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1课__第一次世界大战(新)
第21课__第一次世界大战(新)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在 造福人类上,用在推动社会发展上,阻止利用科技制造 战争和杀人武器。
德国的列车炮(远程大炮)
一战特点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 ③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战,
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 实力。 ④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 发生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从主要交战国参加“一战”的目的看“一战”的性质: 德 国:争夺世界霸权,建“中欧帝国”,摧毁英国海上霸权,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 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 有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 粒火星将它引爆。
(1)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是什么地方?
巴尔干半岛
1.战略地位重要:巴尔干
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
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
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
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
点。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
战
影响:1.2
启示
1.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帝国主义 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但矛盾主要 集中于哪两个国家之间( )
A.法、德 B.俄、奥匈 C.英、奥匈 D.英、德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维护自己 的主权和独立而战的国家是( )
性质: 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三、评价——2.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 ,其规模 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1 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 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 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 ,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战争消耗了 巨大的社会财富 ,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 元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 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 的10倍。
卷入人口 战超争过15亿造 成 巨 大 损 害
课堂小结
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第 一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 1914.7—1918.11 参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次
概况 重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世
结果: 同盟国失败
界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大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 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 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 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 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萨拉热窝事件
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
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
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Biblioteka 中立对德宣战中国、巴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 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1917年,交战双方已消耗殆
尽,无力继续战争。 ②各国出现反战浪潮:战争的惨烈也击碎了人们参战的
C.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美 国 的 “ 中 立 ”
(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 威尔逊总统向与会 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 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 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7.结 束: 1918年,德国投降
二、过程——3.交战双方
同盟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 保加利亚等
协约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塞尔维亚
请思考
比利时 日本等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
B.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 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肯定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 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 军事侵略集团争霸世界的结果,是历史 的必然。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有别的 事情引起战争的。
一战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A.塞尔维亚 B.保加利亚 C.英国 D.法国
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
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
火
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 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
药
象,矛盾重重。
桶
3.自然资源丰富 4.大国争夺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 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 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 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是什么地方?
巴尔干半岛
(2)事实上,成为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 是什么?
夺取英法殖民地。 英 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肢解
土耳其帝国。 奥 匈: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俄 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日 本: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
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 国: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
阅读课本133-134页,结合以下知识点 了解一战的过程。
1.起讫时间: 1914.7~1918.11
2.开始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交战双方: 4.主要战场: 5.主要战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欧洲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
6.战争扩大:
从欧洲扩大到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 美国、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德国皇帝悲喜交加
“萨拉热窝事件” 发生后,德国皇 帝悲喜交加,一面发唁电表示哀悼,一 面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 会!” 1914年7月28日,蓄谋已久的奥 匈帝国立即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 战,紧接着德国向俄国宣战,德国向法 国宣战,英国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 大战全面爆发。
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