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进展学院:农学院专业:10观赏园艺姓名:赵承娴园艺业是以园艺植物为中心的农业生产。
园艺植物通常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1]。
园艺植物不仅种类繁多、利用部位和利用目的多样,生产方式复杂、多样,而且园艺产品的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价格较高但变动较大。
园艺产品既是人类必需的食品、营养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具有绿化、美化环境、修身养性乃至明显的医疗作用。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蔬菜、水果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来愈大, 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园艺产品(例如花卉等)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2006年仅食用药用花卉销售量就达到9356.9万kg,销售额1718亿元 ; 据悉,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2009年启动喝营养,向公众推荐喝健康水、喝水果、喝粮食等,并计划将其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
园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
园艺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园艺业历史悠久,分步较少,最初仅作为农业的附属部门,具有自给性生长的性质。
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加强,园艺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种植业部门而得到迅速发展。
除经济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兴建以园艺业为对象的种植园。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园艺业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艺业的起源可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据考古发掘材料,石器时代已开始栽培棕枣、无花果、油橄榄、葡萄和洋葱。
埃及文明极盛时期,园艺业生产也趋发达,如香蕉、柠檬、石榴、黄瓜、扁豆、大蒜、莴苣、蔷薇等都有栽培。
古罗马时期的农业著作中已提到果树嫁接和水果贮藏等,当时并已有用云母片盖的原始型温室进行蔬菜促成栽培。
贵族庄园除栽有各种果树如苹果、梨、无花果、石榴等外,还栽培各种观赏用花草如百合、玫瑰、紫罗兰、鸢尾、万寿菊等。
中世纪时期园艺业一度衰落。
文艺复兴时期,园艺业又在意大利再次兴起并传至欧洲各地。
新大陆发现后,那里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甘薯、南瓜、菜豆、菠萝、油梨、腰果、长山核桃等园艺作物被广泛引种。
以后贸易和交通又进一步刺激了园艺业的发展。
中国夏商时期农艺业和园艺业尚无明显分工。
中国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当时园圃内种植的作物已有蔬菜、瓜果和经济林木等。
战国时期著作中有栽种瓜、桃、枣、李等果树的记述。
秦汉园艺业有很大发展。
由于东西方交往增多,一些园艺作物如桃、杏等被传至西方;同时也从外国引进了大蒜、黄瓜、葡萄、石榴、核桃等。
《汉书》记载太官园冬天在室内种葱、韭等蔬菜,说明温室培养在中国由来已久。
南北朝时在果树的繁殖和栽培技术上有不少创造发明。
唐、宋以后,园艺业,特别是观赏园艺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牡丹、芍药、梅和菊花等的名贵品种。
明、清时期,海运大开,银杏、枇杷、柑橘和白菜、萝卜等先后传向国外,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更多的园艺作物。
历代在温室培养、果树繁殖和栽培技术、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艺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
20世纪以后,园艺业生产日益向企业经营发展,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在内的园艺产品愈来愈成为人们完善食物营养,美化、净化环境的必需品。
果树中的葡萄、柑橘、香蕉、苹果、椰子、菠萝,蔬菜中的豆类、瓜类和花卉中的切花、球根花卉等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由于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园艺业生产技术进步迅速。
如植物激素为园艺作物的繁殖和生长结果的调节提供了新的手段,组织培养技术使快速繁殖园艺作物和进行无病毒育苗有了可能,塑料薄膜的广泛应用大大便利了各种园艺作物的保护地生产,控制光照处理为周年供应蔬菜和鲜花开辟了新的途径,各种果实采收机、采集器的发明使园艺业生产有可能很快地结束手工操作,遗传学的进步正使园艺作物育种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现代园艺业已成为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生产的重要领域;同时,园艺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也反过来对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
园艺作物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群。
园艺学科属于应用基础和应用型研究学科,是以农业生物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园艺作物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学科。
我国是世界园艺大国。
目前,蔬菜、果树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2004年园艺作物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14%,而园艺产品(含茶叶)产值约为700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近20%,2005年园艺产品出口额为71亿美元(含食用菌),贸易顺差为63亿美元。
园艺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约有1.7亿农民直接从事园艺生产。
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中仅蔬菜收入就达37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因此,发展园艺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巨大,不仅是保障城镇居民对副食品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改善和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出口贸易中,园艺产业是我国目前最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设立的重大科技计划中,如“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国家新技术引进计划以及一些省、部级重点研究计划中,都列有与园艺作物有关的研究课题,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并用于生产。
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 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从2001年开始, 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 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22万hm2 发展到2005年的1772.07万hm2、2006年的1 821.69万hm2 )。
如果计算上果品(2005年果园面积100352万hm2、2006年1004.23万hm2 ) 和花卉(2006年种植面积72.2 万hm2 ), 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 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
此外, 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比较效益高, 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园艺生产多为个体分散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土地分散,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加之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很难控制园艺产品的种植面积,使园艺产品种植计划性不强, 面积变动大, 从而造成价格波动过大, 过剩卖难! 问题十分突出。
园艺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一般含水量在90%以上,又由于园艺产品产后处理相对落后,园艺产品的加工程度不高,产后处理链尚未形成或很不规范,造成运输途中损失严重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蔬菜每年在地头和流通过程中损失浪费率高达产量的1/3。
虽然我国是世界果品、蔬菜、花卉生产大国,苹果、梨产量为世界第一,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且2007年蔬菜和水果的出口均为增长,但我国的园艺产品大多以原料或半成品的形式出口,没有龙头品牌,没有高附加值或精深加工的产品,我国的园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将只能赚取廉价的劳务费。
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迅速上升,过去园艺生产中的成本优势将逐渐弱化。
一方面是人们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另一方面是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和监管很难到位。
虽然我国是世界果品、蔬菜、花卉生产大国,但由于农药、化肥残留超标,仅有5%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许多发达国家出于对食品安全性和贸易保护主义考虑都相应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贸易限制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准入门槛。
2006年5月29日日本《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通常简称“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就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进口农产品、食品的药物残留监控。
2007年日本扣留我国农产品、食品共439批次,其中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扣的蔬菜120批,占被扣产品的33%。
园艺产业发展热点和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业必将有更兴盛繁荣的明天。
未来的园艺业,高科技将是发展的动力。
21世纪的中国园艺业将有以下几个热点,被特别关注并预示着发展的前景。
通俗点说,就是适地适栽,即因地制宜地确定作物的种类和品种,最高效率地开发自然条件的潜在优势,发挥出植物种质资源的最优产量和品质。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一种作物都不能、也不应当遍布全国栽培。
每一种作物、每一个品种,都应当有自己最佳的栽培地区,即区域化种植。
这与各地有自己的名、特、优产品是一致的。
在美国,80%的柑橘集中产在占国土面积的1.6%的佛罗里达州,而90%的葡萄产在占国土面积不到5%的加利福尼亚州。
意大利、法国和日本,蔬菜和花卉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资源优势的利用,还包括继续研究和开发野生植物资源。
一些野生植物具有特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其基因资源是宝贵的财富,万不可忽视。
基因育种可能最快最理想地培育出新的植物物种或品种,估计未来10—20年内会有喜人的成就的。
分散、零星、落后的小农菜园、果园或花圃,生产力地下,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
现代化园艺产业,必须是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管理,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与科技素质,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应当瞄准国际市场。
园艺产业正在快速的发展中,是各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观光农业(visiting agriculture)、都市农业(city agriculture)、旅游农业(travelling agriculture),这些概念的主要内容是与人们的吃、住、行关系更加密切的农业生产,包括园艺生产。
社会有这种需求,就应当给予关注和满足。
还有市场园艺(market gardening),即自采菜园、自采果园、自采花圃,注重更多的种类和品种,供应时期长。
人们到这种市场自选、自采,如到仓储式商场购物一样。
这些形式的园艺业,不是简单地把种植园搬到近郊或社区就行的,要调研人们的需求,要研究不同与大田环境的种植特点,要把栽培和园林、娱乐、购物、交通等联系起来,要有科学的设计。
社区园艺(sociedistrict gardening),更贴近居民的生活,就在街道旁和楼房间,应有一定的园林、果树、花卉、草坪,也可以适当加些蔬菜作物。
家庭园艺(household gardening),最早是那些有庭院的家庭才搞得起来的,实际上楼顶和阳台也可以有一定的种植。
微型园艺(miniature gardening),有人把它限定在一定的容器内的栽培配置小的景观,栽上观赏价值高的微型植物。
有人认为极小面积的种植园艺植物,也可以称为微型园艺。
还有人把家里搞点豆芽、花盆里栽点花,也归在微型园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