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使用和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及新变化,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更深刻的视角理解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强化共产主义世界观。
基本要求是:1、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2、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3、灵活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完整理解其科学的内涵;4、"能初步运用社会主义新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观察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2、教学方法:①文本解读法。
对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以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依据,力争传授给学生完整准确的基本观点;②故事穿插法。
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和现象;③存疑追问法。
尽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四、教材和课时安排1、教材:采用李刚、陈勤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做教材。
2、课时:本课程大致安排60 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开辟学生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视角,并宏观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①资本主义首先主导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③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2、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①资本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正与平等”;②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正与平等;③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3、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②解放、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4、"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①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发展的体系;②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三、本章难点①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②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二章社会主义的萌芽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社会主义萌芽的概况,从历史发生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基本要点1、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概览①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②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③19 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2、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空想①“天下大同”思想;②“大同理想”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③“大同理想”的空想性;3、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①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验及意义;②毛泽东的乌托邦新村实验及意义;三、本章难点1、空想社会主义实验失败的深层原因;2、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意义。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及大致过程。
二、基本要点1、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基本特征;②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2、马克思、恩格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①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②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过程;a、马恩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探索;b、马恩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发展①《资本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科学论证;②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发展;③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④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创立过程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三、本章难点1、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实践的大致发展过程和阶段,明白各个阶段展现不同特点的背景和原因。
二、"基本要点1、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空移位:列宁“一国胜利论”与“薄弱环节首先突破论”的提出;②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2、从西欧细流到全球洪波:20 世纪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实践① 社会主义成为激荡全球的洪波;② 社会主义对制度创新的追求;③社会主义的重大失误和挫折;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①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②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20 年探索;4、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兴亡①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② 斯大林模式的的基本特征;③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与危机;三、本章难点1、社会主义对制度创新的追求;2、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兴亡。
第五章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奋起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社会主义何以难再维继,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二、基本要点1、寻求变革: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①改革的缘由;a、改革的必然性;b、旧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c、社会主义面临着资本主义严峻挑战;②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历程和特点;a、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b、匈牙利的“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c、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d、苏联的改革;③中国的改革——可贵的第一步。
2、苏东剧变: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衰亡①苏东剧变的阶段和方式;②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a、传统体制的局限性;b、旧体制弊病积重难返;c、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苏东剧变的催化剂;d、苏联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不良影响;3、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①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创建了新的社会主义体制,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的现实意义;a、低潮中的亮点,不倒的社会主义旗帜;b、突破传统模式,使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中获得生机和活力;c、融入人类文明主流,极具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4、历史并未终结:社会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①理论的创新与发展;a、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b、正确认识资本主义;c、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②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a、我中有你——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因素;b、你中有我——社会主义某些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发展;三、本章难点1、传统社会主义衰亡的原因;2、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新现象。
第六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导向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道路;明白中国社会主义式的现代化是一条异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导向。
二、基本要点1、别无选择: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新解读①中国现代化需要一个强政府来主导和推动;②资产阶级不能创造出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强政府;③以社会主义作为基本导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出中国现代化所需要求的强政府;2、"不容置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①社会主义是中国“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第一选择;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③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的成功结合;3、另辟新路:社会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意义;三、本章难点1、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第七章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基本要点1、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2、本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起点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新的道路设计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内在要求;②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现代化不容置疑的特殊要求和约束条件;③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a、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现代文明主流。
三、本章难点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新道路的设计。
第八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何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基本要点1、计划经济体制何以不能长期维系①“计划”还是“指令”② 弊端2、市场经济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普世”道路①经济效率最大化的涵义、实现条件;② 计划经济在经济效率实现条件上的不足;③市场经济与经济效率;3、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4、复兴社会主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验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概述;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三、本章难点1、计划经济体制何以不能长期维系;2、计划与市场优劣比较。
第九章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民主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并对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有一定了解。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①传统政治体制的一些弊端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②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3、依法治国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前提①依法治国的涵义;②依法治国的一些措施;4、自由、民主、人权: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① 自由、民主、人权的科学内涵;②自由、民主、人权的辩证关系;③自由、民主、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三、本章难点1、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2、自由、民主、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十章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明白我们何以奉行“独立自主”及苏东剧变的民族问题缘由。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是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①国际主义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②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内在的一致性;③社会主义是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体;2、民族问题失误:苏东剧变的缘由①苏联民族概况和民族问题的由来;②民族问题失误与苏联解体;③苏联模式与东欧剧变;3、独立自主:中国社会主义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之一① 独立自主——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②独立自主是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③独立自主是中国社会主义走向未来的基石;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三、本章难点1、社会主义是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2、民族问题失误与苏工业区剧变;3、苏联模式与东欧剧变。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