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验收规范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验收规范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验收规范目录1术语 (4)1.1大型项目 (4)1.2中型项目 (4)1.3小型项目 (4)1.4信息系统项目 (4)1.5建设单位 (4)1.6承建单位 (4)2验收的依据 (4)2.1政策依据 (4)2.2技术依据 (5)2.3合同依据 (5)3项目验收大纲 (5)4大型项目验收规范 (6)4.1针对具体项目制订的验收规范 (6)4.1.1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及系统集成验收规范 (6)4.1.2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及系统集成验收用表 (8)4.2承建单位需提供的验收文档 (18)4.2.1信息网络系统验收提交的标准文档 (18)4.2.2(某)网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文档(例) (18)4.3验收程序 (19)4.3.1验收的前提条件 (19)4.3.2验收方案的审核与实施 (20)4.3.3工程验收的组织 (20)4.3.4网络基础平台的验收 (20)4.3.5服务平台的验收 (20)4.3.6网络安全和管理平台的验收 (20)4.3.7环境平台的验收 (21)4.3.8验收报告的编写与提交 (21)4.4验收报告 (21)4.4.1概述 (21)4.4.2验收的组织 (21)4.4.3现场验收与测试 (21)4.4.4对承建单位所提供的施工资料技术文档审查 (22)4.4.5 4.4.5对承建单位进行质询的答辩 (22)4.4.6结论 (22)5中型项目验收规范 (22)5.1针对具体项目制订的验收规范 (22)5.1.1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及系统集成验收规范 (23)5.1.2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及系统集成验收用表 (25)5.2信息网络系统验收提交的标准文档 (25)5.3验收程序 (25)5.3.1验收的前提条件 (25)5.3.2工程验收的组织 (26)5.3.3验收报告的编写与提交 (26)5.4验收报告 (26)5.4.1概述 (26)5.4.2验收的组织 (26)5.4.3现场验收与测试 (26)5.4.4对承建单位所提供的施工资料技术文档审查 (26)5.4.5对承建单位进行质询的答辩 (27)5.4.6结论 (27)6小型项目验收规范 (27)6.1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及系统集成验收用表 (27)6.2信息网络系统验收提交的标准文档 (28)6.3对承建单位所提供的施工资料技术文档审查 (28)6.4验收报告的编写与提交 (29)6.5对承建单位进行质询的答辩 (29)6.6提交验收报告(结论) (29)1.1大型项目系指项目投入资金总额为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1.2中型项目系指项目投入资金总额为100~500万元的项目。

1.3小型项目系指项目投入资金总额为100万元以下的项目1.4信息系统项目系指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将各个分离的“信息孤岛”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1.5建设单位建设项目投资方,亦称“业主单位”或甲方。

1.6承建单位建设项目施工方。

2验收的依据2.1政策依据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41条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即:“第四十一条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

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

验收方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仼。

”履约验收是对供应商履行合同情况的检査和审核,是检验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

做好验收工作,可以检验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信誉。

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合同相关条款规定,及时处理,从而保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第41条规定的主要含义:一是验收是政府采购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是验收工作要由采购人来组织进行。

三是验收方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发包人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书、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及时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价款,并接收该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2.2技术依据在进行信息系统工程项目验收时,要依据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列出的标准。

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3)《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电子信息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1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2.3合同依据建设方与承建方签订的有关信息化系统项目合同及项目变更商务谈判文件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

3项目验收大纲(1)由项日承建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项日验收申请;(2)项目建设单位组项目的使用单位和相关的技术专家组成验收小组;(3)项目建设单位向验收专家组做有关项目的说明;(4)推选一名验收专家组组长;(5)专家组组长主持验收会议;(6)承建单位项目经理向验收组做项目俊工报告;(7)项目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工程师)向专家组做监理工作报告(可选);(8)专家组审阅承建单位提交的验收文档和监理文档(可选);(9)专家组进行质询,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可选)进行答疑;(10)专家组进行工程现场检査。

对工程涉及的硬件、软件、数量、品牌、型号、规格进行核对;选择适合的测试样例,对项目的使用功能进行抽查、试验。

例机房、设备通电试验及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漏电跳闸测试、软件应用等;(11)专家组认为需进行的其他程序;(12)专家组撰写并宣读验收报告。

4大型项目验收规范4.1针对具体项目制订的验收规范对于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由于投资巨大,项目工期长,项目验收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大型项目验收前一般要求建设单位会同验收专家写出针对具体项目的验收规范,并通知承建单位按照验收规范进行验收材料的准备。

4.1.1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及系统集成验收规范对于网络设备与综合布线工程,属于纯硬件工程类,该类工程验收时要求验收规范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概述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合同编号、工期、监理单位等。

(2)适用范围该验收规范适用的范围(3)单位名称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的完整名称。

(4)4验收单位验收的组织单位,一般是由建设单位进行组织(5)网络设备工程工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网络设备清单。

(6)综合布线项目工程工程中所涉及的全部布线工程,线缆的数量、规格要求等(7)综合布线验收标准验收时除参考“2.2技术依据”中的部分相关标准外,主要按照以下两个规范进行验收。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8)网络设备验收标准验收时除参考“2.2技术依据”中的部分相关标准外,主要按照《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YD/T5070-2005)进行验收。

1)参照标准主要参照各厂商的设备说明书以及相关国际行业标准;2)规格检査本项主要检査设备的规格,如包装,标签,合格证,三包凭证,封签,尺寸,重量,固定接口,插槽,设备装箱单等;3)设备附件检查主要检查设备与符件是否与出厂装箱单匹配,是否与订购信息匹配,是否也设备型号匹配等信息。

(9)9.网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验收1)全网检测必须在所有单点检测完成后进行。

2)检査全网接入线路、垂直、水平骨干线路、核心线路、无线线路,确保各层级网络线路的传输速率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各层级设备端口类型、数量满足设计要求,确保骨干线路、核心线路均有冗余备份3)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形成网络节点之间的连通性矩阵,进行两两节点间的连通性测试,要求节点间的连通性符合网络设计规划的访问控制规则。

无线网络应可实现统一管理,在其设计覆盖范围内应实现无缝连接、无缝漫游,连通性符合网络设计规划的访问控制规则,并可自动调节各节点信道、蜂窝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4)根据网络设计,检査网络域内及域间路由协议的配置,检査域内路由协议的 LEVEL 或AREA的划分配置情况,检査域内路由协议的链路权值设置情况,检査域间路由协议的各种属性设置情况,检査域间路由协议提髙扩展性的措施,检査路由交互的邻居是否正确等,确保所有配置符合功能需求。

人为淸除域内、域问路由表信息及网络内部、外部的中继链路,测试路由重新收敛的情况及时间是否符合功能需求。

根据路由策略设计,检査全网各层次网络中用户路由、域内路由、域间路由、缺省路由的内容,测试路由的备份、等价路由的负载均衡,应确保全网路由策略有效、准确地实旋。

根据网络安全的要求、网络对路由信息的需求、访问控制的要求以及为防止岀现路由环路等情况,路由信息应进行有效过滤。

5)根据设计的路由选择规则,检查各地、各类业务的网络内部流量流向规划的实现情况,检査网间流量流向规划的实现情况,同时检査路由选择端到端的实现情况、检査不同网间互联路由的备份和负载分担情况。

确保全网流量流向符合功能需求。

6)对全网进行时延测试、时延变化测试、IP包丢失率、中继链路利用率等数值,确保全网性能符合(P网络技术要求一性能测量方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全网性能无明显瓶颈、快速、稳定,符合功能需求7)根据设计的QoS,检查QoS配置及实施效果,确保符合功能需求。

8)采用网络安全审计工具软件,对全网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全网应可有效防范常见的网内、往外的各种攻击;全网安全管理中心应具有安全事件集中监控、信息资产与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策略管理安全事件预警、安全信息库等功能。

9)网管系统应可实现配置数据、告警数据、性能数据、流量流向数据、网络路由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网管系统应具有资源管理、配置管理、拓扑管理、故障管理、路由管理QoS管理、前端信息服务管理、报表统计等功能;网管系统采集轮询遍历吋间应小于150S,最小采集间隔应不大于30S,全网拓扑自动发现时间应小于180S,拓扑呈现时间应小于200s,告警准确率应大于98.7%;网管系统应准确、实时地呈现各统计信息;网管系统还应具有自身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远程登录等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