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军长征故事:翻越夹金山

红军长征故事:翻越夹金山

红军长征故事:翻越夹金山
在红军长征的历,最艰苦的岁月就是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雪山草地
的藏民区之后的日子。

从1935年7月到1935年8月,这短短的一月
多的时间里,红军部队先后几次经过这里,翻过了十几座雪山,走过
了遍地沼泽、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也留下了许很多多感人泪下的故事。

在参加了长征的红军战士们心中,雪山好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常这
个“敌人”不用枪,也不用炮,光靠着刺骨的寒风、鸡蛋大小的冰雹
(báo)和阴晴不定的天气,就埋葬了我们多少可爱的战士。

飞夺泸定桥,进入四川境内后,党中央召开了会议。

此时,红军面临着三种选择。

一是向东进军,抵达茂县、松潘地区,
但蒋介石已在这条路上布下了重兵,走这条路有极大的危险。

二是向西,沿一条山路到达四川西北的丹巴、阿坝地区。

但这条路上
少数民族众多,而且因为国名党的压迫,多数当地少数民族同胞仇恨
汉族人,一旦发生冲突会给行军带来很多不便,也不利于保持民族团结。

经过反复研究,第三条路——翻越夹金山成了的选择。

为了尽快甩开
追在身后的敌人,胜利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中央红军决定,选择雪
山草地一线敌人较少的地区,以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

1935年6月初,红军来到了硗碛(qiāoqì)藏乡,也就是此行必经的第一座、也是的一座雪山——夹金山脚下,准备翻越这座海拔四千九
百多米的大雪山。

硗碛是夹金山下一个村镇,这里人烟稀少,森林密布,还是一派原始
的风景。

居住在这里的藏民就像居住在世外桃源。

红军就是要从这里
翻越雪山,到小金县达维镇去,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而翻越夹金山是
必经之路。

因为时值盛夏,战士们身上都穿着单衣,这座常年冰封的雪山就成了
十分艰难的路程。

无数的战士被埋葬在这里,使这里成了一座最壮烈
的天然“红军坟”。

“夹金”是藏语的音译,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弯曲的道路。

这是说这座
山又高又陡,很难翻越。

当地的居民叫这座山“仙姑山”,他们认为
只有仙姑才能飞过去。

是的,这座山到处是耸立的岩壁,山峰十分陡峭。

山上常年积雪,根
本没有什么路。

下了雪,刮了风,就结成又厚又滑的冰层,翻越时一
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

6月11日,刚刚抵达的红军战士举目四望,只见刺眼的白光笼罩着整座大山,那漫山的白让人有些晕眩,就像整座山都是用雪堆成的一样,看上去既神秘又虚幻。

明明是六月天,这里好像没有得到消息似的,依然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半山腰围着一层层厚厚的云雾,突然刮起的风吹落一片片的白雪,打
在脸上,令人浑身发抖。

迅速降低的温度更让人有些胆寒。

为了让战士们比较安全地过山,红四团的领导当晚就到当地居民家,
讨教过山的办法。

老人们佩服红军的精神,将过山要注意的事情一一
告诉给红军指挥员:要上午九点之后登山,三点之前下山——因为早
晚太冷,中间时段的温度高一些;不要在山上过夜;要用布条遮挡眼睛,防止雪光弄坏了眼睛;上山要走稳,不要停留太久,千万不要坐下;山上寒冷,要多穿点衣服;带上烈酒、辣椒等,好抵御寒气等等。

红军指挥员在翻越前的动员大会上,仔细传达了这些注意事项,有一
位藏族青年和一个在当地居住的汉族青年,对红军十分钦佩,自告奋
勇要给红军当向导,于是,6月12日九点,红军在山脚下集合,开始
翻越夹金山。

刚刚开始行军,气温就越来越低,战士们脚下踩着冻得像镜子面一样
的冰,每人用一根木棍支撑着,顾不得寒冷,紧跟着大部队往山上爬。

因为山太高了,空气十分稀薄,越往上爬,呼吸越困难,心跳得越厉害。

战士们觉得头晕目眩,两腿又酸又软,只能一步一喘、一步一停
地挪动着。

有些山沟已被常年的积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常走在上面不知哪里是实地,哪里是山沟,十分危险。


士们就踏着前面战士走过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小心前进。

老人们的经验牢记在红军心中,就算十分疲惫,他们也不敢停下来歇
一歇,因为要是坐下来,那很可能就永远也起不来了。

虽然当时正值初夏,但山上还是异常寒冷。

更不用说红军指战员们刚
从长江边上打过来,都只穿一件单衣。

在山下时,同志们还热得汗流
浃(jiá)背。

可到了山上,别说出汗了,把被子拿出来披在身上都无
济于事,还是冷得浑身哆嗦、牙齿打颤。

走了一小半路,晴得好好的天突然阴云密布,刮起了山风。

红军战士
们没有防备,好多同志都被山风卷起的雪扑了一身,原本就冷得浑身
发抖,这个下更是雪上加霜。

很多战士一时支持不住,一不小心就从山上直接滑了下去。

红军队伍
中不时传出惊叫声。

但红军战士们没有被困难和死亡吓倒,各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拼尽全力,互相搀扶着、鼓励着,艰难地向上攀登。

当就要接近山顶时,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比刚才不知大了
多少倍的风呼啸着吹来,大雪夹着鸡蛋般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有的伤病员经不住冰雹、风雪、寒冷和饥饿的袭击而牺牲了;更
有很多同志还来不及反应,就被风雪和冰雹打入了山崖下,再也没能
爬上来……有很多同志连名字也没留下,但更有很多坚韧(rèn)不拔
的战士,顶着饥饿和寒冷的侵袭,冒着冰雹和风雪的打击,艰难地向
前行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