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
第三章 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
二、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一)理论内容 格鲁伯、弗农、梅达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出。此学说强调 研究与开发要素是一国产生对外分工和对外贸易的动因,进而 产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研究与开发”要素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用于研究和开发各 种各样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投资,通常用一种新形成的 产品中有关研究开发的指标加以衡量。
一国在研究与开发要素中的投入越多就能推出知识和技术密 集度较高的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衡量标准:K=研发经费/销售额,K值越大研发经费投入越 多,竞争力越强。反之越弱。
(二)简评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否定了要素禀赋理论关于技术水平无差
异的假设。强调科技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 易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 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
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 产业内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
产业内贸易指数B: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的指数。
|X-M| B= 1 - —————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 内容 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雷蒙•弗农于1966年 提出,最初运用于市场销售战略中,后来被引入国际贸易理论, 用来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也是战后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 流向的著名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 技术创新期:新产品在发达国家处于研究与开发阶段,主要供 应国内市场。 产品成长期:生产技术趋于稳定,创新国大量生产,取得规模 经济,开始出口新产品。 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模仿 国开始模仿生产。 销售下降期: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标准化,技术模仿国开始大 量生产并出口产品到第三国。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新要素贸易理论 第二节 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五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六节 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新要素贸易理论的研究内容; 2. 知道技术差巨轮与产品生命周期论的论点; 3. 掌握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 4. 了解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观点; 5. 了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观点; 6. 知道贸易自由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二)简评 人力资本说在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中,强调一个重要的 动因就是各国的劳动力资本不同,否定H-O原理的劳动同质 性假设,符合实际,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修正。 把创造人力技能当成一种人力资本,指明教育、文化、 卫生、公共福利等方面的投资是形成一国人力技能禀赋进而 获得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的极其重要源泉。
(一)技术差距论的基本观点 技术差距论被称为创新与模仿理论。各国间技术差 距产生国际分工和贸易。 最先进行技术创新的国家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具有比较的优势,当先进的技术转移到其他国家时, 技术差距减小,贸易趋于等同化。 产生技术差距需要雄厚的资金及人力资本和具备较 高承担研发风险的能力。
(二)比较优势持续时间的衡量 模仿时滞:波斯纳(Posner)把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 起的国际贸易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 模仿时滞包括: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 反应时滞是指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他国家模仿其 技术开始生产新产品的时间。 掌握时滞:是指其他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新产品进口为 零的时间。 反应时滞的初期叫做需求时滞,是指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 产品到开始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需求时滞是指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开始出口新产品 之间的时间间隔。
衰落期:技术模仿国大量生产并凭其成本及价格优势抢占出 口市场,创新国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图中,纵轴表示商品销售量,横轴表示时间。
净 出 口
t1 t2
t3
0
净 进 口
贸易 开始
美国 其他发达 进口 国家出口
发展中国家
t5
T
其他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 家出口
美国
技术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劳动力密集型
(二)简评 (1)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了解和掌握出口 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提 供了理论依据。 (2)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 产品创新、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时,都要把握时机。进行跨 国经营,就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 势。 (3)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 仿能力是获得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
创新国生 产和出口
创新国的消费
创新国的出口
t0
t1
t2
t3
需求时滞
反应时滞Biblioteka 掌握时滞仿制国生 产和出口
模仿时滞
创新国 的生产
T
仿制国的 出口
仿制国 的生产
(三)技术外溢的影响 创新国产生技术差距的时间是有限的,因为技术要向其他 国家溢出,进而比较优势会消失。技术外溢包括国内技术外溢 和国家间的技术外溢。 (四)简评 技术差距论强调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出现了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设备,才使得以在各国之间进行交易。保持技术优 势的时间不会太长是由于技术外溢破坏了这种优势。
第一节 新要素贸易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信息要素说
一、人力资本说
(一)理论内容 舒尔兹、基辛等美国经济学家提出。该学说强调人力资 本的差异可以产生国际贸易。 人力资本:指投入在劳动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及素质提 高等方面的资本,可以将其看着是资本和劳动力结合而形成 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包括人力投资、劳动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劳 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 劳动分为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两大类。劳动的熟练程 度使劳动生产率产生差异。
三、信息要素理论
信息是能够创造价值并进行交换的一种无形资源,是现代 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
信息本身是可以交换的商品,是一种软件要素,而且是一 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 国贸易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 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传播的角 度,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X+M) X和M:分别表示一个行业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B值介于0到1之间。 B=0,不存在行业内贸易;1>B>0,存在产业内贸易。 当出口与进口相等时,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