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零售业发展趋势
1.零售业向管理自动化与科学化发展
近年来,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为内容的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革,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化应用最广阔的市场。
在美国,各大型商场都普遍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和电子转账作业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
即使一些小餐馆、小食品店也都采用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使用不仅是在零售现金出纳、销售收入计算、复核和商品储备管理,而且在经营核算、信息和经营决策上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许多大商场还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通过音像传递,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分布在全国各地及国外分店详细的经营管理情况,以加强控制和及时作出经营决策。
沃尔玛耗资7 亿美元的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就是其制胜法宝之一,凭借该系统,它能与所有的商店分销系统进行通讯,如果有什么重要或紧急的事情需要与商店和分销系统交流,打开卫星传输设备就可以把消息送到那里。
信息、通讯、情报处理技术,如POS(销售时点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多媒体信息直销技术,还有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传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率,加快了资金、商品库存周转,这是现代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之一。
2.各种零售业态并存
2008 年全球零售企业100 强中,单一业态的不足三分之一,而实施多业态经营的占了三分之二强。
不同的业态是零售业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和选择的结果。
由于全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球零售业进入市场时就会有不同的业态选择。
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导致购买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进一步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创新。
自百货商店产生以来的150 年的时间里,全球共产生了小型零售店铺、百货店、超级市场、折扣商店、便利店、商店街、网络商店等多种业态。
这些业态都各有优势,如有的以快取胜,有的以创造便利为特色,有的以低价位为法宝,分别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
而同业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讲究市场细分,追求特色,如在传统业态--百货店已一改往昔“购物不讲环境、经营不求特色、商品不分档次”的无市场细分、无市场定位的状态,而出现市场定位的多元化倾向。
有的抢夺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塑造“精品百货店”的形象;而有的则定位在工薪阶层消费阵地,最终离析出符合市场大势和消费水平与消费层次的百货店市场定位多元化的业态状况。
处于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有了符合自己收入与需求的购物去处。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同业态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得本来是错位经营的业态出现了趋同现象。
例如,百货商店是高价格、高毛利、低周转率的零售业态,而其对立面--折扣商店,则以低价格、低毛利、高周转率为特点,而随着零售业的发展,这两种相反特点的业态融合形成新的零售业态:折扣百货商店。
业态的相互融合使得一些业态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性,甚至很难分辨。
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商店占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兴业态,而现代化购物中心和网上购物将以其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
3.经营国际化、规模化和连锁化
零售业国际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型零售商纷纷进军海外市场,在国外开办商店,在国外采购商品;另一方面,各国又在较大程度上向国外开放本国市场。
据统计,全球零售商250 强企业在135 个国家或地区开展经营活动,每个零售商平均在5.5个国家或地区经营,这个数字在1997 年还是4.5 个。
世界100 大零售商跨国经营的增长速度是国内扩张速度的2 倍。
商业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局限于本国,有很大比重在国外市场进行;企业的运行机制、制度规范与国际市场相一致;国内流通领域充分实现对外开放。
随着零售企业的大型化,西方零售业的组织结构呈集中化趋势。
商业企业组织的集中化,意味着主导商业企业的巨型化、规模化,可以达到规模效益:大型商企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可以集中批量采购,从供方得到价格优惠;可以通过各分店商业设施的统一化、标准化,降低成本;大型企业靠雄厚财力,可以进行小企业无力从事的广告宣传、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活动;大型商企的统一性、集中性,决定了它便于接受社会监督,任何一家分店的经营过失都会影响整体信誉。
这就促使企业加强自律,保证商品质量及服务水平,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4.全球零售业出现下滑
2008 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也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全球经济快速滑向衰退。
此次全球经济的“降温”不仅严重影响了主要经济区--北美、西欧和亚洲,同时对中东欧、俄罗斯、拉丁美洲以及澳大利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球经济的这种下行趋势直接导致了全球零售业出现下滑的局面。
5.网络销售成为新亮点
在网络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购物作为一个新兴的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厚爱。
2006 年互联网零售额达到了2212 亿美元,比2003 年的1141 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一倍,显示出网络购物的方兴未艾。
2008 年,世界网络销售的快速增长更是一个亮点。
数据显示,在2008 年的假期销售季节期间,美国消费者除了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开支外,还大幅缩减了服装、电子产品和奢侈品等方面的开支。
不过网上购物销售额却逆市上扬,不降反升,创下了近年来最好的销售业绩。
由于网上购物价格有时更加便宜,因此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消费者更加青睐这种购物方式。
此外,2008 年圣诞期间美国部分地区遭遇暴风雪侵袭,这也促使许多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
美国网上零售巨头亚马逊公司2008 年12 月2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8 年圣诞购物旺季中,该公司所获订单数同比大幅增加。
在2008 年圣诞购物旺季中销售情况最好的一天中,该公司一共获得超过630 万件商品的订单,而2007 年圣诞购物旺季中最好的一天该公司获得的订单总数约为540 万件,同比增长了16.7%,是历史上同期的最佳表现。
可以说,在这个受金融风暴影响很大的购物季节,网络销售却因祸得福,成为这个冬天里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