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摘要: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人,他在现代设计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要全面了解莫里斯,我们必须将他的理论与他的实际工作分别开来。

前者体现了他对未来“乌托邦式”的理想,后者又不得不与英国工业化的现实相适应。

关键词:设计思想;工艺美术运动;机器生产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是英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同时又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19至20世纪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当时的英国国势强盛、工业革命正如燎原之火展开。

莫里斯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

机械技术、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了种种质疑。

威廉·莫里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一切。

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的艺术理想和社会实践不断的拉扯着他的思想,使他最终在面对艺术、面对设计的时候成为一个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

一威廉·莫里斯:特立独行的人
回顾莫里斯的生平与创作实践。

艺术始终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

童年生活中深林、中世纪色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将莫里斯培养成为一个崇尚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倡导者。

当他发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他转向了社会主义。

从早年以艺术来改变社会的思想转化为变革社会制度来为艺术谋求生存条件。

莫里斯的艺
术实践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之前,艺术思想初步形成时期。

在布置自己的居所“红屋”的过程中,他形成了既反对工业主义,又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

2)1860-1876是莫里斯创作的高峰期。

他创办了一家美术装璜公司,从事家庭美术用品的制造。

他的宗旨是:通过艺术来改变当时英国社会的庸俗趣味,使人们能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观而又实用的艺术品。

3)1876-1896年,对自己艺术理论的系统阐发。

这一时期莫里斯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者的转变,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艺术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和设计理论。

二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莫里斯是一位复杂的人物,在政治上和设计上他是激进的,但他又深深地迷恋传统,有时还体现出强烈的浪漫色彩。

他是一位积极的社会主义者,主张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但在其晚年却出现了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他的社会主义理想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他的设计又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贵,他所接受的设计委托多是豪华宫殿的室内装修设计。

因此,要全面了解莫里斯,我们必须将他的理论与他的实际工作分别开来。

前者体现了他对未来“乌托邦式”的理想,后者又不得不与英国工业化的现实相适应。

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正是这一时期设计改革家们的共性。

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

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入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学习建筑,从而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

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
装修。

“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审美设计思想完全来自对实践的总结。

在幼年的一次参观中,他发觉“水晶宫”展会中的展品都是一种漠视任何设计原则的、粗制滥造的装饰,这种装饰有一种佯装的热情,这件事对于他之后的美学理念产生了影响,直接导致了他对于粗制滥造工业制品的漠视。

然而,莫里斯带我们的还不仅仅只有这些,让我们从设计的思想角度去理解莫里斯带给我们的思考:首先是贯穿他实践艺术之中的民主思想、“艺术为大众服务”强调了民主、“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劳动的愉悦”强调了工作者的劳动状态、“实用与美的结合”是莫里斯在实践领域的行动力体现。

威廉·莫里斯在关系生活和文化之间不断穿梭,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深陷在新旧时期变革的矛盾之中,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给我们现代设计带来的启示作用。

三小结
威廉·莫里斯的一生都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他对现代设计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昭示作用,但是他本人又对人类面对机器的态度保持谨慎。

在他早期文章中《艺术与社会主义》中,他表达了对于机器生产的厌恶:“商业战争已经把这些奇迹般的机器变成了牟利的工具,这就是说,商业战争为了利用这种廉价的劳动,为了永远地继续干它的可怕的赌博,而制造出千百万不幸的工人······”但是到了后期,在他的文章中,对于机器的态度有所改观。

转向了承认机器与经济的时代语境一同工作的必要性。

正如同《乌有乡消息》书中描绘的那样,莫里斯神往的“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并不可能真正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

现实社会中,作为一个商人和艺术家,莫里斯无法将理想与现实和谐的统一。

而他所向往的中世纪美好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只能成为他浪漫想象世界中美丽的外衣。

普通民众无福享用他这些昂贵的手工艺制品,最后莫里斯不得不抱怨道:“我付出了一生的努力,然而,所做的事情仅仅是为自私自利的富人们奢华生活服务。

”尽管莫里斯在对待机械化及大工业生产方面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使先前设计改革理论家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不局限于审美情趣问题,而把设计看成是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

由于超越了“美学”的范畴,使他能接触到那些由来已久的更加重要的问题。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作为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英)希拉莉·拜耶(hilarybeyer),(英)凯瑟琳·麦克德莫特(catherinemcdermott)著,傅强译.现代经典设计作品大观[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砚祖编著.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英)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hobsbawn)著,张晓华等译.资本的年代[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4](美)约翰·巴克勒,(美)贝内特·希尔,(美)约翰·麦凯著,霍文利[等]翻译.西方社会史[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