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案例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案例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他叫小龙(化名),在去年秋季学期接手之前,我就早闻其名。

虽不曾教过他,但他的班主任和我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几乎天天看到他下课后站在办公室门口。

听说,下课时间,只要老师不在,他就大闹天宫,惹得全班同学不得安宁。

班主任无奈,才出此下策,让他每天下课就来办公室门口站着。

他的个头不高,长得白白净净的,两只小眼睛透出一股机灵劲。

每次看到他,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看起来如此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却不讨人喜欢?
【案例描述】
秋季学期,原来的四年级学生重新打乱了分平行班,我被安排教五(1)班语文兼班主任工作。

他被分到我班上。

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静观其变,随时迎战。

第一学期,风平浪静。

使我惊奇的是,语文课上,不管老师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而且每次的回答都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那种回答。

大半学期过去了。

课外活动时有时我会在教室和他们一起看书,他经常拿着课外书来问我问题,我也乐于和他交流。

这时,总会有班上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小龙这学期变化好大呀!”
“是吗?你能不能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原来喜欢打人,喜欢欺负女生,喜欢恶作剧。

这学期好像很少这样做了,常常下课都在看书。


我忍不住笑了“这不好吗?”
同学们也挺配合的异口同声大声拖着长腔说“好——”
小龙则不好意思地装作没听见一样,继续看书。

有时候,我们在办公室谈论学生,说到小龙,总有老师说他变化很大,给人的整体印象好多了。

我也很奇怪,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不管怎样,我还是很欣喜他有如此大的转变。

可是欣喜没多久,他就让我黯然伤神了。

这学期开学后,我才领略了他的“厉害”。

“老师,我们在操场上玩时,小龙脱我裤子。


“老师,小龙在我本子上乱画。


“老师,小龙他亲某某某。


“老师,昨晚打了熄灯铃后,小龙还不睡觉,他还打了某某某。

我们说他,他就打我们。

”我细细盘问了一下,有四人谴责了他,他就把四人都打了。

还好,被打的学生比较老实,在寝室长的劝解下,没跟他过多计较。

告小龙状的一个接一个。

几乎每天都是如此。

每次别人告了他的状,我找他来询问怎么回事,他都很坦白的说他对别人做了什么,表现的很诚实。

我问他做的对不对,该怎么取得别人的谅解,他总是笑眯眯地说:“不对。

我去跟他道歉。

”那样子看起来好像他没做错什么,在别人眼里的“欺负”、“恶作剧”,在他眼里纯粹就是好玩,“逗他玩”,
所以,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羞愧的神色,总是那么坦然。

于是,道歉过后,继续寻找恶作剧的对象,继续做让同学讨厌,让我哭笑不得的事。

可能同学们都已习惯了他的这些行为,只要道歉后,都不跟他计较了。

可我不能任由他这样啊!当他做错了事,我不批评他,对同学们来说,不公平;批评他吧,我管理班级天天的事务就是做这?这也太失败了吧?!
我先问他,需要我怎样帮他,他才肯改正错误,并不再犯。

他满不在乎,无动于衷,也不说话。

我又向班上的同学请教:你们都是同龄人,说说我们该怎么做,他才会改?班上一下子热闹了。

“老师,罚他抄课文。

”有人说。

马上有人摇头接着说:“没用。


“老师,罚他蹲马步。

”“没用。


“老师,让他每节课下课后都到你那儿站着。

我们原来班主任就是这样做的。

”“没用!”
“老师,罚他抄《小学生守则》。

”“没用。


……
就这样,一个个惩罚措施提出来,又被他们自己一个个否定了!看来,小龙曾经没少受惩罚,但是那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惩罚过后,他总是满不在乎,依旧再犯,他也从没想过改正。

我准备先解决他就寝时老犯的问题。

我和他商量后,准备在晚上洗漱完毕后,让他和我一起跑步,不要求他跑多少圈,只要他觉得累
了,上床就能睡着,没精力打扰别人就不跑了。

效果不错,原来他是精力过剩,睡不着。

趁热打铁,只要轮到我上晚自习,我就陪他一起跑步,让他跑累了再去睡,避免再去惹是生非。

跑步时,我们两个一边跑一边聊天。

我问他,这学期的行为和上学期比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这次,他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统统都说出来了。

上学期之所有表现好,是因为班上的图书角有很多好书,他有时间都在看书,就没时间去打扰、影响别人了。

而这学期,虽然仍然有图书角,可是根本没添加什么新书,那些书他都看过了,他没事做了,所以就去逗同学玩。

他的话让我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曾经认为好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能因一点点小问题就懈怠,放松!
原来上学期开学初,我就带头从家里带来五本好书,组建了班上的图书角,号召同学们也各自从家里带来三本书充实到图书角。

后来,我还在学校图书室精选了20本图书,借来充实到图书角。

这样,图书角共有一百多本好书供大家随时取阅。

而这学期呢?同学们带来的依旧是上学期的旧书,图书室的书也已归还。

我原本准备去图书室挑选几本好书借回来的,但是听说,图书室新进了上千册好书,只是还没登记上架。

就想着过几天等新书上架了再去借。

结果,这一等就是个把月。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来的全不费功夫”,既然知道了他惹是生非的原因,就好对症下药了。

我和他商量了一下,在我还没从图书室借来书之前,我每周从家给他带了一本好书。

经过儿子的允许,我先
把沈石溪的《疯羊血顶儿》带给他看,没想到,周一给他的,周二他就来对我说他已经看完了,问我还有没有书可以借给他看。

于是我又从家里带来了《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个好孩子》、《天黑了》。

好书是要共享的,他看了后,还把我的书推荐给小组的同学看,于是,每给他一本书,他看完后,就有人拿着那本书来找我:“老师,能不能把这本书借给我看看。

”不能厚此薄彼啊,“当然可以啊!”
想到可能还有更多的孩子和她一样盼着有好书看,我抽空去图书室挑选了36本书发给大家看,这样人手一本,既方便保管,又方便交换看。

幸运的是,我参加杂志铺开展的“杂志漂流进校园”活动,为他们成功地申请到了40本适合他们看得杂志。

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杂志伴着孩子们,使他们的课余时光更美好!
终于,在书籍的陪伴,影响下,我的班级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课后,同学们作业做完后,要么到操场锻炼身体,要么在教室安静地看书。

这是我最喜欢的班风画面!我也提醒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创设条件,让这种班风传承下去!
【案例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曾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只要找到它,使其他的弦一起震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就会产生美妙的音乐。

”而我想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把锁,只有找到那把合适的金钥匙才能使他敞开心扉,让心灵的琴弦与班上同学共鸣,合奏出美妙的乐曲!否则他心灵的琴弦总会发出不和谐的音符,影响整首乐曲的美感!
曾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都没能使小龙痛改前非,而大量引人入胜的书籍竟成了打开小龙心灵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用的,但是对小龙来说是有效的。

这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教育不同的学生不能千篇一律地说教,而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情,因人而异地采取适当的方式来教育。

小龙的转变还让我明白了,对待老是违反纪律、自制力欠缺的孩子,不能只停留在犯错行为这一表面现象上,而应深入沟通,交流,了解他这些不良行为所反映出的内心需求。

了解了他的内心需求,满足了他的内心需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所说:“在学校里,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是最主要的东西,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一个人心灵的工作。

教师的使命就在于他要跟每一个少年和青年一起,构筑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厦。


是啊,精神生活的大厦构筑结实了,孩子又怎会不讨人喜欢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