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商品学认知

第一章 商品学认知


商品的概念
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狭义的商品,是指通过市场交换,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需要的物质形 态的劳动产品,是有形商品。 广义的商品,是指通过市场交换,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需要的所有
形态(知识、劳务、资金、物质等) 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属性
价值
商品
自然有用性
使用价值
1.1.1 国外商品学发展概况 世界商品学 的三大学派 1.1.2 中国商品学发展概况 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近代商品学的发展阶段 现代商品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商品学:自然科 学与技术派商品学 第二商品学派:社会 科学与经济派商品学 第三学派:1976年 国际商品学会成立
1.2商品学研 究的对象和 任务
酒杯的选择
葡萄酒鉴别方法:
闻香: 摇晃杯中酒,使氧气与葡萄酒充分融合,最大程 度地释放出葡萄酒的独特香气。接着把鼻子探入 杯中,短促地轻闻几下,不是长长的深吸,因为 嗅觉容易疲倦,尤其是当你要评试几种较浅嫩的 红酒时。 酒香中包括常提到的果香、芳香和醇香。 “果香”(fruit)即葡萄本身散发出的香味; “芳香”(aroma)是指没有经年发酵的新酿葡萄 酒的气味; “醇香”(bouquet)一词来描绘层 次更加丰富的陈年葡萄酒的气味。
社会适用性
传奇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虎
著名艺术家黄胄的毛驴
张大千小时侯住在苏州一个很出名的园林里时与舅 舅从东北带来的小老生活在一起。那时他正在学画, 父亲要求他对着老虎画后,他夜以继日的看虎,从 不间断。每天对老虎的观察使得其对老虎的各种姿 态很是清楚,这也造就了他高超的画虎技巧。
黄胄非常爱他的毛驴,他吃啥 就给它吃啥,有时给它吃馒头, 有时还给它吃水果糖。
导入案例:陆羽与《茶经》
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字鸿 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 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 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 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 仙”,尊为“茶圣”,祀为“茶 神”。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 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 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 专著。
七碗茶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 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茶经》是如 商品学的作用有哪些?
1.1商品学的形成与发展
爱德华· 蒙克--呐喊 非常有名的一幅画,它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 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桥上,似乎 由于惊吓而大声呐喊。画家以版画的方式,把红、蓝、 绿、赭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的形状,造 成—种游动与飘忽的动态,给人以不安感,似乎是一场 “恶梦”的再现。它象征着“世纪末”人们的彷徨情绪。
自由引导人民
列奥纳多· 达· 芬奇——蒙娜丽莎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希什金肖像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 该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 者结合的爱情悲剧。老者被画 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 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画 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1.2.2商品学研究的内容
原材料,生 产工艺技术 条件
自然属性
决定
商品质量
影响提高
保 护
管 理
评 价
监 督
促 进 实 现
贮存 运输 包装
商 品 分 类
商 品 标 准
商 品 鉴 定
商 品 美 学
养护
葡萄酒的选购
葡萄酒鉴别方法: 观色: 清晰度和色泽。 酒的颜色应该明亮,如 缺乏亮度是象征其味道也可能呈现单调,因酒的 亮度是由其酸和品质所构成。一瓶正常的酒是明 亮的,一瓶好酒其亮度更是明显而具有宝石般灿 烂的光泽。白酒的颜色从年轻时的水白色或浅黄 带绿边到成熟后的禾杆黄、深金黄色。红酒会因 酒的陈年而颜色淡退,从紫红变为深红、宝石红、 桃红、橙红,其颜色转变速度视其品种而定。
1.1.1 国外商品学发展概况
16世纪的技术革命
兴起新部门,生产力有很大的发展
促进商品生产和 交换为产生商品学 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蒸汽机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
16世纪
意大利药剂师普拉菲特
《生药学》
俄国也出现了首批商品学书籍,叙述了商品及贸易的有关知识; 法国官员沙瓦利著有《完美商人》,这是一部系统的并享有盛名
本章知识脉络
商 品 学 形 成 与 发 展 国外商品学形成与发展 我国商品学形成与发展 商 品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和 任 务 商品学界主要学派及主张 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商品学研究的内容
商 品 学 认 知
学 习 商 品 的 作 用 和 意 义
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商品学学科的性质
学习商品的作用和意义
安格尔--大宫女
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评论家德· 凯拉特里说得较为尖锐,他曾对安格 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 杜瓦尔则辩 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 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
售经济的观点来研究使用价值,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研 究商品与人类、经济、技术、资源、环境等的关系的“社会 科学与经济派商品学“。称之为“第二商品学”
1976年,水野良田《商品学读本》 综合学派
1976年10月国际商品学学会成立,简称:IGWT 刊物,《商品学论坛----科学与实践》
第一商品学:自然科 学与技术派商品学
第八章 商品养护
1 商品学认知
商品学基础
模块一:商品认知
项目一:商品学认知
●知识要点 (1)了解商品学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商品学的三大学派及各派的主张; (3)了解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理解学习商品学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分析商品学形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用商品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企业商品生产与商品 经营管理。
2、近代商品学的发展阶段 1902年 清末学校式的商业教育出现 1908年 李徽译日本《商品学》 1923年 王浦仁著《商品学》 1934年 刘冠英在北平中国学院讲授《现代商品学》
3、现代商品学的发展阶段
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实行的重农抑 商政策规定:土地可以 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 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 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 产得多的,受到免除徭 役的优待;经商及因怠 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 儿女没入官府当奴隶。
菲利普.科特勒
认为:“产品是指
能提供给市场以引 核 心 产 品 起人们注意、获得 使用或消费,从而 满足某种欲望或需 要的一切东西。”
1.2.1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了材料。”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相关问题。
海信tlm4729液晶
捷安特22折叠自行车
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虾
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的马
其63岁时所画的虾已很相似,但还不 够“活”。为了能让画中的虾活起来, 他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 每日观察。
他对马有着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 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 受。正是由于这种对马的特殊感情,也造就了 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的商业业务指导书,书中用十余章记述了关于纤维制品和染料为
主的各种商品的产地、销路、包装和贮藏方法等。
18世纪 德国经济学教授与自然历史学家约翰.贝克曼创造 了经济学和商业科学教研室,在哥丁堡大学讲授商品学,并于 1793年----1800年间编著《商品学导论》,构成了古典商品学 的基本体系。后这一体系被称为“自然科学与技术学派商品 学”,也被称为“第一商品学”。19世纪初,这一体系的商品 学从德国相继传入欧洲和亚洲。
梵高--鸢尾花,1892年,唐基(梵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 评论家奥克塔夫· 米尔博。他是梵高作品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在他死后不断 地买卖,1988年的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我们由此可以看出 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及衡量。
现代商品的整体构成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 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 ,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
日本
江户时代物产学,物产志
明治时期
引进德国,明治二十四年首次出版了日本人户田翠香 编著的《日本商品学》,并规定为学校的教材。
1884年,日本一桥大学商法讲习所改为东京商业学
校开设此课。
二战后,分为技术学派,经济学派两大学派 技术学派:东欧、前苏联, 以自然属性研究使用价值属 技术学和自然科学。 经济学派:西欧、日本 以竞争经济,生产经济、销
猫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 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那么,世界 上到底什么东 西最好吃?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 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 瓜,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 !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 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 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 子。”
(1):效用完全是 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 对同一种商品效用 大小的不同评价。
此画 米 壁的 开 画任 年 朗 后务 他 基 来, 被 罗 成他 迫 为当 接 创 他时 受 造 生的 了 亚 平心 西 当 最情 斯 大是 廷 杰悲 礼 作愤 拜 。的 堂 ,屋 不顶 料壁 --
1508
毕加索--梦 毕加索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 现实中的少女,他独特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 想象空间和思维自由性!
葡萄酒鉴别方法: 晃动:
摇动手中的酒杯,让葡萄酒在杯中旋动起 来,你会发现酒液像瀑布一样从杯壁上滑 动下来,静止后就可观察到在酒杯内壁上 形成的 无色酒柱,这被称作“挂杯现象”, 是酒体完满或酒精度高的标志。出现挂杯 现象预示着酒的质量不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