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Experience Exchange
经验交流
DCW
235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7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填鸭式教学时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填鸭式教学会影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育方式单一枯燥,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狭窄的学习环境,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成为创造性人才,学生也不可能具备“工匠精神”,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看到功利的浮躁,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看不到创新的火花;只看到“学会”的成果,看不到“会学”的收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没有深入研究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2.1 加强优良校风建设
校风校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的优劣,良好的校风是强大的教学力量,学生会受到优良校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形成弘扬“追求卓越、德技双馨”的理念,学校也会形成“崇尚匠人匠心、抛弃浮躁功利”的教育氛围。

校训是师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

学校想要有一个优良的校风,必然要有一套严格的校训。

在建设校风校训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办学理念,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应该粗制滥造,创立一个合适有度的校训。

学校要对优秀毕业生、成功创业者、技能竞赛获奖者这些优秀的学生给予足够的奖励和殊荣,从而形成勤于实践、敢于创新、踏实务实的优良学风。

这对培养学
生的“工匠精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优化人才培养标准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要坚持现代
的职业教学观念,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要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和“工匠
精神”融合进课堂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步提高。

把现代职业教育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
的应用型人才。

现代社会不仅要求要有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能
力,更加看中是否有精益求精的品质,也就是所说的“工匠精神”。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时,要尊重企业对于人才录用的标准,参
考这个标准来优化完善学校的培养标准,严格执行培养标准,培
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校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专业的课程知识,还
要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态度和思想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能力。

2.3 发挥教师带头作用
教师的教学和示范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个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一个
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发
挥自己的带头作用。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
性,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的参与进来。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
论知识,还要和学生有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多做一些项目,认真钻研,把专业知识打扎实,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项目实施能力。

教师不仅要做好学业传授的工作,还要关注行业发展,在课余时间多了解一些有关行业的教育情况,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

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带头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做好榜样,达到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

2.4 构建培训体系
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不断强化职业教育,让职业技术教育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增强创新意,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

通过这些系统的专业的的培训,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使其成为实际动手能力高超的、有价值的“工匠”型人才。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有明确的特征。

如果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上的教诲和嘱咐,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这个精神,而是需要很多的职业实践才可以逐渐转化成从业者的职业素养。

如果总是从理论上和字面上谈到职业精神,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并不会很深刻,只是有一些浅层的认识,不会转化为自己的职业品质。

要想让学生真正具有“工匠精神”,必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校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养成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在真正意义上具备“工匠精神”。

3 结束语“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的积极的意识形态的总结,既是一种平凡的体现,也是一种伟大的升华。

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只
要具备“工匠精神”,并且将其贯彻到底,便可以成为伟大的代
名词,“工匠精神”不是教条式的灌输,而是真诚的热爱。

学生
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在学生时期就灌输培养学生的
“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培
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
会培养出更加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1]
阳桂桃.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J].中国培训,2016,12:15-16.[2]
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71-176.[3] 舒锦蓉.“工匠精神”观照下以职业岗位为向导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校园英语旬刊,2017(7):49-50.[4] 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兼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71-176.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唐贵英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摘要:“工匠精神”包括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个方面,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为社会塑造更有价值的人才。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如果没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人才培养目标就没有了核心,将会导致学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法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7.193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7-0235-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