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展望

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展望

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展望
摘要:基于我国工业结构,我国大气污染仍主要以煤炭使用污染严重为主。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大气污染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不断增多且种类复杂。

基于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从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推动移动污染源防治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物类型;污染治理
一、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
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目前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世界各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迈向工业化进程中,我国政府始终重视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并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虽然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许多进展,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仍非常严峻。

二、大气污染现状
1.煤炭使用污染严重
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能源,自2002年以来,我国能源快速
增长,能源增长部分大部分为煤炭。

当前,工业生产、城市生活供电以及供暖的主要资源为煤炭,工业部门尤其是高耗能部门占总能源消
费量的主要部分。

具相关研究统计,我国工业产业中,以煤炭为原料的行业在总行业中的占比超过80%。

而煤炭燃烧过程可产生大量硫化物、粉尘和氮氧化物,尤其是近年来PM污染愈加严重,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肺部不能过滤的微粒导致死亡是中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4位,每年超过100W人口死于微粒[1]。

2.城市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经济获得飞速发展。

但是,在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额提高的同时也,也伴随着大量使用能源带来的污染问题,污染问题不断增多。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麻省理工中国能源与气候合作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多数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多数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已达到严重污染水平。

我国环境部副部长吴晓青于20 14年2月某报告上指出,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经济圈是我国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单位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2]。

境部副部长吴晓青的讲话内容也表明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3.污染物不断增多且种类复杂
由于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炭资源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为主,因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并且经过不懈努力,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二氧化硫浓度、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有所下降。

但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未减少,具体表现在我国城雾霾天气事件不断增多,雾霾级别更高。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大气污染呈复合型变化趋势,大气污染的“元凶”日益复杂。

我国大气污染类型从单一的“煤烟型”向“煤烟+汽车尾气”转变,污染类型的增多也导致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反应,形成“二次污染”。

这一特点在我国城市地区大气污染中更加明显,也是我国城市地区存在严重雾霾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大气污染治理展望
1.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不仅需要降低单位GDP的排放强度,更要从排放总量入手,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虽然政府一直致力于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且在“十一五”期间有效的控制了二氧化硫排放量。

但是,由于我国大气污染物类型增多,其它类型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要实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决定减排目标,不仅需要继续维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还需要控制细微颗粒物、VOCS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微颗粒物、VOCS等污染物的减排幅度,且减排幅度应超过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并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我国经济圈的减排量,才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3]。

2.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
我国大气污染物类型与我国经济结构模式密切相关,虽然我国致力于实现工业结构转型,但是我国工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并未实现
实质性转变,资源消耗大、资源利用率低仍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向可持续经济转变。

据有关调查显示,工业消耗占我国终端耗能的66%,钢铁、水泥、乙烯等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水平远远高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

此外,我国工业技术不高也是制约资源利用的主要原,还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率。

同时,还需要加强材料研发管理,推动各个行业节能减排;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交通运输环节的能源消耗。

总而言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需从改变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材料研发、完善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

3.推动移动污染源防治
我国大气污染物类型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且使用频率高。

因此,需要加大对机动车污染的控制,控制微颗粒物、VOCS等污染物的排放。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和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如控制大城市机动车辆保有量、提升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等。

同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促进机动车更新换代。

只有从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才不至于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努力被抵消。

四、结语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才能重新塑造蓝天。

参考文献:
[1]谢佳.试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展望,2015,24 (14):264.
[2]朱海东,冯云鹏.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7(6):76.
[3]杨齐星.探讨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3(1):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