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简介汇总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简介汇总

1.1 国外智慧城市案例1.1.1 新加坡1、关注领域政府:通过包括移动平台在内的更广泛渠道提供更多量身定制的政府服务。

在整个政府部门中实施标准的信息通信操作环境,以降低政府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并促进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合作。

金融服务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改造为值得信赖的亚洲“通道”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中心,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在理财管理前端服务和直通式处理中的应用。

教育和学习:实施教育优势项目计划,为所有学生提供接入课本、课程和学习项目的个性化信息通信设备,并促进学习应用工具和内容的开发,实现“没有墙壁的课程”的梦想。

医疗保健和生物医学业:促进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相互交流医疗保健信息,使医生完整了解每位患者的医疗需求。

确保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能够在技术的支持下在家中休养治疗。

数字媒体娱乐业:确立新加坡在全球数字媒体娱乐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为国内引入高增值性的媒体和娱乐活动。

已实施“数字资产交易市场”项目。

物流与制造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巩固新加坡作为高增加值制造中心、供应链中枢的地位。

搭建“Trade X change”平台,为贸易和物流行业提供所有贸易文书和增值性新型服务。

旅游业:改善游客在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的体验。

实施“数字礼宾服务”项目,根据游客观光地点提供个性化信息,并遵照游客的要求,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理旅游事务服务。

2、典型应用——新加坡电子政府数据中心项目可靠又准确的数据资源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而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恰恰又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的困难所在。

新加坡在前期的电子政务发展中就遇到了数据整合和共享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公共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单位供各自单独使用,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数据的定义、解释和流程均不相同,各个部门自成体系;数据类型、格式不一致,从不同来源的不相容的数据使合并、集成非常繁杂,相互之间的共享和共用很难实现;在同一个单位的同一或不同的部门重复存储数据,相互矛盾的信息来自不同渠道,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由于系统太多、太杂,加上分散化的管理,导致数据的完整性无从体现,经常需要进行人工调整;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不能确定,使得政府服务的速度大受影响,有时信息因为交付太迟而变得毫无用处。

面对电子政府发展的数据瓶颈,新加坡负责电子政府发展的主要领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客户只需提供或更新其个人信息一次,该系统即可在机构之间完成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集成服务,实现单点接入和无缝、迅速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整合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电子政府发展中的决定性的作用,新加坡政府较早地成立了“数据中心委员会”,具体负责“指挥数据管理和监督数据质量”。

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政府确定了3 个关键数据中心(市民数据中心、土地数据中心和组织机构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对数据中心的具体职责做了相应的规定:制定公共标准、格式及采集数据的既定方法;为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平台;审查和批准各个数据中心的数据收集方式;提供交流想法的论坛,分享最佳案例和具体实践;传播有关数据保护处理和程序的信息。

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实现有效的整合以后,给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参与各方带来多方面的价值。

比如,新加坡的公众和企业在使用任何电子政府服务时,不必重复填写相同的资料,大大简化了获取政府服务的程序;又如,开发商在开发土地前,就能清楚知道所有相关的资料,而不必再进行费时费力的调查;再比如,政府提供相应的服务时预先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公众和企业的情况,即可更具针对性地提供富有个性化的服务。

1.1.2 伦敦1、重点关注领域云端的城市:无处不在的Wi-fi:伦敦地区的城市Wi-fi 非常普及。

数字科技:伦敦政府大力支持数字化科技信息与知识的分享与传播。

数字政府:建设城市开放型数据中心,协调交通、安全、旅游等的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开放应用。

数据存储中心的资料包括交通拥堵数据的实时更新、地铁业务指南、自行车取车地点分布等,乘客可以在一个取车点提取自行车,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退还。

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立伦敦市区实时动态地图在线查询系统,能免费查询伦敦市区所有的地铁线,并实现实时更新和交互。

可通过网络查询地下停车位的空闲情况,下订单预订停车位。

红绿灯的间隔时间可通过不同时段人流量的统计和实时观测来进行调节和设置。

构建智慧社区: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采取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可再生能源,比普通住宅区节约81%的供热能耗和45%的电力消耗。

2、典型应用在伦敦市里,所有地铁站、公交站、甚至地铁和公交上都覆盖了城市Wi-fi信号,乘客可以用手机收到各种基于地理位置的便利信息;不论是博物馆,艺术中心,歌剧院,或是酒吧,大多都会有相应的APP客户端,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网上体验到场馆的各种服务;不论是实体公共图书馆或是虚拟数字图书馆,都有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源,即便不花任何钱都免费地看上一天;城市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市政府区级机构,公共事业组织都会有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提供政务信息和线上服务窗口;所有文化、艺术、科学等资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找到入口,获得丰富详尽的数据信息或体验。

1.1.3 斯德哥尔摩1、重点关注领域智慧交通:力求控制交通堵塞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上班族提供更多选择,如拼车、换乘、骑车或远程办公,以减少城市污染,实现绿色便利的交通。

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经济、高效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2、典型应用——智慧交通2006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采用流分析技术,建成智能交通系统,从近15000辆出租车驾驶室内的全球定位系统中收集实时信息,帮助斯德哥尔摩改善整体交通和通勤状况。

该系统还帮助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并分析货车、交通流量传感器、运输系统、污染检测、天气信息等数据信息,寻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可靠途径,实现绿色交通和和谐环境。

斯德哥尔摩2006年开始试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自2007年1月开始上线运行,至2007年7月,收费区内外的交通流量下降22%。

同时系统的运行导致人们出行模式的转变,新增4万名公交用户,城市污染下降12%,经过公民投票,瑞典政府决定从2007年8月起,正式永久性运行改系统。

到2009年交通堵塞降低25%,交通排队所需时间降低50%,城市污染下降15%。

1.2 国内智慧城市案例1.2.1 北京1、重点关注领域城市智能运行行动计划:城市人口精准管理,交通智能管理服务,资源和生态环境智能监控,城市安全智能保障。

市民数字生活行动计划:推广市民卡(社保卡和实名交通卡等),推广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推广移动办公,发展在线教育和学习,建设智慧社区(村),发展智慧旅游企业网络运营行动计划:推广网络化办公,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政府整合服务行动计划:以市民需求为中心建设公共集成服务体系,推动电子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居民可以在社区、街道基层服务站点办理便民服务事项,提高机关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现光纤到企入户,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建设数据中心,整合各类服务终端。

智慧共用平台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和完善政务云计算服务、统一用户认证等政务服务共用平台,统筹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社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应用与产业对接行动计划:开展“智慧北京”的应用试点和认证,推动建设一批“智慧北京”体验中心、示范社区(村)、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实施“祥云工程”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感知北京”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2、典型应用——祥云工程2010年,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提出在2015年,使“云计算”的三类典型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及软件服务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由此带动云计算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产值。

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整合北京云计算产业的高端人才、风险投资、产业基地、创新性企业等产业发展要素,推动云计算产业早起步、快发展、上规模,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北京云计算产业将5大领域列为发展重点,它们是:云计算专用的芯片和软件平台、云计算服务产品、云计算解决方案、云计算网络产品及云计算终端产品。

为此,北京在电子政务、重点行业、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商务等云计算的主要应用方向上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并计划在中关村核心区规划建设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

北京出台多项优惠措施支持云计算产业发展,其中包括以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云计算的技术改造、成果产业化、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北京还计划通过中央的“千人计划”及北京的“海聚工程”,在国际上引进30名云计算专业领军人才。

截止2012年10月,云基地已经引进19家高新科技企业入驻,投资规模近15亿元,从业员工规模1000余人,覆盖云计算的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年产值近200亿元。

1.2.2 杭州1、关注领域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载体建设为重点,通过将分散的资源、组织、信息、服务整合到一起,实现智慧与城市的融合。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关注基础设施领域规划、资源环境领域规划、社会民生领域规划、产业经济领域规划、城市管理领域规划。

2、典型应用——市民一卡通市民卡应用工程:杭州市民卡应用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用服务、商盟支付等4 大应用功能,向多种业务领域扩大"市民卡"的应用范围。

市民卡应用建设:杭州市民卡工程以市民卡为载体形成了市民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实现跨部门市民基础信息的共享互通,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商业便民服务体系,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提供有效服务。

市民卡工程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实现市民在交通、社保、卫生、门禁、公安、银行、民政、文化、旅游等部门享受全程一卡通行式服务。

市民融合平台建设:融合已有“市民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本通”、“96345”服务信息化社区统一平台、数字城管等现有平台,建设“三个平台、四个渠道”,分别是融合服务支撑平台、应用融合管理平台、服务渠道管理平台和“一卡”、“一页”、“一屏”和“一窗”四个渠道。

实现一卡通行、一页联通、一屏传递、一窗展示的创新市民融合服务模式。

1.2.3 武汉1、关注领域武汉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分为城市管理、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对外形象和基础设施六个方面,重点实现智慧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15个领域。

2、典型应用智慧社区:武汉智慧社区的建设为社区居民建设智能、宜居、人文、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关主题