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库尔勒第四中学10月考试高二化学问卷考试范围:选修四第一、二章,第三章一、二节;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O-16第1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我国CO2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CO2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大力开发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C.不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
A.B.C.D.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a=-297.2),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S(g)+O2(g)SO2(g),则a<bC.1mol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molS(s)与1mol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D.16克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放出148.6kJ的热量4、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 B.K a(HF) C.()()c Hc HF+D.5、对于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增大或减小,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6、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B.0~3内,NO 2反应速率为:0.2 mol/(L.s)C.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D.达平衡时,仅改变,则为C(O 2)物质A B C 起始浓度(mol·L-1) 3.0 1.002s末浓度(mol·L-1) 1.80.60.8据此可推算出上述反应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A.9:3:4B.3:1:2C.2:1:3D.3:2:18、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9、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 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
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①④B.②③⑤C.①③D.①②④10、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1 mol·L-1的甲酸溶液的c(H+)约为0.01 mol·L-1B.甲酸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10 mL 1 mol·L-1甲酸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D.甲酸的导电性很强11、右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1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13、可逆反应mA(s) +nB(g) pC(g) +qD(g),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 该反应的△H <0C. 化学方程式中n >p+qD. 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4、反应2A + B3C +4D中,下列各项中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A)=0.5mol/(L·s)B. (B)=0.3mol/(L·s)C. (C)=0.8mol/(L·s)D. (D)=1mol/(L·s)15、298K、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 十O2(g) = +56.7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小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16、已知某温度下,,、、。
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HCN溶液B.HF溶液C.CH3COOH溶液D.HNO2溶液17、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 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g),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 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X>YB.X<YC.X=YD.不能确定18、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变小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逆向移动,增大C.新制氯水久置后,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正向移动,增大II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4小题,46分)19(14分)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 ℃ 700 800 830 1000 1200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H 0(填“<”“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若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
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 mol;若经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则此时A的转化率=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3). 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4).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若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20(10分)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甲醇是未来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
(1).已知:在、下,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
请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和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验测得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注: 、均大于300℃)。
①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
A .△H>0,△S>0 B .△H>0,△S<0 C .△H<0,△S<0 D .△H<0,△S>0 ②温度为时的平衡常数____(填“>”“<”或“=”)温度为时的平衡常数。
③在温度下,将和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转化率为,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的比值为______。
(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 、SO 2等污染物有重要意义。
CO 可以合成甲醇。
已知:CH 3OH(g)+32O 2(g)===CO 2(g)+2H 2O(l) ΔH=-764.5 kJ·mol -1CO(g)+12O 2(g)===CO 2(g) ΔH=-283.0 kJ·mol -1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则CO(g)+2H 2(g) CH 3OH(g) ΔH=________kJ·mol -121.(12分)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Ⅰ、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C(s)+H 2O(g)CO(g)+H 2 (g)(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B .v(H 2O)=v(H 2)C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 .容器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E .消耗n m ol H 2的同时消耗n mol COⅡ、若该密闭容器中加入的是2 mol Fe(s)与1 mol H 2O(g),t 1 s 时,H 2的物质的量为0.20 mol ,到第t 2 s 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 2的物质的量为0.35 mol 。
(1) 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继续加入 2 mol Fe(s),则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2项)22(10分)、已知室温时,0.1 mol/LCH3COOH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2)该溶液中PH=(3) 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4)由CH3COOH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倍。
(5)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a.通入HCl气体b. 加入少量0.10 mol·L-1的NaOH溶液c.加水稀释d.加入少量冰醋酸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答案C C B C B B B D C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A C C B B D B A B二。
填空题。
19(14分)答案: (1). <(2).0.022; 0.09; 80%; 不变3.m+n<P20(10分)、(1) .2CH3OH(l)+3O2=2CO2(g)+4H2O(I) =-1452.8KJ/mol(2).①C。
②< ③。
(3)-90.121(12分)Ⅰ、(1) C(CO)C(H2)/C(H2O),(2)BEII、(1) 0.03/(t2-t1)mol/(l.s),(2) 不(3)升温22(12分)(1)略(2)4 (3)10-7(4) 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