展史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跃,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内国际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质量,成本,交期,服务,安全等各方面。

在进行原料加工生产的制造业中, 装配线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

也能反映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于装配线而言,节拍时间是衡量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各个生产工位的作业时间不可能完全一样才造成各个工位的生产节拍不同, 即产生作业负荷不均衡的结果。

实现均衡生产, 有利于保证设备, 人力的负荷平衡, 从而能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 同时还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 以保证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均衡地进行生产还有利于节约物资消耗, 减少在制品,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改善技术, 提高了全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让装配线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必须使装配线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均衡一致,也就是使装配线达到平衡。

2. 装配生产线平衡国内外现状装配线是在一系列工作台上将制造出的零件组合在一起, 包括部件装配线与产品总装线。

装配线(包含自动化,半自动化和手工装配线)是制造行业中应用很广泛的生产方式。

生产线平衡是这种生产方式评价的重要指标, 因此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外对于流水线平衡的理论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提出了各种算法:Jackson 算法, 分枝定界算法, 遗传算法,随机算法, 启发式算法等, 用建立模型并求解的方式来解决一般装配线的平衡问题。

西方的工业化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从20世纪初泰勒等人的工作研究与时间研究, 到80年代左右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及至90年代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工业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应用工业工程(Industria ngineering, IE)理论和方法的企业在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对于我国企业,传统的装配线理论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劳动力的有效利用上,对设备及设施的利用不充分, 且通常把问题看成静态并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工业工程分为基础工业工程与现代工业工程。

基础工业工程技朮可分为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两个方面, 可使企业在不用增加投资,或投资很少的情况下就能大大提高生产线的平衡。

成效也会快而明显,也被认为是减少各种浪费,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益的实用技术;而现代工业工程则是与概率论, 数理统计,运筹学及系统工程等相结合, 对企业进行更科学的管理。

考虑当前国内的技术水平, 管理状况及信息流通水准, 基础工业工程的理论更易于实施并展现效果, 而若能将基础工业工程与现代工业工程相结合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1装配线平衡的意义生产现场的改善与革新永远围绕着质量、效率、原料消耗(成本)这几方面进行的,而效率改善的核心即是消除工序不平衡,消除工时浪费,实现“一个流(One Piece Flow)”生产。

实现均衡生产,有利于保证设备、人力的负荷平衡,从而能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同时还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均衡地进行生产还有利于节约物资消耗,减少在制品,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均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的“单元生产”,提高了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运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设备布局(Layout)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工业工程相关方法,并能适当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1.3装配线生产线平衡理论术语名词定义:工作站: 为了完成某一产品的各道工序, 在装配线指定一个工作位置, 工人在其中进行操作, 这个位置即称为工作站。

作业元素: 将操作划分为一个一个操作单元, 这些操作单元一般不能再分。

总作业时间: 从产品整个装配流程来说, 装配一个产品需要的时间, 即装配一个产品所有作业工序的作业时间总和。

先后顺序约束: 作业元素之间加工的先后顺序。

在装配线的作业分配中, 当且仅当一个作业元素的所有前作业元素被分配完毕, 这个作业元素才能被分配节拍: 是流水线生产最重要的工作参数。

节拍指流水线上连续生产两个相同在制品的间隔时间, 它表明流水线生产速度的快慢或生产率的高低运用生产节拍的概念, 将作业划分为数个工作站, 每一个工作站要完成的工作由多个作业基本单元组成, 使每个工作站在节拍内都处于繁忙状态, 以完成规定的操作量, 从而使各工作站的闲置时间最少, 作业达到平衡, 效率较高生产线各站作业的不平衡, 会造成无谓的损失外, 还会造成大量半成品的堆积,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装配线的中止。

要使产线能够顺畅高效率地运作, 就必须使各站的负荷均衡化, 即尽量使分配到各站作业总时间相等, 避免或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生产线的平衡状况反映了生产组织是否合理, 这与产品的产量, 质量及成本皆有很大关系。

生产线节拍的公式定义如下﹕生产线节拍=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天的计划产量目前,对于装配线平衡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 3 个方面:(1) 给定装配线的最小节拍, 求最小工作站数, 通常在装配线的设计与安装阶段进行;(2) 给定装配线的工作站位数, 使装配线的节拍最小, 对已存在的生产线进行调整优化;(3) 在装配线的工作站数和节拍得到优化确定的条件下, 均衡工作站上的负荷, 给工作人员一种公平感2 基础工业工程经典方法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思想最早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它是以人,物料,设备或设施,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同时为科学管理提高决策依据2.3 方法研究分类程序分析:整体性制造过程各作业运用剔除,合并,重排与简化使之合理化。

操作分析:是对某部分的作业分析操作者的作业方法,或与机器的关系达到改善作业方法,降低工时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

动作分析:对操作者细微身体动作进行分析,删除其无效动作,提高生产效率。

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分别按从宏观到微观、从粗略到具体的步骤介绍生产线平衡的实施要点和实务, 可为生产线的改进提供指导2.4操作分析种类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 联合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

1) 人机操作分析主要在分析人工或机器之能量闲置,以谋消除浪费增进效率之道, “人”的工作时间以及“机器”的工作时间所占之比例有多少,一个“人”最多可操作几部机。

人—机操作图(Man-Machine chart), 又称为多项活动图, 是一种描述有多个工人, 或是一个工人与一台机器或多台机器的工作系统中, 联动的同步活动的图表方法。

每一个工人或每一台机器的工作过程,分别平行列示在图表中,以显示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2) 联合操作分在生产现场,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操作员同时对一台机器(一项工作),进行工作,则称谓联合操作。

3) 双手操作分析生产现场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工人的双手完成,调查、了解如何用双手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称双手操作2.3作业测定(也称为时间研究)时间研究定义: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而有良好训练人员,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时间之方法。

以上定义,隐含的重要条件:1) 合格而适当的操作人2) 良好训练3) 正常速度4) 必须在标准状态下 (方法/环境/设备/程序/动作/工具)作业测定的目的:制定标准时间, 改善作业系统, 制定最佳作业系统。

对工作时间的研究, 用于安排生产工艺流程, 适当的科学方法, 可使工业工程人员快速且准确地把握生产工时, 并进行适当的站位分布, 以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

3. 基础工业工程经典方法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 IE) 思想最早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 20世纪初提出的,它是以人, 物料,设备或设施, 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综合应用工程技术, 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同时为科学管理提高决策依据3.1 方法研究分类程序分析:整体性制造过程各作业运用剔除,合并,重排与简化使之合理化。

操作分析:是对某部分的作业分析操作者的作业方法,或与机器的关系达到改善作业方法,降低工时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

动作分析:对操作者细微身体动作进行分析,删除其无效动作,提高生产效率。

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分别按从宏观到微观、从粗略到具体的步骤介绍生产线平衡的实施要点和实务, 可为生产线的改进提供指导3.2操作分析种类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 联合操作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

1)人机操作分析主要在分析人工或机器之能量闲置,以谋消除浪费增进效率之道, “人”的工作时间以及“机器”的工作时间所占之比例有多少,一个“人”最多可操作几部机。

人—机操作图(Man-Machine chart), 又称为多项活动图, 是一种描述有多个工人, 或是一个工人与一台机器或多台机器的工作系统中, 联动的同步活动的图表方法。

每一个工人或每一台机器的工作过程,分别平行列示在图表中, 以显示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2)联合操作分析在生产现场,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操作员同时对一台机器(一项工作),进行工作,则称谓联合操作。

3)双手操作分析生产现场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工人的双手完成,调查、了解如何用双手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称双手操作分析4.装配生产线平衡应用及其发展趋势4.1研究思路以生产线平衡理论及工作研究理论为前提, 通过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全面考察, 找出影响生产线平衡及产能不足的原因是:作业程序排定的不合理, 测试站人机利用率低,产线工时不精准及产线站位冗余等原因。

运用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结合实际生产状况, 重新对生产线进行平衡与改善,局部或整提高生产线平衡, 提升了产能, 同时还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管理秩序,减少在制品,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4.2研究方法1. 结合统计制程管中的 x-σ管制方法, 来对工时量测进行计算。

2. 运用学习曲线, 结合实际生产状况, 适时进行工时改善, 降低生产线工时, 提高了人均产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