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题的理论意义

选题的理论意义

选题的理论意义: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支系众多,同时,瑶族又是一个跨国民族。

在她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纷繁多姿的民间音乐艺术。

莽山瑶族乡位于湖南省最南端,紧挨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省第一批成立的两个瑶族乡之一,莽山历来为瑶族人民的居住地,自宋代起即有瑶民迁来繁衍生息,迄今已有上千历史。

由于居住地貌险峻、地理位置偏僻,森林茂密,瑶民在漫长的、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本文从莽山瑶族的婚俗民歌的角度来调查和研究瑶族人民具有悠久历史及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歌曲,认为瑶民的婚俗民歌体现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通过对莽山瑶族婚俗民歌的现状调查也透视出了瑶族民歌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

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选题的实际意义:莽山瑶民历来善于歌唱,往往“男女杂沓,一唱百和”,很多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出口成歌。

其歌谣有历史歌、生产劳动歌、祭祀歌、婚俗歌、迷歌和英雄人物歌。

莽山瑶族的婚俗歌曲,不仅歌颂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也展现了当地瑶民的杰出才华。

本文希望通过对湖南莽山的瑶族分布状况调查的及当地婚俗的了解来阐述当地瑶族婚俗民歌的基本内容、音乐特征、民族特色及演唱风格,通过学习演唱当地的婚俗歌曲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民族习俗以及艺术。

文献综述:本人查阅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归纳整理,大致分为两类:
1.研究瑶族民歌的相关资料:
1.《中南少数民族山歌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其中收进湘、桂、滇、粤瑶族山歌近百首。

2.《中国少数民族歌谣》(中国少数民族歌谣组1959年编)收入瑶族歌谣94首。

3. 陆良民.《湘南瑶歌的衬词特点》(湖南出版社1999年编)
4.何芸、国栋、乔建中.《瑶族民歌》(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5.郑伯农.《江华瑶族音乐概况》(载《中央音乐学院院刊》1959年总7期)
6.樊祖荫的《瑶族多声部民歌》(选自《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2.研究瑶族婚俗的相关资料:
1.傅湘仙.《瑶族恋俗音乐的活动方式与文化内涵》(载《瑶学研究》第四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2.周小慧.《独特的瑶族婚俗》(载《今日南国》2008年9月总第103 期)
3.蒋利文.《瑶族婚俗趣谈》(载《乡村文化》2007年10月总第100期)
基于以上材料的整理,笔者认为上述材料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文献中要么是大量列举具体的湖南瑶族民歌谱例,要么是全盘阐述湖南瑶族音乐发展的历史概况,而很少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

二、材料中论述的民歌没有具体到类别,比方说湖南瑶民们的劳动歌曲,历史歌曲,婚俗歌曲等等。

三、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对湖南瑶族民歌的研究以及对瑶族婚俗的研究较多见而专门论述湖南瑶族婚俗民歌的文献较少。

因此,笔者选择《湖南莽山婚俗民歌的现状调查研究》为论题。

2011年11月6日
田野调查(一)
1、瑶族在莽山的分布状况
2、瑶族居民在当地的居住情况(生活习俗)
3、莽山瑶族婚俗的历史残余以及传承与变化
4、莽山瑶族婚俗的仪式内容
(1)仪式有哪些?(出嫁与迎娶)
(2)仪式中得内容有哪些?
5、仪式中的民歌部分有哪些?(图片)
6、婚俗民歌的内容是什么?(音乐特征与演唱风格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