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1.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的公办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部委(含教育部)和省级政府举办的全日计中,还包括公立科研院所培养的在学研究生。

国家批准可以颁发学历文凭的民一样,分为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

但是,实施学制在两年以上的全日制高等教规范名称应当是专修(进修)学院,以函授、业余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机构。

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力量。

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表1 我国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期对比数据来源:《全国教育统计资料.198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1~1997》、《民办教育动态》(2000年等学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两个部分,在校生未含研究生。

1995年以前的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暂缺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

2000年为39所,其中普通高月,民办普通高校增至55所,这些学校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具有颁发国办学历高等学校一起列入政府安排的年度计划,在校生也归于学历高等教育的统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仅有一所4年制本科高等学校(黄河科技学院)。

(2)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

2000年达到370所,注册在校生29是,如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须通过由政府指定的统一水平的高等教育学(3)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家教育统计指标2000年共有912个,注册人数为68.47万人。

这些机构又分为两种,大多数属于方式还可分为面授和函授等机构。

针对考试科目实施教学,帮助学生参加国家统及格后,由国家自学考试主管机构颁发毕业文凭。

少数属于高中后的非学历职业等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培训,有的针对学员取得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需要,续教育的需求。

在以上三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还有中外合作举办的高等教育和非学历培些与国外公立大学合作但采取民办机制,通常以中方大学分校或者内设学院(专常列入中方高校的年度计划和统计范围,但非学历的高中后培训活动未单独统计此外,尚未完全列入教育统计的民办高等教育形式,还有附属于公办高等学的扩展,部分地区的公立高校进行试点,引入民办机制,设置独立办学、独立核分的招生计划分别来自普通高校或者成人高校的年度指标,最后发放与母校有区民办机制的二级学院在借助公办高等学校的资源办学积累了足够实力后,可能与办高等学校。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极影响主要是:第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化建设的多样化需求与现有高等教育规模有起到了良好作用。

第二,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为更多的学习内容的机会。

第三,进一步挖掘了社会资源的潜力,有效地增加了教育投入源共享,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法规制度尚未健全,少数机构缺乏自有校舍和基建用地,经费水平、教学实践设施等办学条件差异较大,区在收费及管理等环节出现偏差和问题。

民办高等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队伍比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任职的专任教师为2.47万人,专是专任教师数量的2倍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学校专兼任教师中退休教师比高校加大挖潜力度扩大招生以后,民办高校生源处于更为不利的地步。

一旦公办岗位责任制,公办高校的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兼职,将受到更多的限制。

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宏观趋势进入21世纪,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产用和技术结构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劳动力重视学业与就业的关系,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长期的民族文化传统,接旺盛。

改革开放近20多年来民办教育事业的兴起,给高等教育体制注入了活力,也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我国政府已经作出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将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第一,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协高度集中的公办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会遇到十分明显的问题。

若从经济学角度看,只用市场失效”,而只用政府配置资源机制,又可能出现“政府失效”。

中国民办高等教表现为管理失序、办学行为规则不清,民办高等教育信度受损;后者则表现为投灵活适应外部需求。

今后,应当从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的环境背景出发,改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相互协调、配置资源的最佳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办政府以往依靠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财政拨款的手段,正在逐渐向采用教政拨款、专项资助、组织评估等多种手段转变,改进对公办高等教育的支持方式民办高等教育,营造一个更为合理、规范、相对宽松的法规与政策环境,对于绩前,国家正在调研起草民办教育法。

第二,在综合国力整体不强、财政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增加高等教育供给方建设。

经济因素和人口压力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

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

基于综合国力和财政支出能力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庞大需求。

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势。

对于近期我国教育事业而言,公共教育经费短缺的确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强大的势力,起步甚晚的民办高等教育依据常规的发展,已经很难具备铸造类临的挑战将远远大于机遇。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需要准确的定位。

首先,民办机制的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在面向市场中期和短期需求培多变的体制优势,可以成为公办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竞争力量。

其次,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之间也有相互融通的空间,不仅民办高种优惠政策,而且公办高等学校也在探索引入民办机制,包括在部分公办高等学最后,民办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利用与公办高等教育形成的良质量和效益,增加整个社会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且在更深的层次上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也为人们的选择自由提供了条件。

特中的生存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被贯穿于人一生的学习模此,今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不断满足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沟通,参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衔接,为构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分析目前,要求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和完善政策环境的呼声很高。

民办高等教育部分只能反映出机构数、注册学生数和教师数,所能说明的情况非足够的数据与实证分析的支持。

作为制定民办高校政策的基本前提,必须搞清民育发展研究中心会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于2000年9月至一次问卷调查。

向全国1300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寄出问卷,截止到2000年11月尽管回收率比较低,但我们认为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状况与结构特点--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地区分布此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虽然比较低,但样本学校的分布比较均匀,覆盖了26划司的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统计,可以说本次调查的样本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次为北京市94%,山东省75%,广东省和陕西省各占69%,上海市、江苏省和河北江西省与河南省各占57%,其余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本学校占调查学校映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及人口较多省份的民办高--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成立时间从机构成立时间上看,159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除有一所外,办学历史均下的机构有42所,占26.4%;5至9年的机构56所,占35.2%;2至4年的机构29所,占18.2%;20年以上的机构1所,占0.6%;未回答者3所,占19%。

被调立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新生力量。

这是民办高等教育相对于历史较长的公办高校的一个重大区别。

表2 样本民办高教机构与全国民办高教机构的地区分布比--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举办形式及性质样本调查显示,由公民个人举办的高教机构38所,占23.9%;若干人合办的企业举办的19所,占11.9%;事业单位举办的17所,占0.7%;民主党派举办的各占1.9%;及其他形式举办的机构13所,占8.2%;未回答的机构1所,占0.6%种多样的,既有法人举办的,也有公民个人或若干人合办的,其中非法人举办所在调查样本机构中,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23所,占14.5%办学审批权下放地方以后,由地方新批准的高校;有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构51所,占32.1%;此外,还有其他非学历机构12所,占7.5%。

上述结构比例分类统计相比较,有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和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所占的比况可能较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总体平均状况要好一些。

--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在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上,样本机构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机校长负责制的44所,占27.7%,实行其他管理形式的机构9所,占5.7%。

从机构试点学校和自学助考机构实行董事会管理的机构所占比例分别占78.3%、71.2%和2.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办学条件与财务状况办学条件是衡量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表3所示,被调已超过2000万元,平均占地面积超过5.7万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积超过1.8万平图书校均4万多册。

其中各项指标的最大值是:固定资产3亿元、自有建筑面积图书超过100万册。

可以说,目前少数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与公办高校办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存在着办学条件上的巨大差异。

比如,固定资产最少的机器设备值5000元、图书200册。

各项指标的标准差和离散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可或者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

这一点在今后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表3 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办学条件状况*离散度为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如果小于0.15,表明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别;如大于0.15小于0.5表明数据之间差距极大。

从资产来源结构看(表4),民办高教机构的资产主要是靠办学积累和举办者赠等只在少数机构才有,总体上占的比例也比较小。

因此,在国家投资很少的情较短的时间里形成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资产规模,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可以一个奇迹。

表4 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资产来源结构从办学经费的收入结构看(表5),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校均经费收入已超过源是学费和杂费收入,这两项之和占了总收入的约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