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工作方案

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工作方案

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对医疗卫生健康行业管理,规范各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维护医疗行业良好形象,促进各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现就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出以下要求,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格遵守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原则,做到依法执业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按照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原则,均由县卫生健康局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强化依法办院、依法治院意识,自觉接受县卫生健康局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严禁超执业范围违法开展诊疗活动,严禁聘用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严格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医师必须按执业注册类别、地点、范围执业,从事临床岗位人员(包括麻醉、影像等)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护理岗位必须为注册护士,检验、药剂等卫技岗位需有相应学历和/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卫技人员必须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开
展诊疗活动;不得转让、出租、出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二、始终坚持医院公益性,严格诚信经营
各医疗机构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克服急功近利、趋利行为的投资办院心态,做到诚信经营、服务群众,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各医疗机构必须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严格按照审批床位运营经营,严禁盲目扩建、无序扩张,虹吸基层医务人员和病员。

要严格医疗广告发布,刊登医疗广告须经市、县卫生健康局审查,禁止未经审查批准发布医疗广告;禁止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广告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公众;严禁通过互联网、散发小报、传单、名片等形式虚假宣传、扩大宣传;要避免出现小病大治、过度医疗和欺骗治疗等情况,严禁以回扣、医托等非法手段及擅自组织专家义诊、免费体检等欺骗、招揽病人行为,严禁通过虚假医疗广告、检查、诊断等医疗欺诈行为诱骗患者。

三、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夯实医疗机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院长第一责任,不断完善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加强对重点专业、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强化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管
理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死亡病历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报告和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情告知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新技术准入管理等XX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强制推进医疗安全预警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完善质量安全事件反馈机制,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规范门诊、急诊、住院等病历、处方书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凡一年有两次(含两次)以上严重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医疗机构,县卫生健康局将给予一至六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规章制度不落实,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频繁发生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依法给予暂缓校验,限期整改,直至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切实加强院感防控工作,严防院感事件发生
各医疗机构要不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的危机意识。

持续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院科两级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岗位责任落实。

重点加强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产房、腔镜室、口腔科、临床实验室等部门和环节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排查,落实医院感染日常监控与报告制度,防
止和杜绝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落实传染病登记报告、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处置等各项规章制度。

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规定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和处置工作。

消毒供应室不达标的医疗机构可按照自愿协商、就近就便的原则,到合格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灭菌,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五、全面规范药事管理,做到合理施治
各医疗机构要建立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医嘱评价和医师约谈、通报公示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处方点评力度,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抗菌药物、基本药物以及常用低价药品等专项点评工作;要加强麻醉、精神、医用毒性和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的各项规定,严格特殊药品采购许可、处方权审批、储存管理的各项制度,把好采购关、使用关、储存关,把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实到相关岗位、人员、环节,严防特殊药品滥用、流失等事件的发生,确保特殊药品管理万无一失;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关注重点药品和重点耐药菌,采取针对性措施。

严格抗菌药物的品种数,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
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开处方的现象。

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各医院每个月组织对XX%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二级医院每名医师不少于XX份处方、医嘱,其余医疗机构每名医师不少于XX张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X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X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要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坚决遏制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行为。

对于贫困患者,医院要做好合疗入院办理处与各临床科室的有效衔接,优先使用基本目录内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药品、耗材,严格控制非合规费用。

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医院所有服务项目、药品及价格。

要利用固定、移动设备等多种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每日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规、诚信收费,进一步减轻医院患者负担。

六、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强化手术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指南,全面清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各医疗机构拟开展手术项目须进行事前可操作性论证,不得开展与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