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 思想方法。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 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 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学段目标中的叙述:有关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 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 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 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 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 讨疑难问题。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当达到的结果,本质上 是对学校教育‘产品’的质量的规定”[。我国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国 家对未来期望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的具体化,也是国家教育方 针在相应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此,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是 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
二、《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辨析、归纳 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
2、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 行品读赏析,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展示自己对作 者所创设的意境、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把握课文的 主旨。
三、《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此作为基本而又重要的依据。由于课程标 准规定的是学生在一段较长时间中的学习结果,其叙述就比较笼统 ,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找出与 教材内容相关的课程目标;二是结合学情和教材进行分解或组合, 落实维度目标;三是根据课时需要形成合适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 标做到可观、可测、可操作。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呈现目标,如何围绕目标有效组织学生活动,如何激 发学生围绕目标实施有效学习等问题,一些教师还缺乏理性思考。由此制 约了有效教学的实施,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达成策略
一、目标科学设计,目标达成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它决 定着教师教学的基本走向。科学设计好 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目标在一堂课中 达成的基础。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要做到以下三点:
实际教学中,一般在课题引入后,老师同学生一起分享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到哪些方法?掌握怎样的解题策略,体验怎样的思想等等。再把它 择要出关键词板书在黑板边缘,就能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明确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目 的性,学习的动机也就能够得到激发。
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策略例谈
案例 一、《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 文言文的朗读和翻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 祖 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 情趣。
目标设计,就是基于整体考虑。通过这样 的设计,整体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大 目标,使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二、目标实时呈现,目标达成的前提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起着指向、激励、标准作用。当教师向学生明确具体 的教学目标后,目标就通过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而发生指向作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 这种目标的实现能满足其探索、认知的心理需要,就会激发起他们达到目标的强力动机, 推动他们努力学习。”
知识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品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能力目标: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分析
任何教学都是有目标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 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从过程到结果,课堂教学活动应紧紧 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怎样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从科学设计教 学目标、实时呈现教学目标、课堂中围绕目标组织学生积极活动等策略 出发,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把握学情,教学目标依学而定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预期的结果,设计时首先就要以学生为主 体。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用语,我们会发现 :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学段目标,行为主体都是指向“学生”。如 ,总目标的叙述: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 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 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 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序号 1 2 3 4 5 6
主要问题 行为主体错误约占15% 行为动词抽象,不可观不可测占34% 直接将学段目标作为课时目标占18% 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忽视素养目标占55% 课中未呈现目标,导向不明占40% 课堂小结走形式,未指向目标占42%
以上反映出对于在教学设计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如何选择
“目标是描述通过教学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 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因此,以学为主设计教学目标,需要教 师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在充分了解学段学生一般 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课前测试分析学生学习当堂课的基础,准 确把握学情,设计出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的教学目标。
(二)立足课标,教学目标依标统领
依据课程标准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时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在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把课程标准的要 求落实在每一节课时目标设计中,才能确保国家对未来人才素养的 需求得到落实。
(三)把握整体,目标设计落实素养
设计课时目标时,应该具有整体观念,要 在每一节课中逐一落实要求。当然,不可 能每一节课都需要设计各个方面的目标, 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 重点目标。这样日积月累,素养目标才能 得到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