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前言】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现代的中国农业在资源、技术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早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道路一一工厂化农业。
【关键字】工厂化农业贡献必要开发研究发展【正文】一、什么是工厂化农业工厂化农业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当今世界,工厂化农业有了迅速发展,现已应用于蔬菜、花卉、养猪、养禽、养鱼、乃至多年生果树栽培等许多领域,并达到高效率、高产值、高效益。
工厂化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是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创新和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区别设施园艺、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呢?简而言之,设施园艺主要是指在各种较大型的设施内进行园艺作物生产的方式;设施农业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它与设施园艺的不同主要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不仅仅是植物,还有动物,也就是说设施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也包括养殖业。
工厂化农业则主要是指在相对可控环境下,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有标准、生产工艺、生产车间,而且是常年不间断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品牌、商标、标准、包装。
但是目前的农业生产距离工厂化生产还相差甚远,工厂化农业生产还只是一个目标,需要我们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因此,目前我们所讲的工厂化农业生产及科技攻关,实际上是设施园艺朝着工厂化生产方向迈进的过程,尚未涉及到养殖业,因此这只是工厂化农业的一个开端,并不是真正的工厂化农业,而工厂化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终极目标。
二、发展工厂化农业的必要性1.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口多,农业资源贫乏,劳动生产率低。
然而要解决“三农”问题的,除了通过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来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外,更重要的是以效益为核心增加农业资源。
因为工厂化农业是咼投入咼产出的咼效农业,是资源咼效利用的农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发展工厂化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可以提高农业效益,而且能够通过工厂化农业的实施,使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提供重要途径。
2.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措施我国已加入WTO各种产业都将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
就农业而言,我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主要有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因此工厂化农业是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
工厂化农业可以人为控制环境,使其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从而实现生产优质高产产品,达到国际市场要求。
所以发展工厂化农业,有利于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产品的出口创汇。
3.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领域工厂化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涉及设施、环境、种苗、建材等许多方面,温室园艺作物产值是大田作物产值的70〜250倍,因此与大田作物相比,每亩温室园艺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可提高数十倍。
4.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方式工厂化农业是环境相对可控的农业,可以减轻由于干旱、冰雹、涝灾、低温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5.是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要有效方法工厂化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的全季节生产,因此它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土地资源,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具有一定水资源的盐碱地、沙漠及滩涂、海岛等地,从而得以扩大生产的面积,保证食品安全。
三、我国设施园艺生产的已取得效益我国设施园艺生产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园艺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设施园艺面积已超过21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占设施园艺面积的30%左右,占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总面积的50%以上,北方地区约占整个温室和大棚面积的80%左右。
勿庸置疑,设施园艺生产已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丰富了城乡菜篮子,解决困扰我国北方冬季蔬菜供应问题根据有关资料,全国设施蔬菜的人均占有量:1980〜1981年度只有0.2公斤;1998〜1999年度增加到59公斤,增长了290多倍,平均每年增加 3.11公斤;2001年全国设施蔬菜生产总量8700多万吨。
其中,有近40%是由日光温室提供的。
而且冬季设施蔬菜的90%以上是日光温室生产的。
这些蔬菜不仅满足了我国北方地区蔬菜市场,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的蔬菜冬淡季供应问题,而且已经有部分出口创汇,丰富了城乡的菜篮子。
2.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设施园艺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就日光温室而言,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每亩日光温室可获产值1.5〜4.0万元,其中去除成本,可获0.7〜2.5万元效益。
这一效益是大田作物的70〜250倍,是露地蔬菜的10〜15倍。
所以日光温室被喻为农民发财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尽管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日光温室生产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但仍是农业产业中效益较高的产业。
日光温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有500余万亩大田作物改种日光温室作物,每年可创造出高于大田作物几百亿元的经济效3.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是一个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生产,仍以日光温室为例,一般设施结构建筑投资每亩需要 1.2万至10万元不等,生产投资每年每亩需要0.5〜0.8万元,因此,如果每年全国修建100万亩日光温室,就需要投资几百亿元;按现有日光温室700万亩计算,每年生产费用投入可达400亿元以上,这样可以带动建材、钢铁、塑料薄膜、肥料、农药、种苗、架材、环境控制设备、小型农业机械、保温材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安置百万以上的人员就业。
4.充分利用光能,节约了大量能源具有我国特色的设施园艺一一日光温室生产使我国北方地区不适生产的冬季变成了生产季节,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的产业。
据测算:与大型连栋温室相比,每亩日光温室可节约煤炭50吨左右。
四、我国工厂化农业研究开发历程(一)工厂化农业成长历程“六五”期间,我国着手对塑料大棚的骨架结构、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环境机理与调控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对半可控环境下蔬菜育苗技术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探讨了工厂化育苗的可行性;“七五”期间,开展了塑料大棚结构优化与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八五”期间,开展了日光温室结构性能优化及高产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设施及配套技术和高产优质低成本的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等三个方面研究。
“九五”期间,是我国可控环境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辉煌时期,启动了科技攻关重大产业化工程项目一一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种子种苗、种植工艺、采后处理、设施环境控制等相关产业工程等5大方面。
在温室设施、良种选育、种植工艺、采后处理加工及产品检测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研究设计出了一系列适于不同气候生态型的温室,其结构和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现代温室生产厂家,扭转了我国大型温室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初步建立了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和蔬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工厂化专用品种筛选和选育也初步取得成效;产后处理设施设备及技术水平得至U提高。
(二)近期工厂化农业研究的主要方面未来几年内,我国工厂化农业将继续以节能和无害化优质生产技术创新为核心,将我国具有特色的日光温室众多技术成果科学组装,带动整个工厂化农业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瞄准产品出口的总目标,重点围绕温室环境调控配套工程技术与设施,适于工厂化生产的农作物专用品种,工厂化农作物高效节能现代育苗技术体系及专家管理系统,土壤盐渍化障碍及主要作物生理障碍的发生机理及防止技术,园艺作物高效节能和无害化生产关键技术组装及专家系统建立与示范等技术体系加以创新;提高设施环境控制水平、工厂化育苗技术水平、种植工艺水平、产后处理技术水平。
主要研究重点如下:1.工厂化农业设施与环境研究主要开展工厂化农业生产基地的规划、温室结构设计及其配套设施研制、温室环境变化规律与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在工厂化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研究。
2.工厂化农作物专用品种研究主要开展工厂化农作物品种资源引进、筛选及利用,设施园艺作物专用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在设施园艺作物品种改良上的应用,设施园艺作物品种资源遗传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研究。
3.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基础研究主要开展园艺设施内土壤营养运移规律及作物吸肥规律,设施园艺作物生理障碍发生机制,光合产物运转、代谢及分配规律,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模型,幼苗产后运输过程中生理变化规律,诱导抗病机理、逆境生理等方面研究。
4.设施园艺作物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主要开展设施园艺作物种植模式,工厂化节能育苗及幼苗运输技术体系,生理障碍综合防止技术,有机肥配方研制及施肥技术,节水生产技术,节能生产技术,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生长发育调控物质及调控技术,栽培专家管理系统,综合防病虫技术体系等方面研究。
5.工厂化农业产后保鲜技术研究主要开展设施园艺作物采后生理、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园艺产品质量监测、化学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及园艺产品标准制定等方面研究。
6.工厂化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开展工厂化农业布局、规划、产业化模式及技术体系等方面研究。
五、工厂化农业展望1.以实现产业化为重点,全面提升设施园艺整体生产水平近二十年来我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最低气温-20 C条件下基本不加温可以生产喜温果菜,开创了世界高寒地区不加温生产喜温果菜的先例。
但是,与发达国家设施蔬菜生产相比,我国的设施生产水平还很低,距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是相差甚远。
然而,设施园艺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目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很难全面提升其整体水平。
因此,有必要以产业化为重点,在产业化发展中全面提升整体生产技术水平。
2.以生产无公害产品为重点,全面提高产品质量追求高产无疑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先考虑的目标。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最高生产水平也仅为荷兰温室蔬菜的二分之一,其增产潜力还很大。
然而,在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剧增,蔬菜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生活的今天,单纯追求高产而不注意产品质量已没有市场竞争力。
因此,提高设施园艺产品质量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
当前提高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政府职能,建立与完善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环境及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建立和完善蔬菜无害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四是强化蔬菜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创新;五是加强生态环境的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