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用药问题

老年人用药问题

老年人用药问题
摘要: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用药应研究其特殊规律性,保证其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性。

老年人的机体逐渐衰老,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也相应减退,对药物代谢功能也随之降低,故对老年人用药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
1老年人生理特点
(1)生理机能老年化,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较年轻人平均下降50%,新陈代谢减慢,食欲逐渐减退,易出现营养方面障碍。

(2)免疫功能逐渐减退,抵抗侵入病毒和细菌的免疫力下降,加之调节功能障碍,易患各种感染疾病。

(3)基础性疾病增多,由于大脑对葡萄糖利用减少,慢性器质性脑病、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增高。

(4)老年人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肝内代谢能力减退,吸收增多,生物利用率增加,药物转化速度减慢,血药浓度增加,半衰期延长。

(5)肾脏排泄功能减弱,如PSP试验,静脉注射酚红15分钟排泄率,20~40岁,为35%~40%,60岁以上下降30%。

(6)机体调节功能减弱,老年人体内脂肪相对增加,亲脂性药物在脂肪组织内蓄积,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药物对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比青年人高2~7倍。

(7)老年人蛋白摄入量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血浆蛋白浓度下降,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减少,因而具有药理性的游离药物量相对增加,作用增加。

2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特征
2.1 吸收
(1)胃肠道动脉硬化,血液供应不足,据估计血液量减少约40~50%,胃肠道上皮细胞减少,吸收面积变小。

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增高,各种消化酶活动减弱,影响药物吸收。

(2)胃肠活动减少,胃排空速度延迟,药物进入小肠的时间推迟,吸收减慢,血药峰浓度达到时间亦推迟,同时易引起消化障碍及便秘。

(3)肝微粒体代谢酶活性下降,肝血流量减少。

经肠道主动运转的药物氨基酸、钙和铁盐、维生素B1等受影响较大。

2.2 分布
人的体积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脂肪与体重的比例逐渐增加,血浆蛋白含量比例亦改变,如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由于血浆蛋白数量下降,某些与蛋白结合的药
物,如磺胺、保泰松、苯妥英钠等与血浆蛋白结合量减少,从而影响它们的作用和分布。

如肌肉注射哌替啶:年轻患者(16~40岁),血清浓度正常,老年患者(70岁以上),血清药浓度明显增高,如华法令正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99%,当给老年患者常规成年量后,血中游离较多,易引起出血。

2.3 转化或代谢
很多药物是通过肝脏转化成水溶性化合物,经肾排出,由于老年人肝脏重量下降,褐脂质、胶原和弹性蛋白储存量增加,而蛋白合成减少,药酶活性降低,药物转化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

2.4 减慢原因
(1)肝脏重量下降,肝药酶活性降低。

(2)肝脏血流量减少,如65岁时肝血流量减至25岁时的40%~50%。

(3)新陈代谢减慢,如老年人脏器细胞减少30%,细胞内水分减少20%,但脂肪却增加一倍。

(4)肝脏对药物转化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如链霉素正常半衰期约2~3小时,老年人可增到9小时。

5 排泄:主要经肾排泄,排泄速度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如80岁以上老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60~70m l∕分,肾小管分泌与吸收功能也同时下降。

因此,老年患者使用主要经过肾排泄的药物,易产生蓄积中毒,如地高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等。

3 老年人药效动力学变化
老年人内环境稳定性调节降低,体内多种器官、系统对于传入刺激的适应能力下降,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肝、肾、呼吸系统、神经及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降低。

(1)各种激素及受体数目随年龄增大而减少或活性降低。

(2)随年龄增长,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压力感受器的反射调节机能有所减弱,老年人使用中枢抑制药、利尿药、交感神经阻断药、升压药等,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3)精神神经耐受力降低,服用巴比妥类、安定药、抗震颤麻痹药,抗胆碱药和消炎痛等,易出现神经错乱、共济失调和忧郁等现象,个别老年人服用巴比妥类出现兴奋现象。

(4)老年人胃肠血流量减少,胃肠活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常伴有消化不良等现象。

(5)免疫功能及机体抵抗力逐渐降低,易患呼吸、肠道及泌尿道感染。

(6)老年人心、肝、肾、肺等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并多潜伏心、肝、肾功能障碍,对药物耐受性降低,由于肾功能减退,由肾脏排泄的药物,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4老年人常见的药物反应
由于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减弱,肝药酶活性减弱,药物对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比青年人高2~7倍,据统计,41~50岁药物不良反应约占11.8%,80岁药物不良反应约占25%。

(1)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药物有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利尿药、苯二氮类,血管扩张药如降压药,左旋多巴等。

(2)精神症状:引起神经错乱的有抗胆碱药、氯霉素、皮质激素、消炎痛、苯海拉明。

引起忧郁症状有利血平、降压灵、苯二氮类、消炎痛、吩噻嗪类等。

(3)耳毒性:老年人由于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听力有所减退,易受药物影响,产生前庭症状和听力下降。

引起的药物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速尿、利尿酸、水杨酸类、多粘菌素、奎宁等。

(4)尿潴留:引起的药物有三环类抗忧郁药,中枢抗胆碱药、阿托品类。

5老年人易发生药物反应的原因
(1)老年人用药品种较多;(2)药动学发生改变,血药浓度较高,代谢较慢,不良反应增多;(3)体内自稳恒定机制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易受外来药物的干扰,药物效应相对增强;
(4)老年人各系统,尤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药物敏感性增高;(5)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易产生药物变态反应。

6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品种宜少不宜多,剂量宜小不宜大,约成人剂量的3/4,尽量做到剂量个体化,因代偿适应能力差,对药物耐受性亦差。

(2)忌滥用药物,可加重肝肾功能。

(3)少用催眠药,如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同时出现精神障碍,反应迟钝、步态不稳、痴呆等现象。

(4) 忌长期使用止痛药,如阿斯匹林,保泰松、扑热息痛、风湿灵等,易引起消化系统疾患或出血及肾功能不良反应。

(5) 老年人对升压药(肾上腺素),降糖药(胰岛素),抗凝药(双香豆素)等较敏感。

(6) 忌长期滥用口服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和皮质激素合用,因降低机体抵抗力,易出现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

(7)少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多粘菌素、水杨酸类药物、磺胺类药物。

(8)老年人忌用散瞳药物,如阿托品类654-2,以免诱发青光眼。

(9)老年人高血压,注意不要降太快,太低,更要注意体位性高血压。

(10)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心得安与降糖药,加重低血糖反应或掩盖低血糖症状。

地高辛与利血平可导致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

强心甙与双氢克尿塞致低钾、低镁。

左旋多巴与利血平合用,加重震颤麻痹。

(11)老年人慎用强烈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

(12)慢性哮喘或心衰患者,慎用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

(13) 粘液水肿(钾低)对中枢抑制药较敏感。

(14)老年人用药半衰期延长。

如安定,正常半衰期20小时,70岁时80小时;氯霉素,正常半衰期3小时,肝硬化时是105.5小时;链霉素正常半衰期2~3小时,40岁以后9小时。

总之,对老年人用药问题,只要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药代学,药效学,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选择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才能减少药物对老年人的危害,
更好的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