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本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计算机网络型人才。
本专业领域技能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
学校有关部门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
3.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4.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要
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业年限:3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了解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审计,具有规划、实施、安装、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能力的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部门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工作,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及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本专业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要特别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备基本的软、硬件知识,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
3、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原理。
4、掌握网站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站配色与布局。
5、能进行企业网络的设计与配置。
6、掌握网络编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编程素质。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
1、能熟练运用办公处理软件完成文字排版、图文混排、表格制作、公式计算及幻灯片演示程序的制作。
2、能够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能够在三层交换机上作VLAN和静态路由的配置。
3、熟练运用PS处理图形图像,能够使用Dreamweaver工具制作美观大方、实用性强的静态网站,熟练运用FLASH制作网站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