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中的隐喻象征意象解读
[摘要]隐喻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手法,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使用人们比较熟悉的意象,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隐喻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的主旨更加深刻。
本文对《包法利夫人》中的隐喻象征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隐喻;象征手法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交童编号]1671-5918(2015)17-0163-02
引言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代表福楼拜,这本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在这部小说中,福楼拜使用了丰富的语言修辞手法,比如隐喻、象征、比喻等。
其中,隐喻是表达力最强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当前的语言学研究中,对隐喻手法的研究越来越多,隐喻具有深化主题、连贯语篇等作用,当前语言领域对于隐喻以及隐喻的功能的探索有了很多实践。
在文学创作领域,对隐喻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文学创作模式和经验,对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包法利夫人》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
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爱情故事。
爱玛一直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包法利,因为丈夫是一个乡镇医生,她梦想着自己也会拥有一场传奇的爱情,于是开始在外偷情,尽管有过两次偷情,但这两次经历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得自己成为高利贷的剥削对象。
最终因为债务越积越多,服毒自尽。
在这个悲剧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福楼拜一直都以一种十分冷漠的态度来进行客观地叙述。
这个桃色事件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文学创作领域,都十分常见,但是作者描写的重点却是十分敏感的区域,他将一个女人的死进行了深刻的探究,最终想要表达的是,爱玛的死,并不仅仅是她自己的虚荣心理造成的,更是这个社会以及时代带给她的悲剧。
福楼拜使用十分细腻的笔触将爱玛情感堕落的过程描绘得十分细致,他想要引导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产生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小说的清算。
从女主人公的名字选择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煞费苦心,女主人公的名字是爱玛・包法利,其中“爱玛”是个十分浪漫的名字,“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的词根包含“牛”的意思,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想通过理想和现实的反差来对社会进行问责。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没有其他浪漫派小说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作者的本意也不是去讲故事,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文学之笔为读者展示一个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
活的画卷,在这样的地方,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下,那个世界是单调沉闷的,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可以,容不得有半点高尚的理想,以至于爱玛在那个时代追求自己的生活也是不为社会所允许的。
这部小说的原型是一件真人真事,即在法国一个乡村医生的夫人服毒自尽,爱玛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爱情,最终走上了堕落与毁灭的道路,福楼拜同这个故事批判了消极的浪漫主义文学,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断堕落的社会风气,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残酷现实。
这部小说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将现实和幻想都作为批判对象,现实本身是残酷的、是可恶的,但是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爱玛的理想也显得多么可笑、多么苍白,这种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反差,正是造成当时社会中像爱玛一样的那些人的悲剧。
二、《包法利夫人》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隐喻是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些话的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不会直观的去表达所想表达的事物,有时候会选用一个寓言故事,或是一段历史等方式去描述。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如果只是用常规语言对各种问题进行叙述,很容易导致文本过于平凡与单调,隐喻象征手法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语言对抽象的意识和概念进行表述,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要通过各种意象将人们脑海中的那种隐藏很深的意识挖掘出来。
更为具体地说,隐喻是用自
己在生活历史中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世界的感知对理解或是表达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对各种不同类型和本质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有了全新的感知,而且在这些不同的感知过程中,会收获到一种最佳的感受。
(一)雾气的隐喻
福楼拜在进行创作时,首先关注的是产生幻觉,而不是直接唤起感情的虚构世界给人带来一种幻觉。
在这部小说中,雾气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意象,是帮助人们产生幻觉的一种重要载体。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品读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与雾相关的意象,比如氤氲、热气、雪、烟灰等,这些意象与主人公的幻觉交织在一起,共同隐喻了主人公的处境和命运。
小说的第八章写道,“桥下流过一条小河。
人隔着雾,隐约望见几所泥草房顶建筑物,在草地上零星散开……”,当时包法利治好了昂代维利耶侯爵的口疮,被邀请去他家做客,这时候的爱玛发现婚后平淡的生活让自己十分烦躁,在接受邀请出行的时候,也是爱玛在婚后第一次接触到她平常生活意外的世界,这段话就是对爱玛在遥望侯爵家的庄园时的描述,在这里,雾这个意象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可以说,隐喻了爱玛的命运,从一开始的时候爱玛就在追求自己地位、身份都完全不相符的那种优越感,她一直都期望着有奇迹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将自己带离那种平淡无味的生活
中,所以她一直都在雾气沉沉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出口。
在欲望的煎熬中,爱玛变得有些饥不择食,她投入其他男人的怀抱,在她与不同的男人暧昧期间,雾气的意象依旧存在,“这种甜蜜的感觉就这样渗透从前她那些欲望……香风习习吹遍了她的灵魂,幽渺的氤氲卷起欲望旋转”。
她又一次沉浸在虚无缥缈的爱境之中:“正当十月初旬,田野有雾。
水气弥漫天边,笼罩着丘陵轮廓,有的水气裂开,升在天空发散”。
雾气这个意象的每一次出现,都具有一定的暗示性,爱玛在这种朦胧的雾气中找到了快乐,在这种朦胧的雾气中迷失了自己,也在这种朦胧的雾气中背负了太多的“债”,不同的雾气象征着她生活众不同的阶段,最终,爱玛选择在朦胧的雾气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也算是对自己以及丈夫的一个交代。
(二)“阴影”隐喻
在这部小说中,阴影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阴影”这组意象是幻觉的一个诱因或者变体。
爱玛的梦开始的地方就是修道院的阴影地,爱玛在那里设计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影子,以至于她沉溺在自己的幻觉中,即使是梦醒了也还是继续沉沦其中,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是梦中的样子,完全没有考虑到残酷的现实。
因此,爱玛在不知疲倦地追求自己的梦境时身边经过了很多人。
包法利、赖昂、罗道尔弗都是她寻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臆想找到的几个模本。
包法利是个缺乏虚幻色彩的人,因此爱玛在与他结婚不久就发
现他并不是自己要找的人。
“阴影重重,灯光偶而照到画像……”,这是爱玛回到自己的家中时的感受,因为包法利不能给他带来虚幻的生活,因此她觉得自己就好像是生活在阴影中一样。
“赖昂似乎又出现了,人也显示得更高、更美、更温柔……就在眼前,房子的墙好像把他的影子留下来了一样。
”爱玛与赖昂在教堂幽会,她在阴影地里叙述自己的爱情,但后来她发现赖昂的身上也缺少了某样东西,忽然觉得与他之间同样遥远。
小说中的影子象征着爱玛所追求的那种梦境,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也总是在制造着梦幻的生活,爱玛不过是想在生活中为“影子”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是在生活中偏偏不能如愿,因此也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
当她梦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寻找“影子”的过程中已经犯下了太多的错误,已经无路可走。
(三)“瞎子乞丐”意象
“瞎子乞丐”是这部小说中最明显的一个意象,在作品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爱玛与赖昂幽会结束之后在回来的车上,瞎子乞丐拄着拐杖,不顾山路崎岖,在驿车中间奔走。
他还唱起了一首歌,歌声中似乎有一种隐隐的力量,使得爱玛的心情被扰乱,将她带人到了一个十分忧郁的世界。
瞎子乞丐第二处出现在爱玛奄奄一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依旧为爱玛带来了沙哑的歌声,爱玛听到歌声之后一下子就坐起来,开始疯狂地笑,这种笑也蕴藏了一种绝望。
这个
意象第三次出现在小说的最后,药剂师郝麦的消炎膏并没有医好瞎子的毛病,为了不让自己的名誉受到影响,郝麦使坏将瞎子乞丐关进了拘留所,以至于瞎子乞丐要在监狱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作者对这个意象的描述,是希望读者通过这个意象可以联想到爱玛的遭遇,其实爱玛本身也是一个瞎子乞丐,是一个精神上的乞丐,她的精神生活十分空虚,为了使得自己的虚幻的梦想可以实现,她一直在努力地争取,但是到头来却还是与瞎子乞丐一样,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落了一个不好的下场。
“瞎子乞丐”这一意象隐喻了人们在追求所谓的幸福的过程中的那种盲目性。
结语
隐喻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中的隐喻艺术的应用,使得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有效地升华,尤其是影子和瞎子乞丐这两个意象,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在这种社会下生活的那一类人的批判展现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