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 启蒙运动 (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 启蒙运动 (共32张PPT)
第14课 理性之光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 “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 《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 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 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 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 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 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 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 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 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 更专制。
——孟德斯鸠
第14课 理性之光
立法权
贵族院 众议院
行政权
国王
司法权
人民法官
为了防止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他把国家
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 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核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三权分 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14课 理性之光
苏、柏、亚:研究人类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
社会及人自身
值(萌发人文思想)
有 利 于
提倡“人文主义” 反对天主教会和神学
人的地位从神的 束缚中解脱出来 (发展了人文思 想)
人 们 思
想
提倡“理性” 反对教会和封建势力
人为主体用理性的 的
方法来追求“理性 解
王国”(完善了人 文思想)
放
第14课 理性之光
一位君主,任何人都可以用“你”字称呼他,
并且对他谈话时也可以不脱帽子;一个政府没有牧
师;一个民族没有武器;公民除开职位不同以外,
人人平等;邻邦又不嫉妒。
平等
神权思想只能产生披着主教小圆衣或短白衣
的暴君,而法律却可产生公民。 反对家放逐过;你也领略过压制的淫威,
英国、法国
封建专制统治及教权
理性主义
影响
把人从封建神学 束缚中解放出来
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 了思想准备
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时期
主要内容
意义
作
用
希腊的人 文主义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普:“人是万物的尺度”从研究“神”到人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 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 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第14课 理性之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 易的一条经验。
——孟德斯鸠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一切莫不有法:神有其法,物有其法,禽兽有 其法,人有其法,至上智慧亦有其法。
当执政者违背公意,破坏契约, 损害 人们利益时,人民有权用暴力将其推 翻。
第14课 理性之光
归纳总结卢梭的思想: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说 建立民主共和国
第14课 理性之光
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 非常苛刻。许多享誉世界的伟人,如巴尔扎克、 莫泊桑、笛卡尔,至今仍不得其门。即便是有 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觅到一个宽敞的位 置。但卢梭与伏尔泰堪称是备极哀荣。这两位 思想家葬于最显要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个偌 大的墓室。卢梭一生的呐喊简单而响亮:人生 而平等!伏尔泰的悼词也很简洁:伏尔泰的棺 木上写着“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 的” 。他们两位一个说平等,一个说自由, 构成了资产阶级理想的两大基石。
第14课 理性之光
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 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因此,无论人的行为是对 自己的或是对其他有理性者的,在他的一切行为上,总要把人当作目 的。
——康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
怎样理解康德: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一.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最终是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存 在的。 二.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第14课 理性之光
1791年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
把伏尔泰的遗骸运送到法国的先贤
祠重新安葬,灵车上写着:“他教
导我们走向自由。”
在伏尔泰的棺木上镌刻着金字:
“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
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
神应该是自由的。”啊,精神应该
是自由的,正是这样的理想,号召
人们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正
但卢梭恰巧与伏尔泰面对面,倒真是历史 的一个玩笑: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 长相厮守。置身于这般的场景,想象着左翼、 平等、革命与右翼、自由、渐进就这样日复一 日的面面相对。
第14课 理性之光
康德:人非工具
第14课 理性之光
个人档案
◇原名: 伊曼努尔·康德 ◇身高:152.5 ◇婚姻状况:未婚 ◇主要著作:“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第14课 理性之光
《哲学通信》是伏尔泰的哲学和政治 思想代表作,于1726~1729年被迫流亡 英国所作,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 总结,因此又称《英国通信》。
此书1734年法文版问世,但遭到最高 法院的销毁,在判决书上这样写着:鼓吹 信仰自由,对于宗教和社会秩序会引起巨 大的危害。”但它还是多次秘密出版,并 从1742年起,被收入伏尔泰的全集。
并且你也该懂得在上帝和人民面前,一个专制者是
何等的讨厌。
反对君主专制
在英国政府中这种可喜的混合:下院议员、 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
开明君主制
第14课 理性之光
归纳总结伏尔泰的思想:
自
由
平
等
开明君主制
伏尔泰曾在《哲学辞典》 一书中谈论“上帝及诸神”时 说道:“我们要检修修身养性, 但也要懂得对造物主保持敬意。 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矛盾”。 他借用霍布斯的话,做出以下 解释:“正是由于对上帝的信 仰,许多人才从罪恶的险滩中 得以脱身。”
第14课 理性之光
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第14课 理性之光
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 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 区,于1791年建成, 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 名人的圣殿。它原是 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 圣·热内维耶瓦教堂, 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 离宗教后,改为埋葬 “伟人”的墓地。安 葬着伏尔泰、卢梭、 维克多·雨果、爱弥 尔·左拉、居里夫妇 和大仲马等。
第14课 理性之光
每个个人在可以说是与自己 缔约时,都被两重关系所制约着: 即对于个人,他就是主权者的一 个成员;而对于主权者,他就是 国家的一个成员。
因而,从政府篡夺了主权的那个 时刻起,社会公约就被破坏了;于是 每个普通公民就当然地又恢复了他们 天然的自由,这时他们的服从就是被 迫的而不是有义务的了。
是这样的理想,催生了法国大革命;
正是这样的理想,使人类进入了一
个崭新的时代。
自由
第14课 理性之光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 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 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 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他又写 过不少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时代》 《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在哲学 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 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 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 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第14课 理性之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摘录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 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 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 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 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 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第14课 理性之光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发 表于1748年。在这部著作中,他不仅尖锐 地批判了当时的专制制度,而且主张一种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 体。他的三权分立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 制度的基本原则。孟德斯鸠的学说对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发生过影响。1904— 1909年,严复将《论法的精神》一书,以 《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第14课 理性之光
康德的历史地位: 启蒙思想的完成者 理性批判哲学创始人 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确立了人的 主体地位
第14课 理性之光
三、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由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为主将的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 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阐述的自由、 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 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 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 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 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 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
一[指导]: 理性主义
基 本
二[反对]: 宗教神学体系,封建专制制度
思 三[消灭]: 专制王权,天主教教权,贵族特权
想 四[追求]: 自由,民主,平等,法制
+ 【未来设想】
建立“理性王国”
时间 背景
兴起 异 地点
主要 对象
核心
文艺复兴 14-16C 资本 主义萌芽
意大利
封建神学
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 17-18C 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
卢梭
第14课 理性之光
无论是一个人对一个人,或者 是一个人对全体人民,下列的说法 都是同样毫无意义:’我和你订立 一个担负完全归你而利益完全归我 的约定;只要我高兴的话,我就守 约;而且只要我高兴的话;你也得 守约。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 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 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 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