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复习解析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
2021/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比较题目的答题思路 (1)概述孔子的观点及结合材料分析 (2)概述诸子的观点及结合材料分析 (3)总结——辩证分析各自的优与劣
2021/2/4
4
2014·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7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所具有的共同精神。(1分) (2)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 (4分)
诸子思想简介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 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 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 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 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 是仁爱、正义、自强。
——易中天《我山之石》
2021/2/4
6
诸子思想简介
学派 道家
②对诸子学说有自己的认识,并能有条理地阐发 自己的观点;
③评判思想,要合理(符合逻辑)合情(符 合普遍价值观),要言之有据。
2021/2/4
13
温州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
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 孔1子分:)重义轻利 韩非子:重利轻义
(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021/2/4
8
参考答案
(2)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 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
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 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
“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 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 害义和以“义”害利。
《论语》高考复习解析
考题研究【2011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
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 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
2021/2/4
11
参考答案
(2)孔子“察人观”,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 象长期全面深入交往,有一定难度。
孟子“察人观”,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是, 观人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
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相互补充。
2021/2/4
12
【课堂总结】
①了解《论语》篇章内容,掌握孔子思想的基 本内涵;
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为__政___以___德__ 韩非子:__以___法__治___国__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2021/2/4
2
参考答案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 所以要“德治”;
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 人,必须以法治国;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 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①。”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 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 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③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 【注】①不若已:不如停止。②如:应当。③劝:鼓励。
儒家 墨家 法家
代表 老子
庄子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
主张
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达观,顺天忘我,主张遁世 主张返璞归真,顺乎自然,清静无为,垂拱而治
实行仁政,以德治国 ,积极入世 “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人定胜天、人性本恶 “兼爱”、“非攻”、推己及人,爱一切 “以法治国”
2021/2/4
孟子: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眼神变化)察人。 (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4分)
2021/2/4
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 哉?人焉廋哉?”(《论语》)
《皇疏》:“视,直视也。观,广瞻也。察,沉吟用 心忖度之也。即日所用易见,故云视。而从来经历处 此即为难,故言观。情性所安最为深隐,故云察也。”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 【注】 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 醯(xī):醋。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1分) . •[答案] 择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语》文段的概括能力 。第一则材料选自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 中《仁者爱人》部分,讲的就是关于择友方面的问题。
2021/2/4
9
2012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论语》)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 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 【注】①存:观察。②瞭:明亮。③眊:昏暗。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 观”。(1分) 孔子:通过一个人的行动(行为、经历、习惯和兴趣)察人。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 么看?(4分) 答: [答案]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 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 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 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20其21/2目/4 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