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政府诚信建设探析姓名仁德财学号094160131院、系历史与行政学院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王妮丽职称(学历)副教授政府诚信建设探析[摘要]政府诚信是所有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公民诚信、市场诚信和民主政治的建设。
为此,必须认真探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寻求治理政府诚信的根本方法。
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政府公务员诚信意识的淡薄,没有正确把握公共政策的各项原则,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不健全等。
当前,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诚信机制建设应成为首要目标。
作为政府,应率先垂范,致力于自身的诚信修养。
关键词:政府诚信行政管理AbstractThe government integrity is the integrity of all the most important, runs throug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roughout th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integrity of citizens, the integrity of the marke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For this, must study seriousl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 government to seek the fundamental integrity method. The government 's lack of honesty and credit for many reasons,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inertial effects of government civil servants, the weak sense of integrity, not correctly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policy,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norms integrity system not perfect and so on. At present,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he primary goal. As the government, should earnestly, committed to the integrity of their own self-cultivation.Key word:Government credibility,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民主政治不断推进,诚信这一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伦理道德与政治价值,日益引起人们在理论与现实中的深刻反思与重视。
一直以来,诚信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持整体社会结构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儒家最重视伦理道德的研究,儒家伦理中,诚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业之本,立政之本,立国之本。
同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一个政府凝聚民心。
树立权威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空前提高。
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加强行政管理,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高政府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打造诚信政府”在现代政府改革中占据重要的话语权。
现实中人们一致认为,政府诚信是表率,企业诚信是重点,个人诚信是基础。
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从上做起”比“从我做起”更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诚信”,什么是“政府诚信”呢?在学术界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浅而谈之,诚信就是诚实、守约以及因此而获得他人的信任。
其核心含义是:一个人具有人品格中所包含和要求的关于信任、信赖和谨慎的善意、坦诚的品格。
政府诚信即政府与民众在共识的基础上产生契约关系,对履行契约所作出的承诺。
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民众将行政权委托予政府行使,政府获得民众所授予的公共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政府诚信源于公众与政府间的政治委托,其核心部分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诚信与义务责任。
政府诚信是政府所具有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等。
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满意程度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首先,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不讲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
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
由此可见,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诚信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
政府诚信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
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第三,政府诚信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信用度,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政府诚信缺失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影响,有现实的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一) 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
我国现代化是在有上千年封建主义的文化背景下起步的,其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有适当的气候便可能得能再生。
其模式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的封建主义,其结构是纵向隶属,自下而上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集权式,从而使其内部各组织、组织内的个人失去应有的自主权和相对的独立地位,形成一个以皇帝居于至高无上的“人治”金字塔。
从汉代“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个个惯性下来。
这种封建主义的人治传统,是与社会的现代化相背离的,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但其惯性的影响力却十分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前进的今天,这种人治的传统模式仍有一定的地位。
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维护着这种“官本位”的制度,因为它有利于自己权威的发挥。
几千年传下来的这种“官本位”的制度,也同时强化了人们的奴性意识和盲从权威的习惯,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依赖。
(二)政府公务员现代诚信意识淡薄。
政府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务员“契约诚信”观念不强。
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由于法制及民主观念淡薄,仍受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
极少数人甚至认为,政府是为着公共利益行使权力。
因而可以享有不守信用的特权,以至于滥用公共权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严等问题致使有些地方政府缺乏威性。
特别是个别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公共权力进行钱、色交易。
极大的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在普通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 没有正确把握公共政策的各项原则。
一些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制定出违背民众利益和意愿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与民众相背离,盲目制定出某些脱离实际的公共政策,并造成严重失误之后,拒不兑现其承诺的责任。
如一些地方政府基于所谓的“逼民致富”,盲目出台政策,强制农民种植某种经济植物,对违反行政命令的农民进行粗暴的处罚,同时又不切实际、不计后果地大开空头支票,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无力支付农民的损失,不得已就以“打白条”的方式,推御责任。
由于领导班子的变换,一些地方政府规制无度,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形成“一个班子一套思路,一届政府一个政策”的局面。
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公众无法对政府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期。
甚至基于地方及自身利益,—些地方政府随意制定同上级政府的政策相抵触的土政策,导致公众因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相互矛盾而逐步失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
(四)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不健全.。
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必要的法律法规诚信体系。
如接待制度、融资制度、证券制度、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诚信机制具有强制力和道德约束力,维护了正常市场交易秩序,减少了在交易中的诚信风险,并增进了预期可获的利益。
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是侧重于以企业为代表的经营性市场主体,用来规范政府及其行政人诚信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虽然政府在建设诚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整体上而言,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举,不具体,不周详,离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甚远。
三、政府诚信建设的途径选择我国历来奉行诚实守信的品德,“诚为根,信为本”,它是一种比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和宝贵的社会资源。
但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严重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隐患。
而政府诚信是各类诚信之首,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从一定意义上说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诚信缺失不无关系。
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率先垂范,通过加强自身诚信体系的规范建设取信于民,这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使命。
加强政府诚信的措施有哪些呢?(一)完善政府诚信行政体制。
要完善政府诚信行政体制,必须了解政府的属性。
只有了解了它的属性,才能明确政府应有的职责,给其职责以正确的明确的定位。
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应有的结果必须清晰明确,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楚地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