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研究: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工作研究: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发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全面部署。

水利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领域,如何发挥水利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的支撑保障作用,对精准扶贫脱贫的定向直接效应呢?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两条基本方略的学习体会,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是保安全,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水利防灾减灾能力。

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相对滞后,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突出,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方式,以提高贫困地区水利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加快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在资金和项目安排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明显提高贫困地区水利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巩固已实施的山洪沟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县非工程措施等山洪灾害防治建设成果,进一步
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确保贫困地区防洪安全。

二是保生活,加快实施贫困地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结合全省各县(市、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规划成果,按照集中连片供水和小型集中式供水相结合的原则,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全力推进2277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工作。

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切实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加大市县两级公共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形成基本覆盖全省贫困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保生产,逐步完善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

按照《广东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的任务要求,逐步完善贫困地区抗旱水源、中小型灌区改造、农村中型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以及“五小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统筹解决好灌溉水源、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结合中央开展的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
目,重点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促进农民(村集体)增收。

同时,统筹中央资金,对贫困地区农村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给予适当支持。

四是促改革,着力激发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生机活力。

深化贫困地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加大公共财政、专项建设基金、地方债券等用于贫困地区水利建设的规模,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

深化贫困地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经费支持力度,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财政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小型水利项目,可简化建设程序。

落实好水库移民和库区扶持政策,加快贫困移民的脱贫步伐,对纳入省精准扶贫范围的水库移民贫困村和贫困户给予重点倾斜扶持。

五是抓帮扶,着力提升贫困地区水利发展能力。

针对贫困地区水利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问题,编制和实施贫困地区水利职工培训计划、学历学位教育计划、水利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完善向贫困地区派遣水利干部挂职帮扶制度。

省级水利部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县级水利部门要积极向贫困地区所在县派遣水利干部挂职,建立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水利干部双向交流学习制度。

制定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支持工作方案,指导帮助贫困地区做好水利规划、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工程建设和技术管理工作。

加强贫困地区水利科技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支撑水平。

(弘利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