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江南传统乡村村落民居来解读江南乡村故事

从江南传统乡村村落民居来解读江南乡村故事

时隔了很多年,一日,有白鹤来,止于舍屋楼上,人以夹弹弹之,鹤以 抓攫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 为?”故此,舍屋得名鹤舍。 苏仙公的故事:吞萍成孕﹑鹤覆鹿哺﹑取名苏耽﹑桔井泉香﹑苏仙望母.....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故事 :卧雪家风 袁安 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三国时袁绍之高祖,东汉名臣。 据《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
徽州及相邻地区的祠堂,通常采用砖雕﹑木雕在祠堂大门处做成嵌入墙面的牌 楼式的门坊〪在厅堂内极穷考究的运用木雕来装钸〪
族人入祠堂的规定:子孙入祠,列祖在上,务必恭敬慎重,整肃衣冠,不得嬉笑嫚语〪
西递楹联:三世无读书三世无仕宦,三世不修谱则为下流人〪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白虎通义》说“族”是聚合相互恩爱的,从高祖到玄孙间不同辈分的各代 人组成的家庭〪
“宗”是尊重,是族人必须敬重主持祭祀祖先的人,并接收他的治理〪 中国宗族在秦汉以前只有贵族宗族,秦汉到大唐时期第一次出现了平民宗族〪 宋元时间的中国宗族有三大特点:1官僚組建,2平民自建,3有财力的资助
《礼记.曲礼》: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 厩库次之,居室为后〪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2.殷实的家庭家族: 选吉地建起“祠堂+遮风挡雨的窝”...
二.江南传统乡村村落中的祠堂
为什么在传统中国乡村,特别是南方的乡村里,祠堂总是乡村建筑韵律中 的主旋律?
中国人自远古而来,社会基本结构单元就是以大家庭为主组合的家族〪 中国历代政府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形成了中国社会关系最主要的关 系就是宗族关系〪因宗族关系而成就的宗法思想和制度,直接产生家国天下 的象征:宗庙制度〪
鹤舍村地处鄱阳湖东岸, 都昌县西北部, 北与湖口县相连, 西与庐山隔水相望。
今日之袁鹤舍村,是袁氏先祖袁天享、天衡、天洞三兄弟在明代正德年间,带领族中子孙定居这里的, 他们在残存的几间茅舍基础上,逐步发展渐成村落。
成村后,袁氏仍沿用鹤舍为村名,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祖堂),修族谱,订族规,在族中建立 起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继承祖德的宗法秩序和道德风尚。以繁衍“汝南世家”为荣,以继承“卧雪家风”为 训,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勤书。始终以先祖袁安公为启示后裔之典范。
祠堂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而有总祠,支祠,分祠三等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昭穆制度: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祠堂中神主位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 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 注:“父曰昭,子曰穆。” 《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一.江南传统乡村常态成村的历史机缘 ◎江南乡村成村的大致类型: 1.因战争移民建村 2.因自然灾祸移民建村 3.因家庭家族的生计而迁移建村 4.因政府政策性移民建村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中国传统乡村的建筑是以“爱心+奉献”为基础! ◎传统村落建立的传统流程:
1.贫困的家庭家族: 遮风挡雨的窝...... 例一: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袁“鹤舍村”(学舍村)
享堂:也称中厅﹑拜殿 寝堂:后殿﹑上堂﹑祖堂,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场所〪
地坪比享堂更高,在正中龛中,按宗祖﹑基祖﹑派祖故事系列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传统祠堂的建筑规模和格局是要受封建体制等级的限制,因此明清时代兴建的 江南祠堂都在装饰上充分做文章〪以显示本宗族的综合文化实力〪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宗庙:在国家层面,是皇权兴亡的标志〪 在民间层面,是家庭﹑家族﹑宗族兴衰的标志〪表现是否有家庙祠堂中的
祭祀〪最基本的是在堂屋正上方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
自西晋开始,政府将宗亲中的“五服制度”引入法律,定“准五服以制罪”... 祠堂成为家庭﹑家族﹑宗族自治的学堂﹑教堂﹑法堂﹑祭堂…
殷公命元 虎田点种 迀历七世 耕读腾翔
注: 1命元:就是人的八字中日柱的天干。
2日柱:命理术语。 年、月、日、时的四组天干地支叫做 “四柱”,即年的天干地支为“年柱”,
月的天干地支为“月柱”, 日的天干地支为“日柱”, 时的天干地支为“时柱”。 四柱八字排出以后,就可以根据八 字之间五行生克等千变万化的关系推论 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
《汝南先贤传》载,有一年冬天,大雪连降多日,地上积雪丈余,封门堵路。洛阳令外出巡视灾情。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来到客居 洛阳的袁安家门前,却见大雪封门,无路可通。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饿而死,便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但见袁安僵卧于床,气息奄奄。洛阳 令扶起袁安,问他为何不出门求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饥寒,我不应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嘉许其品德,举为廉。(这就是“卧雪堂”的 得名由来)
1. 最根本和最首要的职能:祭祀祖先的神坛〪 (通常有:春祭(先祖)﹑中元﹑秋祭(亡父)﹑冬祭(始祖)﹑祖先诞辰﹑祖先忌日...)
2 .修编族谱(祠堂是宗族的心,族谱是宗族的魂) 3.对族人进行教化与兴学〪 4.族人议事的场所〪 5.族人公共活动的地方〪(如婚丧嫁娶等喜事) 6.执行族法,实施惩戒的家族公堂〪 7.抚恤功能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以本族人祭祀祖先的建筑(可以是一组,也可是一群,也可是一间)〪 在明代嘉靖以前,贵族官僚的家族(祠堂)可设立家庙,祭祀高祖﹑曾祖﹑祖﹑祢四代先人〪 士庶之人不得立庙,可祭祀曾祖以下三代〪嘉靖后, 士庶也可祭祀四代,但不可建祠堂〪9
(五世则迀) 中国传统祠堂的功能:
竹陈”。
据义门陈氏宗谱记载: 宋嘉祐七年(1062)义门人口增至3900余,同年七月在文彦博、包拯等重臣的力谏下,仁宗皇帝终于 下诏劝其分家。从当年的七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始议定分家事宜:按宋太宗御赐的十二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 继",以第十五代人为分庄主,按派分析大小291庄,依派拈阄,迁往各地。所分田庄,计江南110庄,楚地接壤91庄,两 浙、川、广、闽等地因官置产90庄,其中将德化、瑞昌、星子三县庄田分为27份,德安、建昌的财产分为20份。分析后 的陈氏星罗棋布于全国七十余州县,从现在的省份看,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苏、河南、 山东、四川、广东等省份。
袁氏族人事耕经商不忘业儒,十分重视教育。成村伊始就办起了私塾。清初,为了满足本村子女就读,亦方便外村外乡 人求学,村里投资盖了一栋四合院式的学堂,取名“浣香斋”,是有名的“学舍村”。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例二:九江姑塘镇沿湖村...紫竹陈自然村
紫竹陈,是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沿湖村的一个自然村, 全村人以陈姓为主,源自同一祖先。 目前全村有50户 共300多人丁。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从中国江南传统乡村村落来解读江南乡村故事
撰稿/主讲:余 龙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传统中国的农村,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华优秀的传 统文化的根系在中国农村的乡土之中。
今天,我在这里带领各位从现存的九江和徽州地区几 个中国江南传统乡村切入,看解读传统江南乡村的故事。
其迁入始祖:陈继峰,是从明朝万历年间迀来的。主要从事九江水上盐粮运输为主,生有两 个儿子(仕君,仕民)。传十四世,有子孙五百人。在六世陈正虎的时候,水运业务拓展到了南湖..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今日姑塘紫竹陈氏,系江州义门陈氏。宋仁宗时分庄到礼宁庄,之始祖彦君之后裔。后
又迁于湖北蕲春,明代万历年间再迀至九江周岭(今姑塘)。因此地生长着紫竹,故名“紫
清 昭连 《啸亭杂录·国初尚右》:“祭神仪神位,东向者为尊,其馀昭穆分列,至今犹 沿其制。”
祠堂是理秩序的地方,序昭穆别亲疏是铁律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故事系列
:三进两院式 中轴线上: 大门 享堂 寝堂 大门:多为5开间,正门开三门,门内多设活动戏台〪
大门两边的耳房叫“塾”,塾是祠堂启蒙教学的场所〪
袁安的发迹,无任何背景可凭恃,完全是靠他自己苦苦努力得来。他是自力更生,奋斗成功之最佳典范。因此被人们奉为楷模,其“卧雪故事”传 为佳话,影响深远,成为汝南袁氏的家风。
袁鹤舍村在清代中期,有位叫袁蕃杰的先祖,凭着以做豆腐买卖而勤俭起家,有一些钱后,就到景德镇做瓷器生意,生 意日趋红火。到他儿子袁绍起的时候,他们在景德镇拥有了七幢瓷窑和数十间店铺和坯房,成为当时有名的企业家。现在 可以看到的村里大部分老屋都是他家投资兴建的,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创业,一时间,全村经济繁荣,大兴 土木,才给村里积存下了今日的规模。
中国导游大师 余龙 农村民俗系列
袁鹤舍村在袁氏未来之前的壹仟多年前的汉代叫“鹤舍”... 据神仙传记载:鹤舍对面的元辰山上,来了一位湖南郴州的修仙人,姓苏名
耽,寓居在中国洞天福地中第五十一福地元辰山中的元辰寺里,并在此得道 成仙。所以元辰山又叫“苏山”。
故事: 群鹤迎仙
神仙传记载: 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十五日,是苏耽成仙升天的日子。苏耽一早 起来就劈柴禾,扫庭院,又将水缸挑满。这是最后一次侍奉母亲,他想竭力多做些事。挑水时,他 看见了倒映井底的南天门,且隐隐听见袅袅仙乐声,知道行期已近,于是整衣掸尘等候仙侣。忽然 紫气西来,氤氲缥缈中,十只仙鹤迤逦降落在苏家庭院。苏耽急忙入宅含泪向母亲辞别:"耽已成 道,受命将升,仙仗临门,不得终养。"苏母虽然舍不得与儿离别,但知道天命难违,不可强留, 于是哽咽唏嘘说:"儿走后,娘何以为生?"苏耽将老仙翁授给的石匣捧送到母亲手中,说:"有需必 得,慎勿发也。"又说明年郡有疫,可取庭前井水桔叶救之。苏耽辞母出门,忽闻仙乐齐奏,又有 异香弥漫,苏耽骑上仙鹤,旌幢和群鹤簇拥着他逶迤腾空而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