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连云港市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夏照清
一、课标要求
本课题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水和常见的溶液》中的一个课题,新课标对于此课题要求是: 1.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题 1 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
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
在“饱和溶液”这部分中,首先,通过【实验9-5 】和【实验9-6 】来讨论,从而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并结合实验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 ,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然后,结合【实验9-6 】中的硝酸钾晶体的析出介绍结晶现象。
同时,以海水晒盐为例,说明蒸发溶剂也是获得晶体的常用方法。
最后,总结在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学情分析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
液的组成和基本特性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 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3.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4. 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七、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药匙、天平、量筒、石棉网、三脚架实验药品: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高锰酸钾
八、教学思路
新课引入I探究实验.初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
再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探究实验・完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接下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再探上述实验,学生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一般方法,紧接着引出结晶的两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亲身体验结晶的两种方法。
最后学以致用回应新课引入中的问题,首尾呼应。
九、教学流程
【投影】英雄少年的图片。
【讲述】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少年。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奋不顾身,彰显出他们独有的智慧。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他们中的一位。
【播放视频】小交通员潘冬子运送食盐
【新课引入】视频中小交通员潘冬子用他独有的智慧帮助红军运送食盐,这当中运用到哪些化学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溶解度
【提问】在课题一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设疑】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分组实验】学生用烧杯取20ml水,向烧杯中加入5g食盐,搅拌,观察现象。
再加入5g食盐,搅拌,观察现象。
【投影展示】实验表格
【讲述】(随手拿起一杯溶液)像这样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我们称之
为饱和溶液,刚才那个溶液 1 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我们称之为不饱和溶液。
【板书】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提问】那么对于这些不能溶解的氯化钠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溶解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讨论一下,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吧!
【学生展示】提出自己的各种假设(加水,加热)。
【过渡】下面我们就大家提出的假设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吧!【分组实验】一部分学生探究水(溶剂)的因素,一部分学生探究温度的因素。
【追问】出现什么现象了吗?【学生回答】描述实验现象
【投影展示】实验现象【提问】像这样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呢?【学生讨论、思考】如何鉴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方法归纳】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提问】难道加热的方法不行吗?那让我们换一种溶质再试试吧!
【分组实验】学生用烧杯取20ml水,向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再加入5g 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追问】那我们加热试试吧!【分组实验】学生给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加热一会儿,观察现象。
【提问】出现什么现象了吗?
【过渡】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影响情况很复杂,绝大部分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部分物质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极少数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讲述】通过以上的探究过程,我们来归纳一下溶质在水中溶解的影响因素
有哪些?
【学生讨论】学生得出影响因素【过渡】这样,同学们可以帮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下定义了吗?【学生回答】略
【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老师刚才在说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都怎么说
的吗?
【学生回答】略
【过渡】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就让我们探究某饱和溶液能否溶解另一种溶质?
【演示实验】刚才哪几个组的烧杯中有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怎么知道它是否
饱和呢?现在老师提供三种物质,同学们来选择一下。
【学生实验】选择相应的物质进行实验
【归纳】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溶解硝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等其他物质。
所以必须指明哪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下面我换个角度再看刚才的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讨论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转化?
【学生讨论】略
【投影展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过渡】说到降低温度,我们看看刚才加热好的硝酸钾溶液,现在冷却了,
我们看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略
【讲述】对,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后,过多的硝酸钾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板书】结晶
【过渡】溶液结晶一般有两种方式
【投影展示】溶液结晶的两种方式
【演示实验】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略
【讲述】这就是溶液结晶的第二种方式一一蒸发结晶,实例:海水晒盐。
同学们有知道海水晒盐的吗?
【投影展示】播放海水晒盐的视频
【投影归纳】海水晒盐的过程
【板书】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谈谈收获】略
【投影展示】课堂小结
【讲述】这样一些内容就是本节课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回想我们这节课一
开始看的《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送盐的过程中涉及到本节课学到的哪些化学知 识?
【学生讨论】略
【结语】同学们分析的很对,看来大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
我们的化 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自己学到的化学 知识更多的运用于生活中去,争做现代社会中的英雄少年。
【板书设计】
•不饱和溶液C 能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
结晶
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由初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再到认 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限制条件,最后到完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整个过程中都是由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最后 学生帮助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下定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去学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下定义的能力)。
接下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再看上述实 验,学生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一般方法,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 只是引导学生去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的能力)紧 接着引出结晶的两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亲身体验结晶的两种方法。
最后学以 致用回应新课引入中的问题,首尾呼应。
(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的能力)。
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活动时间较 长(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花费时间较多);2.课堂活跃程度没有达到预期;3. 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利用的少;4.当堂练习较少。
溶液益翥
増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