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咏农诗选》读书报告
《中国历代咏农诗选》是由单人耘选注的古诗集,其中总共选取了诗词近260首,自《诗经》到清末,作者150余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在过去各个朝代中农业的样子和农民的生活,在进入了南京农业大学学习了农业相关知识之后,我对这些诗词也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这些咏农诗中,有的生动的描写了在大自然中辛勤耕作的农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创作的这一首五律就描绘了一个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有的描写了农业在过去的历史中不断地发展,“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在这首诗中,宋朝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就为我们描述了一种叫做“秧马”的农具,也正是古人的智慧才造就了为无数耕作者带来无数便利的农具和中国的农业文明发展;但是更多更多的,却是描写了遭受了深重苦难的的农业人民,对他们艰难的生活环境的描写无一不令人心痛。
但是,现实就是如此,这些咏农诗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样子,一个真实的古代农业社会。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这首诗是由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五言绝句,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这样的诗词在《中国历代咏农诗选》中,还有很多很多,在《悯农》《观刈麦》中,诗人笔下的农夫农妇正为终年辛苦耕织而自身不得温饱而默默啜泣;而《四时田园杂兴》《秋雨叹》中,我们看见了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的丑恶的嘴脸;在《岁晏行》《新晴野望》沉重的租税压得农民世世代代生不如死;这些无一不让我们为古代士人对农民的产生深切同情和并为他们的不平的过去而愤慨呐喊。
好在我们已经离开了过去那个时代,尽管中国已经脱离了一个农业文明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依然十分的重视农业的发展。
通过对于古代农业诗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古代农业文明的样子,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
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现在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