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信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信心的力量
1.什么是信心
最精辟的定义
“信心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这句出自《圣经·希伯来书》中的话,是古往今来关于信心最为精辟的定义。

清教徒崇尚《圣经》原文,当年他们正是靠着对这些话的理解,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信心,来开拓北美大陆,制造经济上的繁荣奇迹。

信心,在清教徒看来,确实是人所希望实现的情况的依照,是还没有发生、没有看见的情况必定要发生和被看见的证据。

“所望之事的实底”确实是人在心灵中渴望要达成的梦想,它最终能够达成、能够变为现实的依照和缘由,也确实是讲,是那个依照和缘由,必定能促使自己的梦想达成现实。

而那个依照和缘由,确实是人的信心。

“未见之事的确据”是指那些现在还没有看到,还没有来临,但人们期盼它的来临和实现的情况,确信能够实现和来临的确凿证据。

是那个证据,能够让人们确证情况能够立即来临和实现。

而那个证据,确实是人的信心。

可见,人的信心,确实是那些所渴望的情况能够变成现实的依照。

人的信心,足以让人们实现所想之事,达成未见之愿。

在经营事业当中,我们最需要拥有的确实是信心。

有了信心,我们才能够打开局面、克服困难、制服难以企及的目标,有了信心,才能制造业绩、成就辉煌、实现梦寐以求的梦想。

小到公司业务员外出签单、推销产品,再到公司老总接见权势人物,大到整个企业作大作强、上市集团化、达成500强企业的梦想,都需要坚决的信心来支撑,假如没有信心,公司业务员到市场中就专门难签到单回来;假如没有信心,老总们见到要人们就会底气不足、公关受挫;假如没有信心,企业就永久进展不大,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最终败下阵来,归于消亡。

信心是创业精神的题中之义,有了信心,才能够开创局面出来;有了信心,客观的条件和困难就算不了什么;有了信心,先
前的资本和先天的缺憾就可不能成为障碍。

信心成就一切,企业中的每个职员,假如都具有坚决的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难关,就没有制造不出的成绩和目标,就没有运营不出的业绩来。

现今中国的企业,迫切需要如此的信心。

为了拥有信心,我们务必了解清教徒创业时的信心的来源和本义。

“因信称义”中来的信心
在人类历史上,对信心的推崇在新教改革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像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讲,将人们的信心提高到特不神圣的地位。

1517年10月,一场惊天动地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发生。

德国威丁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大教堂的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在《论纲》中,路德公开宣称“因信称义”讲,强调人单单靠着信仰,无需教会那个媒介,就能够直接与上帝相沟通。

只要有信心,而无需其他的条件和资格,就能获得生命信仰上的解脱,获得上天对你的挽救。

“一个人如何样才是义的,那确实是只有因信”(注:《路德选集》(上),第171页)。

因信称义讲认为上天的恩典施给信靠他的人,“在他里面,恩典、公义、平安、自由与万事都应许你了;你若相信,就有一切,你若不信,就缺一切。

”(注:《路德选集》上第357页)信心成为个人在人生最大问题——人生信仰上能够完善的依照,由此可见信心对人生的重要性何等巨大。

马丁·路德认为,只有发自内心的信仰才能得救,一切外在的善功只能使人误入歧途。

如此,马丁·路德就否定了当时教会的权威和通过善行而能得救的观念。

正像路德讲的:“凡要行善的,不要先行,乃要先信,信能使人善。

因为除了信之外,没有什么可使人善;除了不信之外,也没有什么使人恶。


信心成为衡量一个人信仰的标准,惟有信心能成就一个人的信仰,而其他所有外在的行为、条件、资格、外力都不能成为信仰的依据。

信心也成为人在世间生活、工作是否有意义的依照,成为能够战胜困难险阻、开拓出美好喜乐的生活的动力。

信心在人类史上开始具有了神圣的意味,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清教徒是最为虔诚的新教徒,他们完全秉持“因信称义”的学讲,他们对马丁·路德关于信心的教导铭记在心,他们在信仰方面特不强调信心的作用,而且,他们将这种信心运用在世俗的一切工作、经营活动中,取得了让人们震惊的业绩、获得了巨大完满、丰丰富富的恩惠。

正是靠着这种信心,清教徒才不远万里、乘风破浪,到北美这块荒凉的、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安家立业、开荒繁衍,他们坚信,那个地点确信会是一个繁荣兴盛、日新月异的新国度;正是这种信心,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开拓疆土、进展出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农业;正是这种信心,使他们能不断发明制造、以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推动工业的突飞猛进;正是这种信心,使他们将商业贸易的范围不断作大、将公司企业的规模尽力扩展;正是这种信心,使他们战胜了英国国王的军队,公布《独立宣言》,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这种以信心为要紧特征的清教徒创业精神,最终在北美大陆上使基业永固、使民众永享福祉。

信心成就了清教徒,信心也成就了美利坚。

2.移山的信心创建国度
正如《圣经·马太福音》所写到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确实是对这座山讲:‘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同时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这确实是清教徒闻名的“移山的信心”的来源。

其中的芥菜种的比喻在《马可福音》中作了解释:“看起来一粒芥菜种,种在地里的时候,虽比地上的百种都小,但种上以后,就长起来,比各样的菜都大,又长出大枝来,甚至天上的飞鸟能够宿在它的荫下。


人的信心像芥菜一样,确实是指尽管开始看起来比较小,但以后成就特不巨大,超过开始时几百甚至几万倍,人就应该拥有这种必将成就万千成果的信心。

信心的大小不是按目前的方法比较的,而是按照今后要成就的成果来比较大小的。

人尽管比山渺小,但他假如有移山的信心,他的信心就比宏伟的大山还要大。

美国清教徒就具有如此一种移山的信心,在经济、政治等诸方面,他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专门小的家庭作坊变成了拥有众多跨国公司的托拉斯、从一小块殖民地变成了横跨美洲大陆,东到大西洋,西至太平洋,南濒加勒比海,北临北冰洋的庞大国度,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成就了奇迹。

1620年12月,第一批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轮漂洋来到现今位于马萨诸塞州南部的普利茅斯。

当时那个地点荒凉人烟,满目是野兽出没的荒山野岭,人能够生存下来特不不容易。

然而,清教徒的信心不是在那个地点生存,而是在那个地点建立伟大的国度,这是何等伟大的信心。

就在清教徒到达美国两百多年后的1881年,美国作家兼参议员亨利·罗吉(Henry Cabot Lodge)认真地检视了在普利茅斯登陆的五月花号清教徒:“他们贫苦,同时举目无亲,与英国国教分离,也因此而被逐出英国。

但他们怀着一个伟大国家和一个伟大政府的种子……他们是伟
大军队的先锋,怀有某一种具有天赋信心和奇妙勇气的文化。

这种文化在为期将近两个半世纪的冲突里,必定地制服了那个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清教徒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因此,新移民在“新大陆”的第一个任务确实是从其登陆的东海岸向西拓进。

随着来美洲大陆清教徒人数的增多,他们的领土不断扩张,到1776年建国时,差不多由一个小港口变为拥有13个殖民地的国家。

建国后的美国并没有失去接着开拓国土的信心,他们利用欧洲忙于应付拿破仑战争的良机,于1803年从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1810年和
1813年分两次占据了西班牙的属地西佛罗里达,1819年又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东佛罗里达。

随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开发西部运动中他们又将创业精神释放到了极点,他们开垦土地、开发矿产,使西部专门快与东部进展到同一个繁荣水平。

到19世纪末,美国的领土差不多从大西洋扩展到了太平洋,首先在版图上成为了一个大国。

这是美国日后强大的坚实基础,也是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一个必要前提。

在短短200多年的时刻里,美国能从一块小小的殖民地进展成今日疆土广袤的大国,这完全跟清教徒当年的信心特不有关系。

当年他们的心中,就差不多有了巨大国度的种子,这颗种子包孕着以后美利坚的宽敞和巨大,种子必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就出令世人震惊的奇迹来。

这颗种子确实是他们的信心。

在政治方面,清教徒的信心也促成了他们终于战胜英国压迫者,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当时北美大陆还隶属英国国王,但国王由于战争等缘故对北美大陆横征暴敛,北美人民抵抗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

然而要真正独立,就必须武力抗争、获得军事上的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